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级管理结合中药涂擦技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结合中药涂擦技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抽取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形式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涂擦技术,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层级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变化、护理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深吸气最大呼气(FEV 1)、一秒率(FEV 1/FVC)、肺动脉压(PAP)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脓肿、血流感染及肺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给予层级管理结合中药涂擦技术,可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瞻性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肋骨骨折患者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肋骨骨折患者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组进行前瞻性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主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VAS评分、自主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肋骨骨折患者行前瞻性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研究热点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 5.3.R8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文献分析,并借助GraphPad Prism 6.07软件绘制相关作者及机构发文量的分布图。结果:研究共纳入356篇文献,其中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医疗单位;研究者以林小丽及杨雨竹为主;对58个关键词聚类后挖掘出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的6个研究热点:情志护理重要性;不同施护形式探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临床应用价值体现;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结论:在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的6个研究热点中,情志护理、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是近几年(2011—2018年)的研究热点。另外为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须加强作者、机构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补充完善辨证施护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DCA循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在DVT预防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PDCA循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预防知识知晓得分、住院期间DVT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凝血功能指标(APTT、TT、PT)。结果:观察组患者DVT预防知识知晓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43, P<0.05),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40, P<0.05),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60, P<0.05),APTT、TT、PT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33、3.141、4.002,均 P<0.05)。 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基于PDCA循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DVT预防知识知晓率,改善凝血功能,降低DVT的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围生期中医推拿在剖宫产术后泌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在剖宫产产妇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缺乳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乳房推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指标、泌乳始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喂养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相近;治疗后两组产妇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相近( 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48 h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整体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43例(95.56%),混合喂养2例(4.44%),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37例(82.22%),混合喂养8例(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推拿按摩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减轻涨奶程度,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发生恐动症将其分为恐动组和非恐动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膝关节病程、经济收入、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心理状态量表(POMS)〕、家属支持度、自护能力〔自护能力量表(ESCA)〕、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选取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性干预对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文化程度、膝关节病程、经济收入、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自护能力ESCA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单因素(均 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膝关节病程、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年龄、膝关节病程、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压力,提高其家属支持度,使其能积极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经临床调研确定中西医结合诊治PCAS的14个临床问题,对每个临床问题按照PICO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借鉴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当文献证据不足时,经专家讨论形成推荐建议及推荐级别,结合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围绕PCAS患者早期循环、呼吸支持及可逆病因解除,中期神经保护、改善凝血、防治感染、肾与胃肠保护及控制血糖,后期康复等3期14个方面形成28条推荐意见,为现阶段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饮食运动疗法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BMI、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运动疗法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控制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两组均6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门诊护理及随访管理,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中医饮食运动疗法联合强化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BMI、血糖控制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BMI、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BMI、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血糖控制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联合组护理满意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饮食运动疗法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可一定程度控制BMI及血糖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胸发生风险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COPD患者气胸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2021 年 12 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5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胸部CT或X线胸片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气胸分为气胸组和对照组,以患者是否发生气胸为因变量,纳入的预测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将纳入的危险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OPD患者发生气胸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气胸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500例COPD患者共计104例患者发生气胸,发生率为20.8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病程长、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血清白蛋白(ALB)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气胸风险预测模型,最终得到公式:Logit(P)=12.427+2.241×COPD病程+0.899×吸烟+7.715×C反应蛋白+0.208×机械通气史-0.514×ALB-0.243×FEV 1%-0.286FEV 1/FV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是0.815,C-Index是0.781(95% CI:0.856~0.891),表明构建的COPD患者气胸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区分气胸患者与非气胸患者。 结论:C反应蛋白、ALB、FEV 1%、FEV 1/FVC、吸烟、机械通气史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据此成功构建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