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6所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病人,脱落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2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法的复脉安心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脑卒中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栓形成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P-选择素(GMP-140)]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第12周、第24周,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12周,观察组胸闷、盗汗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胸闷、疲倦乏力、气短、盗汗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TSH、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SH、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血清hs-CRP、IL-6、vWF、D-D、GMP-140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病人,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房颤动症状,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血栓形成和炎性因子水平而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患者男性,26岁,因"口干、呕吐、多尿1周,加重2天"于2022年8月19日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尿和呕吐,伴四肢乏力等不适,未重视.2d前患者症状加重,当地医院未测血糖,考虑"热射病",予以护胃、补葡萄糖后出现意识不清.遂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测血糖21.0 mmol/L,尿酮体(川),尿糖(川),脂肪酶 190 IU/L(正常值<60 IU/L),胰淀粉酶 123 IU/L,K+3.88 mmol/L,HCO3-5.1 mmol/L(21.0~28.0 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予补液后转入内分泌科病房.既往体健,喜甜饮,约500~2500 mL/d,饮食油腻,无糖尿病家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以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在CIK生物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在CIK生物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IK生物免疫疗法治疗,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IK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个别出现发热、皮肤瘙痒及皮疹、乏力困倦、关节肌肉酸痛等1种或几种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或自行缓解,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异常病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KPS评分以及EORTC 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增强了恶性肿瘤患者对CIK生物免疫疗法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bcl-2抑制剂联合阿扎胞苷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AB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采用bcl-2抑制剂联合阿扎胞苷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AB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头晕、乏力加重伴发热于2021年7月就诊,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等检查确诊为ABL。初始使用阿扎胞苷联合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进行治疗,第1个疗程未缓解;第2个疗程加用PD-1抑制剂,治疗后达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后继续使用以上3药联合方案治疗2个疗程,骨髓持续完全缓解,MRD阴性。结论:ABL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罕见类型,诊断需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差,bcl-2抑制剂联合阿扎胞苷及PD-1抑制剂具有较好疗效,但其疗效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状态。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12月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心肌桥患者276例,其中,单纯心肌桥(无冠脉狭窄或狭窄<30%)151例,复杂心肌桥(合并冠脉狭窄且狭窄>30%)125例。并收集同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无心肌桥患者共1 067例。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c symptom scale,SS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心肌桥组及非心肌桥组的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结果: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35.86%, 28.30%; P<0.05);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0.565。心肌桥患者抑郁、焦虑阳性率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抑郁23.91%,22.11%, P=0.47;焦虑17.02%,14.15%, P=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中,单纯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抑郁及焦虑阳性率均高于复杂心肌桥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患者中非特异性躯体症状最常见为疲劳乏力(64.5%),其次为睡眠障碍(63.8%),注意力下降(63.0%)。 结论: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心肌桥组患者,特别是对于伴非特异躯体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及早识别躯体化症状可能会对临床上进一步的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6年5月11日至2019年11月19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2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35例。PD-1抗体单药治疗的43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3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55 d。PD-1抗体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22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41 d。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伴有临床症状者2例,临床症状为乏力、食欲减低,其中1例伴有黄疸。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2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好转至1级,无一例患者因肝功能异常严重危及生命或死亡。联合治疗是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P=0.007)。 结论: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较轻,经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或好转。对于接受PD-1抗体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及乙肝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并积极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以痛性三叉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痛性三叉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例AQP4-IgG阴性的NMOSD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第一次发作表现为右侧面部疼痛起病,伴左侧肢体节段性感觉异常,第二次发作表现为顽固性呃逆、呕吐起病,伴左侧肢体乏力及感觉异常。头颅及脊髓核磁共振平扫提示病灶累及延髓、颈髓,两次血清、脑脊液AQP4-IgG、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寡克隆区带(OCB)均呈阴性,诊断为AQP4-IgG阴性的NMOSD。经激素抗炎、止痛等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感觉异常、呃逆、呕吐、肢体乏力明显好转。结论:痛性三叉神经病可能是AQP4-IgG阴性的NMOSD的首发临床表现,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的NMOSD易误诊、漏诊,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他克莫司与伏立康唑联用致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1例73岁男性患者肺移植术后长期给予他克莫司2.5 mg口服、2次/d,联合泼尼松5 mg、1次/d抗排斥反应。因患者肺部烟曲霉感染,给予伏立康唑400 mg口服、2次/d,次日调整为200 mg、2次/d,期间患者继续抗排斥反应治疗。应用伏立康唑3 d后患者出现尿量减少、乏力,血肌酐196 μmol/L,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49.0 μg/L。考虑为他克莫司中毒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在监测血药浓度情况下,间断停用他克莫司3 d,而后他克莫司减量至0.5 mg、1次/d,伏立康唑减量至150 mg、2次/d。17 d后,患者24 h尿量950 ml,血肌酐154 μmol/L,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7.7 μg/L。22 d后,患者血肌酐下降至142 μmol/L。考虑患者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异常升高与联用伏立康唑后抑制其药物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4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9例)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2例)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断为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年龄≤18岁的病例4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在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0岁。其中发生于脑干36例,非脑干部位5例。临床多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和肢体乏力等。影像学表现多变。组织学表现多样,从低级别到高级别胶质瘤形态均可见到,还可伴有神经元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H3K27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Olig2。基因检测显示76%(16/21)病例肿瘤细胞H3F3A基因突变,多伴有TP53(62%,13/21)的错义突变;5例为(24%,5/21)HIST1H3B基因突变,均伴有ACVR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基因(PIK3CA占4/5和PIK3R1占1/5)的错义突变。该肿瘤预后较差,随访显示仅1例患者存活,其余均死亡,平均总体生存时间7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影像学肿瘤最大径、组织学级别和手术方式对患儿的总体生存时间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预后较差,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需要新的特效药物和综合治疗方案来改善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2019年6—12月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2个时间点评估患者对相关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成效评分明显改善,其中患者在疼痛、胸闷气短、心律不齐、血压偏高、水肿、眩晕、便秘、伤口渗血、伤口肿胀、肢体乏力、失眠、饮食不均衡、服药依从性差、吸烟、饮酒、超重、运动依从性差、精神紧张及回归社会障碍19项护理问题的认知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9~5.06,均 P<0.05);患者在疼痛、胸闷气短、心律不齐、血压偏高、水肿、眩晕、便秘、伤口渗血、伤口肿胀、肢体乏力、饮食不均衡、服药依从性差、超重、运动依从性差、精神紧张及回归社会障碍16项护理问题的行为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41~4.80,均 P<0.05);患者在肢体乏力、失眠、运动依从性差、精神紧张、回归社会障碍5项护理问题的状况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44~4.27,均 P<0.05)。 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在全面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问题基础上,实施精准专科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问题,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及身体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