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健脾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自拟健脾利水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和预后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60例RVO-ME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2组均连续3个月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联合治疗组口服自拟健脾利水方免煎颗粒,常规治疗组口服安慰剂.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图像中高反射信号(HRF)、黄斑中心厚度(CMT)、视网膜下液(SRF)和黄斑囊样水肿(CME)情况.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水肿复发组20例和水肿未复发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HRF和CMT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SRF消退率(88.9%vs.50.0%)和CME消退率(63.0%vs.25.0%)均较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RVO-ME复发率(20.0%vs.46.7%)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水肿未复发组治疗后HRF和CMT较治疗前降低数值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ROC曲线提示基线CMT<497.50 μm(P=0.010)和HRF<15.5个(P=0.021)患者黄斑水肿复发率较低,视力较好.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自拟健脾利水方治疗RVO-ME能提升疗效,减少复发.治疗前CMT<497.50 μm和HRF≤15个的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参附益心颗粒组方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筛选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 平台对参附益心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参附益心颗粒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6.1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筛选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活性成分.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组(5.28 g·kg-1)及阳性药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0.8 mg·kg-1),每组 8 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4 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HE、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清脑钠素(BNP)、心钠肽(ANP)、醛固酮(ALD)水平;q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脏组织 CAV1、F2、MAPK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共获得参附益心颗粒的活性成分 210 个,作用靶点 1 196 个,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 801 个;通过Venny 2.1.0 平台取交集,共得到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共同靶点)97 个.通过"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四烯酸、山柰酚、丹参醛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MAPK1、F2、CAV1、EDN1、GJA1 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心脏发育及对MAPK级联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和 PI3K/Akt等关键通路.MAPK1、CAV1、EDN1、F2 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醛以及MAPK1、F2 与花生四烯酸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 LVEF、LVFS 显著降低(P<0.01),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间质纤维化程度严重,心脏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BNP、ANP、ALD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组、阳性药组大鼠的LVEF、LVFS 均显著升高(P<0.01),但是心脏质量指数下降不明显(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心脏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BNP、ANP、ALD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参附益心颗粒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四烯酸、山柰酚、丹参醛等活性成分,作用于MAPK1、F2、CAV-1、EDN1 等靶点,调控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大骨节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治疗效果,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提供新的可选方案。方法:2022年,选择陕西省麟游县和永寿县临床确诊的KBD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中药组)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21金维他+硫酸软骨素(西药组)进行治疗,时长均为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收集调查对象服药前、后临床资料,用于评价分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218例,其中中药组167例、西药组51例。中药组男性94例、女性73例,年龄为(62.93 ± 6.72)岁;西药组男性18例、女性33例,年龄为(63.29 ± 7.0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 0.24, P = 0.813)。中药组KBD患者服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量表中的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晨僵、最大步行距离、下肢活动能力人数分布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χ 2 = 37.93、29.64、50.40、13.57、25.25,均 P < 0.001)。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显效13例、有效64例、无效90例,总有效率为46.11%;西药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为25.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62, P = 0.013),且中药组与西药组KBD患者在下肢活动能力(日常活动难度)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 = 8.21, P = 0.017)。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服药后,WOMAC量表中的关节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动难度评分均低于服药前(中药组: Z = - 7.60、- 7.74、- 9.75,均 P < 0.001;西药组: Z = - 5.20、- 3.81、- 3.93,均 P < 0.001)。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在日常活动难度和总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Z = - 3.75、- 3.34,均 P < 0.01)。