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关丹霞地貌铁皮石斛野生资源调查与生境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调查广东韶关丹霞地貌现存铁皮石斛野生资源的生存现状,为野生铁皮石斛就地保护、回归保育及仿野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情况进行整理,基于本课题组近 10 年来对广东韶关丹霞地貌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和生境开展的跟踪调查,对 11 个调查地点的海拔、朝向、铁皮石斛数量、坡位、坡向进行分析,探讨丹霞地貌野生铁皮石斛植物形态和生境特点.结果:调查记录了广东韶关丹霞地貌中的野生铁皮石斛 300 余丛,约 3000 g,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实地观察发现,野生铁皮石斛茎多呈紫红色,长 5~10 cm,有"形似蚱蜢髀"的茎条,叶铁锈色斑点明显;丹霞地貌的野生铁皮石斛大多生长在海拔 100~500 m的丹霞崖壁中部或近坡顶处,常与苔藓和地衣伴生,一般生长在东南至西南朝向、通风良好、傍水潮湿的丹霞岩壁上,且半阳偏阴、温凉高湿环境下长势较好.结论:野外考察证实,《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的"今用石斛出始兴"的石斛为铁皮石斛,其药用历史在 1500 年以上;丹霞地貌的铁皮石斛为目前国内铁皮石斛的主要种源之一;野生丹霞铁皮石斛因自身繁殖率低、人为长期采摘等原因,现已极度濒危,亟须开展铁皮石斛野生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石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药石斛基原复杂,其主流品种有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铁皮石斛D.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5 年版石斛项下增加了"及其近似种"的描述,难以确定具体物种,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正本清源.对石斛属的起源进行本草考证,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的本草起源进行梳理,为不同石斛属药材的应用提供参考.霍山石斛是最早作为中药石斛应用的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等方法为《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录霍山石斛提供了技术支撑;铁皮石斛应为石斛药材中应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品种,其主要为浙江、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丹霞地貌上生长的种群,应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保护;D.nobile在历代文献中的中文名称混乱,应明确将其作为金钗石斛的拉丁学名.枫斗是我国名贵中药和传统保健品,起源于霍山石斛.古代名医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川石斛的用法各有特色,建议厘清品种来源、功效,加强现代研究,在修订《中国药典》时将其各自单列,充分发挥中药石斛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产苦苣苔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进行传统药物学的调查和整理,为苦苣苔科药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整理标本信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走访,对苦苣苔科药用植物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最新统计到的我国 45 属 817 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约有 34 属 124 种苦苣苔植物在民间药用或作为民族药使用,尤以唇柱苣苔属药用植物的种数最多,为 25 种.由于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大多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的喀斯特或丹霞地貌区域,分布范围狭窄,对环境要求苛刻,且大多以全草入药,因而其资源濒危程度较高.结论:该研究对于苦苣苔科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气候变化下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潜在适生区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中国梧桐属(Firmiana)在世界梧桐属中占比较大,且除梧桐外其余种均为中国特有且分布范围狭窄的植物种,灭绝风险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多时期第六次国际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变量数据和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分布数据,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的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分析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在多尺度下的潜在适生区,得出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潜在适生区的面积变化和迁移方向、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及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为亚洲;(2)Maxent模型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模型对梧桐属潜在适生区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度;(3)气候变化影响下除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外其它树种的潜在适生区都将在未来有所扩大;(4)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潜在适生区迁移方向主要为东西向,南北向大跨度迁移较少,纬度变化不大;(5)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稳定潜在适生区最小;(6)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7)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及海南省北部;(8)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正在为人造地表所侵蚀.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及其潜在适生区变化、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状态,可为中国梧桐属建立多样性保护廊道提供相关建议,为制定多样性保护规划及相应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丹霞梧桐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丹霞梧桐(Firminana danxiaensis Huse et H.S.Kiu)是丹霞地貌的特有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仅在广东韶关地区有发现.为科学、有效地保护该珍稀物种,我们对韶关地区开霞梧桐的资源状况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霞梧桐在韶关地区的分布以丹霞山和南雄山地为主,两地丹霞梧桐数量和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丹霞山群体的总株数多于南雄,但平均冠幅、胸径和树高小于南雄,南雄群体树体相对高大,长势较好.典型群落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调查结果显示,丹霞山和南雄两地丹群梧桐群落中的维管植物种类相近,分别为60种和59种.