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九蒸九晒制首乌组、九蒸九烘制首乌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1)构建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持续12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测定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水平,计算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检测小鼠血清及脑、肝、肾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小鼠肝肾功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明显降低,体质量、脏器指数明显下降,血清以及全脑、肝、肾匀浆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上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水平显著性上升;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空间记忆和记忆水平明显改善,体质量、脏器系数显著增加,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SOD、GSH-Px水平,抑制MDA含量的升高,肝肾功能趋于正常.两种干燥方式的给药组小鼠的指标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干燥方法的九制何首乌的水煎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两种方法的抗衰老作用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干燥工艺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何首乌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干燥工艺中,其外观性状、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工艺制备样品,观察外观性状;参考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建立不同炮制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二苯乙烯苷峰为参照峰,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 版),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何首乌炮制后饮片颜色逐渐加深,显黑褐色或棕褐色,质硬,断面角质样,第 9 次炮制后有明显蜡样光泽,晒干品和烘干品无明显差异;醇溶性浸出物在 2 种炮制过程中均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稳.生品和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共检出 22 个峰,其中 7 个共有峰,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发现 7 个新成分.3 批炮制品中,第 1 批烘品中 5 种成分的含量比晒品稍高,第 2 批和第 3 批晒品中 5 种成分的含量比烘品稍高.结论 何首乌经上述 2 种工艺炮制后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可考虑用九蒸九烘的现代工艺代替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不同炮制工艺熟地黄多糖单糖分析及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九蒸九晒、九蒸九烘、现代法炮制熟地黄及生地黄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水提醇沉、活性炭除色素、TCA法脱蛋白、无水乙醚和丙酮除小分子化合物后获取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有量;用4 mol/L三氟乙酸水解多糖,加盐酸羟胺进行衍生化反应,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MTT法检测各组分多糖作用于大鼠卵巢颗粒细胞24h的增殖情况.结果 九蒸九晒熟地黄的多糖含有量最多,达1.625%,九蒸九烘熟地黄多糖含有量最少,只占0.949%;4种炮制工艺地黄多糖中均含有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及半乳糖醛酸,除生地黄多糖外其余熟地黄多糖还含有鼠李糖;不同质量浓度多糖溶液对卵巢颗粒细胞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质量浓度150 μg/mL时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效果最显著.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熟地黄的质量控制,对卵巢颗粒细胞有增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优化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糖的含量.以蒸制时间、烘制时间、烘制温度为自变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加权综合评分法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何首乌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并验证.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7μg(r=0.9971)、0.063~0.63μg(r=0.9999)、0.038~0.38μg(r=0.9909),总多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7~12.42μg/mL(r=0.99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3%~101.06%(RSD=0.63%,n=6)、98.74%~120.33%(RSD=1.34%,n=6)、98.39%~102.44%(RSD=1.49%,n=6)、99.51%~101.98%(RSD=0.87%,n=6).最优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间4.5 h、烘制时间9 h、烘制温度66℃,反复炮制9次.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炮制工艺的平均综合评分为35.69分,与预测值(36.90分)的相对误差为3.30%.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优化所得炮制工艺预测性良好且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正交试验优选多花黄精酒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优选多花黄精酒制工艺.方法 以酒蒸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黄精多糖含量、醇浸出物含量和性状评分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多花黄精的酒制("九蒸九烘"法)工艺.结果 多花黄精常用的最佳酒制工艺为,每次酒蒸制1.5 h,80℃下干燥2 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靠,合理可行,可用于多花黄精的酒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同炮制方式对九制女贞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并比较女贞子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不同干燥工艺过程中的外观性状、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女贞子生品及炮制品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聚类分析法(HCA)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女贞子在两种干燥方式的炮制过程中醇溶性浸出物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建立了生品、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6个共有峰,指认8个成分,新增加a、b、c 3个成分;HCA分析可将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品归为一类.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法能清晰地掌握女贞子九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结合浸出物和HCA结果分析,表明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工艺无显著差异,可考虑用九蒸九烘的现代工艺代替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