中药组KBD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29.34%,西药组:45.09%,χ 2 = 4.38, P = 0.036)。 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于KB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KBD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在提高KBD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其日常活动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5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胸部CT表现、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情况等。结果: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其中4例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1例接种第3针加强针,3例仅接种前2针疫苗)胸部CT检查均未见感染灶;实验室检查显示WBC、LYM、EOS和hs-CRP水平均为正常,仅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见病毒性肺炎征象;实验室检查显示WBC、hs-CRP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患者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治疗时间长。5例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更轻,胸部CT表现不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贞芪扶正胶囊及其中药配方颗粒、传统饮片有效成分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贞芪扶正胶囊(女贞子、黄芪)及其中药配方颗粒、传统饮片的有效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比较贞芪扶正胶囊及其对应比例重量的饮片和配方颗粒中主要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特女贞苷、黄芪甲苷)含量差异,根据药物指纹图谱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药物出峰情况,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贞芪扶正胶囊及其中药配方颗粒、传统饮片所含有效成分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贞芪扶正胶囊对照品中特女贞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0.999 6、0.999 7).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表明3 种剂型供试品各成分重复性良好且在24h内稳定.加样回收率试验表明HPLC对3 种剂型供试品各成分检测的准确度良好.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特女贞苷、黄芪甲苷在贞芪扶正胶囊中含量分别为(5.384±0.858)、(25.849±3.142)、(36.065±3.026)μg/mL,在中药配方颗粒中含量分别为(5.825±0.965)、(25.463±3.075)、(35.618±2.847)μg/mL,在传统饮片中含量分别为(5.564±0.958)、(25.974±2.986)、(35.459±2.468)μg/mL;3 种剂型中上述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无差异(P>0.05).结论 贞芪扶正胶囊及其中药配方颗粒、传统饮片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含量无差异,为贞芪扶正胶囊及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替代传统饮片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差示扫描量热法用于胶类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简便快捷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用于鉴别不同胶类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方法:采用DSC法,样品粒度100目,以铝坩埚为参照物,氮气为气氛,流速100 ml/min,考察最佳升温范围和升温速率。以优化后的DSC试验条件,鉴别42批次的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饮片及配方颗粒。结果:DSC试验最佳升温范围30~500 ℃,升温速率30 ℃/min。DSC谱图显示,阿胶饮片、鹿角胶饮片、龟甲胶饮片分别有4、3、2个特征峰,且三者特征峰峰形、位置均有明显不同;鹿角胶配方颗粒与龟甲胶配方颗粒均有2个放热峰数,但两者特征峰位置不同,阿胶配方颗粒只有1个放热峰。鹿角胶的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在325 ℃左右共同出现一放热峰,可作为鹿角胶的特征峰。结论:DSC法具有操作简便、用量少、无需试剂、测量快速、重现性好、谱图易解析等优点,可通过DSC谱图中特征峰数量、位置、峰形和焓值大小等快速鉴别区分各种胶类饮片及配方颗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连-厚朴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黄连-厚朴药对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不同配比下有效成分的差异,探讨不同比例药对配方颗粒关键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连-厚朴药对配方颗粒中黄连生物碱、厚朴总酚含量,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0批黄连-厚朴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相似度>0.950,确定17个共有峰,指认出6个成分;与单味药比较,药对配方颗粒生物碱和总酚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比例黄连-厚朴药对配方颗粒中黄连多个生物碱及厚朴总酚含量有所差异,黄连-厚朴2∶1时生物碱和总酚含量较高。结论:不同比例黄连-厚朴药对配方颗粒主要成分含量有所差异,为研究中药药对配伍机理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降糖消渴颗粒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降糖消渴颗粒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数据库筛选降糖消渴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糖尿病靶点,绘制韦恩图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转换和网络相互作用分析;采用Cytoscape 3.6.0构建PPI网络;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降糖消渴颗粒128个活性成分,对应靶点607个。糖尿病相关靶点1 240个,核心靶点53个。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能力。GO功能分析得出46个功能条目,KEGG分析得出15条通路。结论:降糖消渴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影响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AD、AMPK信号通路、Apelin信号通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调节葡萄糖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相关成分及靶点;采用R软件获取寒喘祖帕颗粒-甲型流感病毒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 Tool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成分111个,作用靶点131个;核心成分有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核心靶点有STAT3、MAPK1、MAPK3、AKT1、JUN等;交集靶点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甲型流感、TNF信号通路等178条通路;核心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实现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为后续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