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期口腔医学生叙事医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教学实践对实习期口腔实习生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尝试以此为参考,建立一套有效的叙事医学教学实践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5月参加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本科生34名,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20名).对照组按规范开展临床实习活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叙事医学实践,包括理论授课、细读、平行病历、讨论会等实践内容.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评估2组学生的共情力,并对实验组进行叙事医学实践情况问卷调查.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情力量表的总分和各模块得分在实习后较实习前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个人忧伤"模块的得分在实习后显著下降(P<0.05),说明没有接受叙事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经过学习后共情有所降低.调查问卷结果和平行病历内容,也反映出实习生经过叙事医学实践后,叙事能力有所增强,对于医患双方心理社会因素的理解也更深刻.结论:叙事医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缓和医患关系,应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和医生职业生涯中持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联合视频喉镜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麻醉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训练模型联合视频喉镜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麻醉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为对照组(n=40),2019级为试验组(n=43).在气管内插管见习中,对照组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真实病例进行演示带教,试验组采用视频喉镜和气管插管训练模型进行演示带教.记录动手操作气管内插管学生的比例和操作成功率,并通过电子问卷形式调查全程清晰观摩气管内插管过程学生的比例及学生对见习带教教师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动手操作气管内插管学生的比例、操作成功率及全程清晰观摩气管内插管过程学生的比例,以及学生对见习带教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联合视频喉镜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麻醉见习带教中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背景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鼓励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目前医患沟通共情能力教学多以模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较少.目的 探索构建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为今后医患沟通共情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开展教学应用,提高医学生、医生沟通共情语言表达能力,并收集反馈用于系统的优化改善.方法 2021 年 9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基于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和共情语义识别算法,应用课题组研制的 10 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示范共情语言、共情语言语义库、共情语言技能及其整体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2022 年 3-5 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与医患沟通学课程或培训的 950 名学生(包括 515 名本科生、102 名医学博士生和 333 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系统开展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学》技能课(2 学时)的教学试验.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等,并采用NVivo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词频分析.结果 应用系统后,本科生、临床医生、医学博士生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76.1%(723/950)的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评价结果为"完全掌握"或"掌握程度较高";93.8%(891/950)的研究对象表明本系统可"显著增强"或"有些增强"共情语言能力,89.5%(850/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便捷"或"比较便捷";95.1%(903/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反馈意见和建议中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沟通、语音、教学、程序、标准.结论 该系统能够提高医学生和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由个案到一般的共情能力,自主型系统的使用解放了师生教学的时空局限,其规范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研究对象的正向合理性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anMEDS指导下的情景面试在提升医学检验本科生岗位胜任力中的实践初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CanMEDS指导下的情景面试在提升医学检验本科生岗位胜任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实习的38名医学检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不同面试模式下的本科生在仪表形象、口头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责任心与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情景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职业规划十大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并从医学检验的岗位胜任力层面出发,探讨两种面试模式对CanMEDS 7个角色胜任力的覆盖程度,并统计对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 情景面试模式的得分和传统面试模式无差异(P>0.05)且中度相关.考官普遍认为情景面试对CanMEDS 7个角色胜任力的覆盖程度更深更广.两种不同的面试模式对考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均有不同方面的帮助.结论 在使用CanMEDS指导下的情景面试新考核模式联合传统面试可有效提升医学检验本科生的满意度,提高其岗位核心胜任力,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医学院校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可以激发本科生的创造力。本研究从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包括学生科研操作的规范化培训、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时间协调、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带教任务等相应对策。医学生需要处理好学习、社团、助学、课外活动以及课外科研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参与。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承担相应的科研带教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方法:基于教育部的院校资源数据和2019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就的效应。结果:学生在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4个领域的学业成就评分分别为(2.84±1.84)分、(6.03±1.99)分、(4.33±2.05)分、(2.92±1.84)分。分层线性模型的零模型显示,仅临床能力领域需要进行分层分析;两水平模型显示,生均图书数能够显著增强内在动机对临床能力的效应( P=0.025)。多元线性模型结果显示,生师比对健康与社会( P=0.046)领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向效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对健康与社会( P<0.01)和职业素养( P<0.01)领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生均图书数对科学和学术( P<0.01)、健康与社会( P<0.01)、职业素养( P=0.037)领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生均教学经费对各领域学业成就效应均不显著(均 P>0.05)。 结论:不同资源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不同,且在学业成就的不同领域影响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翻转课堂结合病例读片在影像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病例读片形式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40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分别进行"胸部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的翻转课堂教学,A组学生在翻转课堂中进行病例读片。比较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读片成绩,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主观感受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A组笔试成绩(87.32±8.11)分及读片成绩(85.54±5.23)分均高于B组[(81.20±9.76)分、(79.03±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学生的7项主观评价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的病例读片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1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见习的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3D立体模型、小组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尸体标本、石膏模型教学。比较分析两组学生脊柱外科学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堂测验成绩[(87.06±2.74)分比(72.45±3.61)分]、期末考试成绩[(83.30±2.94)分比(75.95±3.23)分]、操作考试成绩[(85.10±2.86)分比(77.20±3.2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学生在课堂趣味性[(7.67±1.23)分比(6.00±1.69)分]、课堂互动性[(7.53±1.35)分比(6.13±1.18)分]、学习积极性[(8.53±0.91)分比(6.87±1.06)分]、疾病认识度[(8.86±0.92)分比(7.40±1.05)分]、操作掌握度[(8.40±0.94)分比(7.00±1.03)分]、教学满意度[(9.00±0.76)分比(8.00±0.85)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和2020年,选取哈尔滨某医科大学2017级和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388名本科生,调查其健康教育能力,构建健康教育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评分为(28.95±5.30)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7.81±5.58)分。388名学生中,关注健康知识和事件以及关注周围人健康行为的学生分别为108名(29.3%)和78名(21.1%);同意"做不好健康教育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可以促进医生各方面的能力""健康教育技能是临床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功"的人数分别为253名(68.5%)、283名(76.7%)和290名(78.6%)。影响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情况、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知和健康关注度(标准化后总效应为分别为0.36、0.21、0.15和0.06,均 P<0.05)。其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知是重要的中介因素。 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教育重要性认知这2个重要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获得及时、有效反馈信息改进和调整教学的过程。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了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在理论框架研究、评价方法探索、教学效果检验、评价体系构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欠缺和对形成性评价的创新性研究不足,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