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Danshenyin,DSY)治疗心衰的药理作用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UniProt等数据库筛选丹参饮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以"heart fail-ure"为关键词检索Gene Cards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二者交集得到核心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活性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验证.手术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衰模型,丹参饮干预,超声检测、蛋白免疫印记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丹参饮通过丹参醛、丹参酮ⅡA、miltionone Ⅱ等成分发挥对心衰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MAPK信号级联的生物调控过程以及调控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对这一发现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发现丹参饮治疗后小鼠左心室心功能、流出道血流等超声指标得到改善;心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ERK、JNK、p38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丹参饮能够保护心肌,影响MAPK通路从而发挥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药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其长度超过 200 个核苷酸的 RNA 分子.在原发性肝癌中,LncRNA的异常调控可以表现为促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特性,与肝癌的发展、诊断以及治疗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LncRNA的表达,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增强放射敏感性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控LncRNA表达治疗肝癌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希望为今后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PLC-Q/TOF-MS整合网络药理学的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Q/TOF-MS鉴定刺五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Omicshare平台对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分析鉴定了刺五加注射液中53种成分,并以此为基础得到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靶点189个及10个核心靶点,反向筛选发现刺五加注射液中的25个成分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刺五加注射液可能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促进血管新生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防风通圣丸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 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 2),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mzVault 2.0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对,鉴定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共鉴定出82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3个、色原酮类13个、三萜皂苷类8个、香豆素类6个、环稀醚萜类5个、苯肽类4个、萜类4个、酚酸类3个、木脂素类3个、蒽醌类2个、生物碱类1个。结论: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识别防风通圣丸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斑秃的免疫浸润机制及中药治疗靶点预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出斑秃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DEGs),探究其免疫浸润机制并预测中药治疗靶点,为斑秃的发病机制和中医治疗探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斑秃相关基因芯片表达谱;筛选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通过CIBERSORT反卷积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利用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筛选关键基因对应的中药靶点。结果:在3个斑秃芯片样本中共筛选出164个DEGs。GO富集分析显示这164个DEGs主要富集在皮肤发育、分子活性、内肽酶抑制物活性、超分子纤维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雌激素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通过PPI分析共筛选出 KRT85、BMP2、KRTAP3-1、KRT27、MSX2、KRTAP11-1、HOXC13、DSG4、KRT82、TCHH这10个关键基因。DEGs与免疫浸润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γδT细胞( P<0.001)、M1巨噬细胞( P<0.001)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映射出黄芪( P=0.0178)、鳖甲( P=0.0012)、降香( P=0.0033)等潜在中药靶点。 结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斑秃发病相关候选基因,表明其与免疫浸润细胞密切相关,并筛选出了潜在的中药治疗靶点,为深入研究斑秃病理学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研究现状、科研热点及前沿动态,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0至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6软件,绘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相关图谱,分析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及合作关系,探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信息。结果:共获得相关文献3 048篇,涉及949位作者、242个研究机构。发文量分析显示,近20年中医药治疗流感相关研究发文量波动较大,在2010年前后受突然出现的热点影响十分明显,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文量约152篇。作者合作图谱分析显示,发表5篇以上文献的核心作者共77位,仅占所有发文作者的8.1%;发文量≥30篇的作者有5位,并形成以顾立刚、刘清泉、卢芳国、崔晓兰和张奉学为核心的5大团队。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分析显示,各机构间合作情况不佳,仅北京和广州两大地区的科研院所形成了联系密切的合作网。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有8个关键词出现频次超过100次,超过200次的超高频关键词有4个,以流感病毒居首位(518次);出现了流感病毒、中药治疗和病毒性肺炎等14次关键节点,为当前中医药治疗流感领域研究的重要支撑点;形成了14个大型聚类,反映了当前研究热点,涉及对流感的命名、病毒类型、中医认识与治疗和西医认识与治疗等,图谱显示聚类合理、结构显著。时线图谱提示,副流感病毒、病毒病、药效学、清热解毒药、抑菌和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时间均持续8年或以上,是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论:中医药治疗流感领域总体研究较为完善;未来该学科研究应加强作者以及机构间的紧密合作,深入研究中药药理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完善流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动物实验与计算机验证探讨人参-三七-川芎药对延缓心脏衰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动物实验、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人参-三七-川芎药对延缓心脏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2周后,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混悬液150 mg/kg,中药组灌胃人参、三七、川芎冻干粉溶液650 mg/kg,空白对照组与衰老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超纯水,1次/d,6次/周,连续灌胃10周。采用PCR检测心脏组织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TERT)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脏组织p53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on数据库中人参、三七、川芎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TTD、OMIM、Gene、HAGR、DisGeNET数据库筛选心脏衰老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人参-三七-川芎活性成分作用心脏衰老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FunRich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chr?dinger Maestr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yMOL2.1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人参-三七-川芎可明显改善心脏衰老小鼠心脏组织损伤,升高TERT mRNA水平,降低p53阳性表达。