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的不同蒸晒程度何首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何首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并比较不同蒸晒程度何首乌在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上的作用差异,探讨其炮制原理.选取48只5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生品组、三蒸三晒组、六蒸六晒组、九蒸九晒组,另取7只同窝阴性对照小鼠作为空白组.灌胃给药150 d后,采用巴恩斯迷宫和避暗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小鼠粪便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模型组和不同炮制品组的行为学结果显示,六蒸六晒组在巴恩斯迷宫定位航行测试中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避暗实验中第一次进入暗箱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其综合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最佳.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筛选出其他各组差异代谢物的数量排列顺序:六蒸六晒组>九蒸九晒组>生品组>三蒸三晒组,分别包含146、120、95和8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与AD疾病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共有16种.基于炮制程度的进一步比较,发现六蒸六晒何首乌组在总代谢通路的调节数量最多,主要回调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和调节氨基酸合成代谢等途径.综上,何首乌经炮制后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氨基酸代谢以及提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有关,以六蒸六晒炮制程度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九蒸九晒制首乌组、九蒸九烘制首乌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1)构建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持续12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测定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水平,计算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检测小鼠血清及脑、肝、肾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小鼠肝肾功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明显降低,体质量、脏器指数明显下降,血清以及全脑、肝、肾匀浆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上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水平显著性上升;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空间记忆和记忆水平明显改善,体质量、脏器系数显著增加,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SOD、GSH-Px水平,抑制MDA含量的升高,肝肾功能趋于正常.两种干燥方式的给药组小鼠的指标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干燥方法的九制何首乌的水煎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两种方法的抗衰老作用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干燥工艺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何首乌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干燥工艺中,其外观性状、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工艺制备样品,观察外观性状;参考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建立不同炮制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二苯乙烯苷峰为参照峰,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 版),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何首乌炮制后饮片颜色逐渐加深,显黑褐色或棕褐色,质硬,断面角质样,第 9 次炮制后有明显蜡样光泽,晒干品和烘干品无明显差异;醇溶性浸出物在 2 种炮制过程中均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稳.生品和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共检出 22 个峰,其中 7 个共有峰,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发现 7 个新成分.3 批炮制品中,第 1 批烘品中 5 种成分的含量比晒品稍高,第 2 批和第 3 批晒品中 5 种成分的含量比烘品稍高.结论 何首乌经上述 2 种工艺炮制后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可考虑用九蒸九烘的现代工艺代替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何首乌始载于《开宝本草》,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补益良药.何首乌炮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以"九蒸九晒"最为经典,现代将其炮制工艺简化为用黑豆汁炖或蒸 1 次,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磷脂类等,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来,临床上服用何首乌及其制剂的患者常出现以肝毒性为主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二苯乙烯苷、蒽醌类、鞣质类是何首乌肝毒性主要的物质基础且成分之间不同配比会加重肝损伤.不同炮制方法会改变何首乌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肝毒性,但经炮制后其肝毒性会不同程度地减弱.本文从何首乌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旨在为何首乌炮制机理、药效和毒性物质基础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经典与现代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何首乌经典“九蒸九晒”与“药典”两种炮制方法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炮制方法下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分析变化规律.结果:“九蒸九晒”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3.021%下降至0.905%;结合蒽醌含量从0.401%下降至0.015%;总蒽醌含量从0.681%下降至0.445%;游离蒽醌含量从0.281%上升至0.432%;“药典”方法炮制何首乌各指标成分含量与经典炮制方法的四蒸四晒品接近.结论: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炮制方法与“药典”炮制方法在化学成分方面存在较大区别,成分上的区别是否与肝毒性相关还需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何首乌炮制品有效成分与抗衰老功效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何首乌炮制品(一蒸一晒到九蒸九晒)中6个主要有效成分与抗衰老功效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何首乌炮制品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测定不同何首乌炮制品中6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R)HSS T3 C18色谱柱(100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1μL,流速0.4 mL· min-1,柱温30℃.