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器学习的利用药物标签信息定量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用现有药代动力学(PK)药物相互作用(DDI)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出可用于预测AUC倍数变化(FC)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探究对现有DDI预测的可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合理建议.方法 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药品标签中提取DDI的PK数据和AUC倍数变化的数据.通过DrugBank检索出DDI有关的多肽和药效学(PD)信息,用蛋白质资源(UniProt)对相关多肽ID进行药物类型(PPDT)标识,用矩阵归一化的代码生成便于分析的多维向量数据.PPDT对AUC的影响和所产生的倍数变化作为因变量,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用均方根误差(RMES)值最小的模型进行模型构建,训练出袋装决策树(Bagged)预测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部分药物检验,检测模型的预测性别.通过查阅现有的有关检测DDI对的文献研究结果,对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检验模型药物对共16对,分别为16种药物对他克莫司的影响,发现对DDI的有无预测准确率为81.25%;预测结果根据FDA标准分类强弱,结果表明,DDI强弱预测,偏离较大的预测较少.结论 模型预测DDI的有无评价一般;但对DDI的强弱分类后,对DDI的预测结果较好,预测结果说明模型预测性能对于在临床试验之前进行潜在的DDI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临床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2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文献的质量评级和证据的评估与汇总。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证据总结4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最终从发生原因、预防管理、妥善固定、定时冲洗、合理输注营养液/用药、并发症处理—堵管、并发症处理—黏膜受损、并发症处理—非计划性拔管8个方面形成31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可应用最佳证据构建并开展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方案,提高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管理的科学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杆菌科细菌黏菌素及多黏菌素B药敏试验的方法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 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 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 P=1),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 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 r均>0.5, P均<0.05)。 结论:多黏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医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张处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找到一种合理、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途径。方法:通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病理生理进行分析,确立了治疗的3个重要环节:控制复发性口腔溃疡坏死性炎症的进一步发展;修复已经损害的口腔黏膜;防止或减少复发。然后对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医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张处方作相关分析及评价,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结果:30张处方有效性得分为45分,占有效性满分(90分)的50%,而另一项指标非治疗性药物的使用扣分达44分,按合理用药的原则,该项标准得分应为0分。结论:部分临床口腔医生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仍然存在不合理及滥用药物现象,因此,建立规范化药物治疗标准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用中成药临床应用药物警戒指南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前已上市的外用中成药种类及剂型众多,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外用中成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反应为主,罕见重症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查新结果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美国、欧盟、亚太(日本、韩国等)均无外用中成药药物警戒指南的发布.我国也尚未发布外用中成药药物警戒指南,仅有关于外用中成药致皮肤不良反应的标准——《外用中成药皮肤不良反应评价》(T/CACM 005-2017).为进一步规范外用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项目组邀请来自全国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研制了《外用中成药临床应用药物警戒指南》,对外用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报告、信号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 4 个环节提出建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外用中成药.同时列出外用中成药临床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以供临床借鉴,进而指导我国外用中成药药物警戒相关活动的规范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AHP-TOPSIS法的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建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39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根据相关资料建立合肥京东方医院复方苦参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DUE)标准,用药合理性评价与分析以层次分析加权(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进行.结果 该院 139 例病历中,Ci 最高为 1,最低为 0.384,Ci≥80%有71例(51.1%),60%≤Ci<80%有17份(6.25%),Ci<60%有51份(36.7%).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集中在超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不良反应监测等.结论 通过AHP-TOPSIS法建立了复方苦参注射液DUE标准,可用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氨甲苯酸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建立氨甲苯酸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为临床合理应用氨甲苯酸注射液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通过构建DUE标准的基本内容,结合专家咨询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文献,制订氨甲苯酸注射液DUE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2022 年 1-6月湖南省某三级医院氨甲苯酸注射液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具体包括适应证、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禁忌证、不良反应监测等.结果:建立的氨甲苯酸注射液DUE标准分为三级,包括一级指标 3 项、二级指标 9 项以及三级指标 28 项.共纳入 500 例使用氨甲苯酸注射液的患者,完全符合评价标准的有 169 例,合理用药率为 33.80%;不完全符合的有 331 例,不合理用药率为 66.20%,常见于适应证不适宜(233 例,占 70.39%)、用法与用量不适宜(222 例,占 67.0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氨甲苯酸注射液的DUE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评价过程易操作、结果全面直观,可用于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氨甲苯酸注射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判断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选择《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评价指标,基于文献资料(公开/未公开)、证据性信息、临床调查问卷等,通过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等收集证据,应用《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工具》进行综合价值判断,对儿泻停颗粒开展评价.结果 (1)安全性维度:儿泻停颗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且风险可控,证据充分,得分24.47分.(2)有效性维度:Meta分析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均提示,本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在同类品种中成药疗效排序为第2位,得分31.94分;(3)经济性维度:本品日药品费用为3.1~24.6元,每增加1个单位有效率,仅需多花费0.40~3.14元,具有经济学优势,得分3.63分.(4)适宜性维度:本品药物信息和药品使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得分7.87分.(5)可及性维度:本品在可负担性与可获得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及性,得分6.34分.(6)创新性维度:本品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化了工艺、提高和修订质量标准;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具有良好创新性,得分2.73分.(7)综合评价结果:儿泻停颗粒的综合价值指数为76.98.结论 儿泻停颗粒综合价值指数≥75,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临床综合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药汤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汤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以进一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并选取各数据库系统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3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剔除重复的文献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抽取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最终19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总样本量为1 725例.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在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围绝经期症状评分(LM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从临床疗效来看,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疗效优越,并且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更精准,安全性更佳.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及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西维来司他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建立西维来司他钠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应用加权TOPSIS法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西维来司他钠提供参考.方法 以西维来司他钠药品说明书、相关共识等为参考,制定西维来司他钠合理用药评价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利用PASS系统抽取2023 年1 月—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使用西维来司他钠的 128 份住院患者的病例信息,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抽取的病历进行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西维来司他钠完全符合评价标准的病例有 63例(49.2%),用药不适宜主要表现在适应证 43 例(33.6%)、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27 例(21.1%)、用法用量 18 例(14.1%)、用药疗程 18 例(14.1%)、不良反应 10 例(12.8%).通过加权TOPSIS法,判定为合理用药 83 例(64.8%),基本合理用药5 例(3.9%),不合理用药 40 例(31.3%).结论 通过建立西维来司他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发现西维来司他钠临床使用合理率占比较高,但仍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通过前置审方系统完善西维来司他钠用药规则,促进药物合理、规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