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PCBP1、GPSM2表达与EM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肺鳞状细胞癌组织聚(rC)结合蛋白1(PCBP1)、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2(GPSM2)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四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及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PCBP1、GPSM2 mRNA表达,分析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GPSM2表达与EMT相关蛋白(β-catenin)、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随访1年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GPSM2 mRNA表达,绘制ROC曲线评估PCBP1、GPSM2表达对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2,P<0.05);GPSM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1,P<0.05).β-catenin胞膜阳性见于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核阳性仅见于癌组织,且为灶状阳性表达.(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与 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GPSM2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r=-0.3286、0.445,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低表达、GPSM2高表达与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肺内转移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PCBP1mRN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而GPSM2 mRN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9、4.768,P<0.05).ROC曲线显示,PCBP1联合GPSM2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24.结论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低表达、GPSM2高表达与EMT相关蛋白、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肺内转移及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学生为中心的诊断学在线混合式见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背景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八年制诊断学见习课程为实例,阐明如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临床见习教学。该课程包括: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的自主学习;基于"引导性反馈"的在线讨论学习;基于"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的在线讨论课;以及基于"练习视频反馈"的"在线实操"诊断技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混合式诊断学见习课整体满意度高,理论考试成绩优异,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显著。如何运用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必将成为医学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学生视角下的医学教育整合课程改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建立系统、整体的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产生了整合阶梯和螺旋式整合课程等理论。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20年秋季学期针对201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始施行"新时代"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以期实现学科之间的真正整合。本文以学生的视角,从国外整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医学部整合课程的实践与经验、整合课程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以及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在线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见习实习阶段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儿科学在线教学的看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轮转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见习学生和1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翻转课堂、案例教学(case based discussion,CBD)、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方式完成2周在线带教。教学结束后,通过对2组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线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其的反馈。运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学生都认同此次在线教学的总体安排;认为实际收获超过预期的学生占42% (21/50);认为实际收获跟预期相似的学生占58%(29/50)。此次在线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拥堵[82%(41/50)];其次是无法实现有效互动[20%(10/50)]。实习及见习学生均认为此次在线教学安排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总体(4.58±0.50)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4.42±0.58)分]和临床思维[总体(4.42±0.58)分]的培养最有帮助;相对认可度最差的是技能操作[总体(2.68±0.87)分]和科研能力[总体(2.98±0.98)分];对于医患沟通能力,见习学生的评分[(3.79±0.99)分]高于实习学生[(3.08±0.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习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帮助最大,实习学生认为在线CBD帮助最大。绝大多数学生(94%)认为未来有必要保留在线教学。 结论:儿科学在线教学受到临床医学八年制见习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认可,对医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八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8例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51岁。均不同程度合并肌腱、骨质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5 cm~2.0 cm×4.5 cm。均急诊采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以足内侧皮下静脉密集区域顺行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0 cm~3.0 cm×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质地与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6例,良2例。结论:在足内侧静脉密集区域顺静脉瓣膜方向设计足内侧静脉皮瓣,结合分流限制技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认知风格和气质类型对儿科学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的医学生在儿科学翻转课堂中的表现。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85名学习《儿科学2》课程的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学翻转课堂集体教学。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调查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气质自我测试问卷调查学生的气质类型,通过聚类分析、ANOVA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卡方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多血混合型、多血黏液混合型、少抑郁型、少胆汁型4类,占比分为28.24%、23.53%、27.06%、21.18%。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占比分别为51.76%和48.24%。在分类比较上,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翻转课堂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 P<0.05),但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8, P>0.05)。在测试各维度得分相关性上,黏液质类型得分( r=-0.283, P<0.05)和认知测验得分( r=0.346, P<0.05)与翻转课堂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可灵活运用互动及评价方法;需注意把握好合作学习与独立自主学习的关系;儿科学翻转课堂不同环节设计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八年制医学生耳鼻咽喉科学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八年制医学生耳鼻咽喉科学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17名学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耳鼻咽喉学科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成绩评价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名和4名学生认为"学习耳鼻喉科解剖很有兴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2)。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56.4±4.2)分和(52.0±6.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7)。两组学生实习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0.6)分比(28.0±1.1)分, P=0.213]。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总分分别为(84.8±4.5)分和(80.1±6.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9)。 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耳鼻咽喉科学解剖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食管癌外科发展简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癌外科起源于20世纪初,但真正意义的经胸入路食管癌切除并消化道重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一时期,日本与西方国家同步开始了食管癌的外科探索。亚洲食管癌病理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肿瘤生物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不同于以腺癌为主的欧美患者。历经八十余年的发展,日本食管癌外科治疗从初始尝试、深耕实践到追求卓越,探索出一套较为先进的外科技术和诊疗规范,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日本学者在成立日本食管学会的基础上,制订且不定期更新《日本食管癌诊疗规约》,出版学会专业学术期刊 Esophagus。日本临床肿瘤协作组开展了诸多食管癌三期临床研究,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提供了强有力证据。本文针对日本食管癌外科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通过文献查证、资深专家访谈及《食管癌外科治疗热点问题-日本专家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对日本食管癌外科发展进行简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情景模拟联合Debriefing-GAS方法在产前遗传咨询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Debriefing-GAS)方法在产前遗传咨询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培训的30名2017至2018级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景模拟联合Debriefing-GAS方法对学生进行胎儿疾病产前遗传咨询教学。通过教师考核比较教学过程中遗传咨询能力的变化,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率表示;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教学前后考核成绩。 结果:经过教学后,学生遗传咨询考核成绩与教学前比较有所提高[(74.5±18.6)分vs.(87.2±14.5)分, t=4.10, P<0.001],临床能力[(35.4±9.6)分 vs.(41.1±6.9)分, t=3.72, P=0.001)]、医患沟通能力[(17.5±4.6)分vs.(20.8±3.8), t=4.34, P<0.001]、专业素养[(11.0±2.5)分 vs.(12.5±2.3)分, t=2.89, P=0.007]、团队合作能力[(3.5±1.0)分vs.(4.2±0.8)分, t=3.67, P=0.001),以及组织效能[(7.1±2.0)分vs.(8.3±1.7)分, t=2.94, P=0.006]等综合能力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遗传咨询教学整体实施流程及环节设置合理性[3.0(3.0,4.0)分]、教学质量[3.5(3.0,4.0)分]、教学能否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4.0(3.0,4.0)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4.0(3.0,4.0)分]、遗传咨询沟通技巧的掌握[3.0(3.0,4.0)分],以及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前景了解[3.0(3.0,4.0)分]的满意度评价等级均在满意之上。但有2名(6.7%)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并不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因为教学过程稍显冗长复杂。 结论:情景模拟联合Debriefing-GAS方法在产前遗传咨询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帮助本科生掌握产前遗传咨询理论知识,提高其临床综合素养,学生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