通过秀丽线虫实验,验证首乌炮制品抗衰老的功效.最后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法,得出各有效成分对抗衰老作用的贡献大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大黄素等6个主要有效成分的进样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加样回收率.何首乌炮制品中除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外,其他成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通过灰度关联分析法得出,何首乌炮制品中6个主要有效成分对抗衰老贡献大小的顺序:大黄素>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儿茶素>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没食子酸.结论:何首乌炮制品抗衰老的功效是内部众多有效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有效成分与抗衰老作用关联度虽有所不同,但均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种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中6种成分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九蒸九晒”、药典法2种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中6种成分含有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何首乌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95 nm;柱温30℃.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平均加样回收率98.96% ~ 101.23%,RSD 0.41% ~ 1.37%.结论 何首乌在2种炮制方法下6种成分含有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疗效和肝毒性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优选及对LO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及不同炮制品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择蒸制时间、炮制次数、晒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L9 (34)正交试验,以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炮制工艺;以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优选的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为:蒸制4h,晒制4h,蒸晒11次.优选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为2.86%,药典法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为23.67%.结论 本研究优选的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所得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低于药典法炮制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九蒸九晒”炮制法的何首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及对大鼠肝脏的影响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何首乌在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过程中游离蒽醌、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蒸九晒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生首乌组、制首乌组及一蒸一晒何首乌组、三蒸三晒何首乌组、五蒸五晒何首乌组、七蒸七晒何首乌组、九蒸九晒何首乌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他分别灌胃相应药材水煎液,给药12周,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含量,取肝脏称重测肝脏指数.结果 何首乌中游离蒽醌含量从2.3367 mg·g-1上升至3.6411 mg·g-1;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4.9555 mg·g-1下降至1.0421 mg·g-1;没食子酸的含量从0.0050 mg·g-1上升至0.1098mg·g-1.与空白组比较,五蒸五晒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含量明显上升,生首乌组及所有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ST含量明显升高,生首乌组和三、五、七、九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LP含量明显升高,九蒸九晒何首乌组肝脏重量明显增加.结论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后,可使游离蒽醌和没食子酸含量明显升高,二苯乙烯苷含量显著下降.对大鼠长时间给予九蒸九晒何首乌水煎液,可造成不同程度肝损伤,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损伤程度先上升后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经典“九蒸九晒”法不同炮制程度何首乌的化学质量概貌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遵循古法九蒸九晒,探究何首乌不同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和质量概貌.采用传统经典黑豆汁九蒸九晒法和现行版药典法进行炮制,测定不同炮制程度何首乌成品中二苯乙烯苷、蒽醌、多糖含量;并建立HPLC化学指纹图谱,采用SIMCA 14.1软件对不同炮制成品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评价各样品之间的质量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次数和蒸晒时间的增加,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的何首乌和药典品中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游离蒽醌、总蒽醌、多糖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现六蒸六晒品作为何首乌九蒸九晒法的炮制终点.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炮制过程何首乌之间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指认出二苯乙烯苷(13号峰),大黄素(21号峰),大黄素甲醚(24号峰),通过比较样品中26个色谱峰经归一化处理后的相对峰面积(参照峰为7号峰),发现炮制品中12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较于生品升高,13个色谱峰则降低;结合相对峰面积的OPLS-DA统计分析,可进一步将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样品分为三类,样品S1为Ⅰ类,S2~S5为Ⅱ类,S6~Sll为Ⅲ类,且VIP大于1.0的有8个色谱峰,按大小依次为13,21,4,3,11,14,5,24号色谱峰,该8种化学成分是区分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何首乌样品之间差异的主要成分,同时说明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作为何首乌质量控制指标具有合理性.该文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建立了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方法,明确六蒸六晒法作为何首乌经典炮制工艺的改良,更加清晰地掌握何首乌在九蒸九晒炮制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全过程,为九蒸九晒法何首乌的化学质量评价模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