共获得人参-三七-川芎活性成分32个,共对应637个靶点基因;心脏衰老靶点263个,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心脏衰老交集靶点67个,筛选得到核心靶点31个。富集分析显示,分子功能与转录因子活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有关;生物过程涉及信号转导、细胞交流;信号通路涉及PDGFR-beta、PI3K-Akt、S1P1、Glypican、TRAIL、Glypican 1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人参-三七-川芎药对中山柰酚、苏齐内酯、人参皂苷Rg5和p53结合能力较强。结论:人参-三七-川芎可通过抑制p53表达延缓心脏衰老,可为益气活血药延缓心脏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丹参对近视的作用靶点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丹参在近视中的作用靶点并验证。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提取丹参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和OMIM数据库提取近视相关靶点并取交集。选取交集靶点提取对应中药活性成分,采用Cytoscape构建中药药理调控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选取相关蛋白从PubChem数据库下载活性成分的三维结构,采用AutoDo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选取清洁级3周龄三色豚鼠12只,右眼采用透镜离焦诱导型近视(LIM)进行实验性近视诱导,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丹参素钠组,每组6只,分别在LIM维持同时每天球周注射1 ml生理盐水或丹参素钠,对侧眼为阴性对照。实验第0、14、28天采用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检测屈光度。为规避个体差异,采用相对等效球镜度数(处理眼等效球镜度数-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相对眼轴长度(处理眼眼轴长度-对侧眼眼轴长度)比较。实验第28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出近视与源自丹参的中药成分靶点交集关键靶点16个,构建以丹参为候选药物的中药网络药理图和蛋白质互作图,筛选出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TGFB1、 MMP9靶点基因的对应蛋白可与木犀草素、丹参素、丹参酮ⅡA等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诱导后14 d,丹参素钠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对等效球镜度分别为(-4.67±1.03)和(-6.30±1.22)D,相对眼轴长度分别为(0.67±0.26)和(1.08±0.34)mm,丹参素钠组近视程度加深较轻,眼轴长度增长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12, P=0.039; t=2.750, P=0.049)。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丹参素钠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0.01、1.29±0.05和0.63±0.02,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0.05、0.25±0.01和0.74±0.05,其中丹参素钠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低于生理盐水组,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源于丹参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可作为抗巩膜缺氧和改善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的潜在候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敦煌医方小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小补肝汤干预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小补肝汤的活性成分;通过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bank)、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获取疾病的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0在线工具绘制药物与疾病靶点的韦恩图,获得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Bioconductor等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数据的高通量分析,得到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注释图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图,预测作用通路,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小补肝汤36种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44个;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筛选出豆甾醇(Stigmasterol)、海风藤酮(Kadsurenone)、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山蒟酮C(Hancinone C)及黄杉素(Taxifolin)等核心成分;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筛选出AKT1、GNAQ及PTGS2等11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出生物学过程BP 3 675个,包括对药物的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等;细胞组分379个,包括膜筏、膜微区、线粒体外膜等;分子功能624个,包括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及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出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GNAQ-PLCB2-IP3R1-CAM)、cAMP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减少,血清中乳酸(LD)、尿素氮(BUN)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组织病理可见骨骼肌细胞排列紊乱不均,有较多炎症细胞弥漫浸润,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LD、BUN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小补肝汤能下调运动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从而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因钙超载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肌浆网功能破坏而引起的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毛稔对伤口愈合的治疗效果与机制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中药毛稔对伤口的愈合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药物水煎法获取中药毛稔原液,按50倍、100倍、200倍、400 倍稀释后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研究分为对照(CON)组、实验(M50,M100,M200,M400)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模型检验伤口愈合效果;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毛稔的代谢产物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预测中药毛稔干预伤口愈合的机制.结果 与CON组相比,M50、M100、M200、M400组HaCaT细胞相对增殖率[(112.59±2.04)%、(119.04±2.15)%、(128.40±1.10)%、(133.72±2.83)%]增加(P<0.05).M400组划痕愈合率在12 h和24 h[(86.93±4.90)%、(95.13±3.70)%]高于CON组[(36.29±2.97)%、(85.01±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中药毛稔有效活性成分539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伤口愈合相交靶点592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交集靶点主要参与2 655个生物过程,富集于92个细胞组分,主要涉及164个分子功能,并涉及180条信号通路.结论 中药毛稔能够促进 HaCaT 细胞增殖和划痕损伤后愈合,可能通过亚麻酸甘油酯、白桦脂醇、L-色氨酸、桑黄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 TNF、SRC、TP53 等靶点达到治疗创伤的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与 PI3K-Akt 等信号通路有关,有望成为治疗创伤的有效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