-
白术的炮制方法变迁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术被古人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根据临床治疗要求的不同可有生用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等多种炮制品。炮制质量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及提高制剂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历代古籍、近现代文献和规范中白术炮制方法的详尽考证,厘清白术历代炮制沿革的脉络,并结合炮制工艺差异、辅料添加及药效理论分析等,总结得出炮制工艺变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因素,即省却了繁琐和重复的步骤又同时提高和优化了炮制方剂的疗效和质量,并在后续的实践中得到规范与统一,为白术乃至其他中药材炮制工艺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性选要》学术特色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药性选要》由巴蜀清末医家王鸿骥编,现仅存宣统二年(1910年)成都闲存斋刻本,是中药药性理论方面一部较为重要的普及应用类著作.该书总结传承了《本草三家合注》等的精华,并结合医家自身的临床实践有所创新.药物排序,以"气味"相类为依据;采《本草三家合注》之说,伸以己见;褒《本草三家合注》陈注,全面中肯;对药物归经之说持有异议;崇《神农本草经》之旨,重视临床实践;强调炮制不同,功效各异;用药严谨,注重安全;强调食药同源,利弊同在;强调传承训诂成果,即是创新;对于"久服""多服",多有保留.该书便于初学者学习使用,对现今临床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山茱萸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止血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山茱萸炭与山茱萸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及山茱萸炭对止血作用的影响,为阐明山茱萸炭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采用高效液相测定生品和炒炭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熊果酸含量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干酪素-磷钼钨酸法测定山茱萸多糖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不同剂量的山茱萸炭对小鼠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 山茱萸炭中莫诺苷含量显著减少,马钱苷、熊果酸含量略有增加,没食子酸含量显著增加,山茱萸多糖含量基本不变.另外,中、低剂量组的山茱萸炭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凝血时间,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TT.结论 山茱萸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鼠的凝血,表现出一定炒炭止血的特点.本研究有效拓展了山茱萸的炮制方法和功效范围、发展了中药炭药的种类,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傅青主女科》"以甘为主,四味皆合"探析不孕症的组方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散寒暖胞;或酸甘化阴,填精养宫;或苦甘坚阴,滋肾润胞;或辛咸除痹,软坚利宫.灵活运用中药性味及其合化之理,强化药物配伍关系,深化方剂理论内涵,燮理胞宫阴阳以助其摄精容物.此外,傅青主重视将多组合化蕴于一方,以剂量之参差分明方剂中合化主次关系的同时,借助药物炮制之法以增效引经.探析傅青主运用五味合化理论及其以纯和之品逐层次、多环节收效的组方思路,对优化生殖领域的中医药助孕方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路径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当前中药饮片炮制生产存在主观性强、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智能化程度缺乏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剖析当前中药饮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传统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缺乏现代科学阐述、在线数字化质量表征技术缺失、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较低及优质饮片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为导向,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深入探讨中药炮制机理,明晰饮片炮制过程"药性-质量"关联规律,应用仿生传感与人工智能实现饮片全息质量表征、云边协同大数据系统助推生产线智能升级,构建"物理-化学-生物"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优质饮片评价体系,促使中药炮制过程向更高效、精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本草经典理论体系之饮片炮制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医临床用药有 2 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药材炮制成饮片后方能入药,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功效属性均源自饮片;二是饮片需经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复方配伍后使用,这样才能以君、臣、佐、使的和合之力发挥最佳疗效.炮制是形成性、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的重要阶段,也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必经过程.炮制的自身发展也经历了从临床用药需求到药性形成需求的升华,从简单净制处理到水火共制成就药性的演变,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生物变化的递进,从产地粗加工到减毒增效、改性存效的精妙工艺传承.从炮制称谓演变开始,系统梳理炮制方法变迁、炮制目的演进、炮制工艺的传承,以期勾勒出本草经典中蕴含的中药饮片炮制科学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金匮要略》"下瘀血汤"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金匮要略》"下瘀血汤"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方法 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作为数据来源,以"下瘀血汤"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运用VOS viewer、Cite Space(6.1.R3)和Excel软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频次及其聚类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321篇相关文献用于文献发表量及被引频次变化趋势分析,共筛选出267篇相关文献用于关键词聚类分析.自1978年起,关于"下瘀血汤"的文献发表呈现波动趋势,分别在1995年、2007年和2012年达到高峰.涉及9类关键词聚类,共计25个关键词频繁出现.结论 9类关键词聚类可分为从《金匮要略》原文出发的下瘀血汤的基础理论探讨、下瘀血汤的临床应用及加减用药、下瘀血汤的现代作用机制研究3个研究方向.其中以中医学"血瘀证"的科学内核、子宫内膜异位症、药流不全、肺纤维化、肝癌、中药炮制、方剂剂型等方面为最新的中文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与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8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130 余年的传承发展中,创立了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体系.创立者娄宗海因父病而习医,精通岐黄,屡起沉疴,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疑难杂症.第二代传承人娄孟新尤擅诊治伤寒证、瘟病、痹病、妇科病,名重于时;娄孟林精通中药材炮制技艺,以药济人,知名于时.第三代传承人娄多峰尽得家传,专攻风湿病,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医风湿病理论体系;娄云峰博学众家,精于医理,名震乡里,以医知名.第四代传承人娄玉钤克绍家学,精通痹证,继承和发展了娄多峰的学术思想;娄高峰擅长运用"虚邪瘀"理论体系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顽痹.第五代传承人娄玉州精研医理,创业沪上;娄伯恩精于家学,素重医德,辨证精审.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认为,"虚邪瘀"是导致风湿病的三大核心因素,"虚"指正气亏虚,"邪"指外感之邪,"瘀"指瘀血、痰浊,正虚是内在因素,邪侵是外在条件,"瘀"导致的"不通"是发病关键.在具体的诊治中,注重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主张根据患者"虚邪瘀"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强调调摄护理,并归纳总结形成了多个系列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效方如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养血通络之通痹汤,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清痹汤,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化瘀之化瘀通痹汤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从古今角度探析半夏附子配伍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变了附子的品性,使得附子烈性减缓,毒性减弱;此外,饮片炮制技术的改进以及减毒中药的配伍应用,使得半夏附子配伍变得更加具备可能性与安全性.半夏附子配伍时需注意煎煮时间、剂量与比例等用药安全性因素.医者结合众多医家的用药经验,抓住"阳虚"及"湿盛"的核心病机,在脾胃、肾系、癌痛、妇科、心系、肺系等各系病症中配伍半夏附子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为附子半夏药对临床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中药炮制火候的科学内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前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炮制过程中"火候"对中药的品质和药效有直接影响.但药材炮制过程中存在火候判断模糊,全凭人工经验把控火候终点;炮制机制不明确;炮制品质量不稳定;炮制标准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中药炮制的火候控制程度体现在中药的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而"辨状论质"理论是对中药的"形、色、味、成分"的综合判断,与中药炮制过程火候的调控相联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解决思路,一是文献挖掘,对传统文献、药工经验采集整理,深刻揭示炮制火候意图和方法演变;二是遵循古法、探究原理、创新炮制工艺技术;三是建立相关标准作业程序(SOP),量化火力火候,为制定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提高炮制产品品质,增加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