丹霞山群落中的植物科属更为丰富,南雄群落中的蕨类植物和乔木种类多于丹霞山.两地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均占优势,但丹霞山的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比例高于南雄.根据丹霞梧桐的分布特点和群落特征,今后可在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发现新种群的基础上,采取划分保护小区,开展人工繁育和种群回归的方式对该珍稀物种进行有效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蜘蛛区系研究(蛛形纲:蜘蛛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代表区域之一.该区域的蜘蛛区系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本文根据采自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蜘蛛标本,鉴定出已定名蜘蛛物种32科107属179种,文中提供了崀山蜘蛛物种名录,其中包括2个湖南新纪录属:跳蛛科Salticidae艾普蛛属EpeMs Peckham&Peckham,1886和球蛛科Theridiidae齿腹蛛属Molione Thorell,1892;20个湖南新纪录种:伪尖腹毛园蛛Eriovixia pseudocentrodes、圆筒管巢蛛Clubiona cylindrata、萼洞叶蛛Cicurina calyciforma、彭氏华斑蛛Chinophrys pengi、列维胞蛛Cytaea levii、荣艾普蛛Epeus glorius、长径巨蟹蛛Heteropoda amphora、携尾丽蛛Chrysso caudigera、玻璃丽珠Chrysso vitra、异角丘腹蛛Episinus variacorneus、旋转宽胸蛛Euryopis cyclosisa、三棘齿腹蛛Molione triacantha、亚刺短跗蛛Moneta subspinigera、马丁藻蛛Phycosoma martinae、太监八木球蛛Yaginumena castrata、多样绿蟹蛛Oxytate multa、旋卷峭腹蛛Tmarus circinalis、龙栖峭腹蛛Tmarus longqicus、角突峭腹蛛Tmarus piger和中华管蛛Trachelas sinensi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以广南者为佳"的广西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以广南者为佳"的广西铁皮石斛种源的主要来源,建立广西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 12批广西铁皮石斛可分为2类,其中第Ⅰ类10批样品(产于广西丹霞地貌),标示出1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 856~0.970;第Ⅱ类2批(产于石灰岩地貌),共标示出9个共有峰,此2批石斛与第Ⅰ类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分别为0.422、0.332.在选取的保留时间范围内,对照药材、福建丹霞种、浙江种、云南种与广西种第Ⅰ类铁皮石斛共有模式比较,相似度分别为0.575、0.158、0.397、0.757.结论 广西容县、桂平等广西丹霞地貌原生的铁皮兰为"以广南者为佳"之广西铁皮石斛的代表性承载主体,且与云南广南等地的种源相似度较高,但与广东、福建等地丹霞地貌种、浙江本地种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中国药典》采用的铁皮石斛对照药材应充分考虑这种不同道地种源之间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丹霞山乌冈栎群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群落,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高6-7 m,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以乌冈栎、乌饭树占优势,灌木层高3-4 m,主要有枝穗山矾、狗骨柴等;草本层稀疏.(2)群落中有种子植物27科46属53种;群落的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主为,占热带性分布属总数的78.05%;(3)群落的主要优势科为壳斗科(31.28%)、杜鹃花科(17.10%)等,建群种、优势种为乌冈栎、乌饭树,重要值分别为87.913和51.241;而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84.00%).(4)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据DBH起测阶径以上的物种其重要值计算Simpson指数为0.855,Shannon-Winner指数为2.354,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5,Pielou均匀度指数中的Jsw为0.741,Jsi为0.892,Alatalo均匀度指数为0.619.(5)频度分析显示A级占优势且A(54.17%)>B(12.50%)>C(8.33%)>D(4.1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霞梧桐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是分布于我国韶关地区北部丹霞地貌的特有物种,其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小.本文利用EST-SSR分子标记位点,分析丹霞梧桐群体(丹霞山组群和南雄组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群体的分化历史,探讨该物种的可能分布和科学保护策略.结果表明:丹霞梧桐总的遗传多样性中等(Ht=0.631),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Hs=0.546),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79.66%),但不同地理组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150).长期地理隔离和现代人为干扰是形成丹霞梧桐当前遗传变异模式的主要原因.STRUCTURE分析可将研究群体划分为清晰的两个基因库(gene pool),其遗传结构与系统发育地理格局之间有密切关系.丹霞梧桐不同地理群体经历了独立的进化路线,但丹霞山群体的杂合性高,遗传背景更为复杂.近似贝叶斯运算法(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ABC)分析表明,丹霞山和南雄地理群体在10万年前由同一个祖先群体分化而来,分化时有效群体大小分别为7,290和5,550.结合丹霞梧桐的遗传变异和生态位信息,可推测丹霞梧桐曾广泛分布于南岭地区,受第四纪第三次亚冰期的影响,南岭北部的丹霞梧桐群体因气候剧烈变化而灭绝,仅在南岭南部适宜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并繁衍至今,丹霞山和南雄是丹霞梧桐最主要的两个冰期避难所.在全面掌握丹霞梧桐的自然分布,开展就地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圃、人工种苗扩繁、自然回归试验等措施,对于该物种的异地保护、种群恢复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DNA身份证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筛选出的4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铁皮石斛主产区9个产地29个居群的铁皮石斛样品进行检测,4对SSR引物分别扩增出5,7,4,3条多态性带,根据不同居群的SSR指纹图谱构建DNA身份证.聚类分析可将来自29个居群样本分成四大类,且表现出较好的地域相关性,其中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的铁皮石斛样品聚为一类,来自安徽和广西的铁皮石斛单独聚为一类,来自广东丹霞、浙江永康、浙江乐清及泰宁的样品聚为一类.采用PopGene(version 1.32)软件包对29个铁皮石斛居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相似系数变异在0.403 4~1.0.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可将不同居群铁皮石斛的遗传一致性分成A,B,C共3个等级,地理位置相近或生长地貌相似的居群遗传相似性系数较高,表明其遗传背景较为一致.本研究为铁皮石斛的品种鉴别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