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4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经右侧腋下小切口(5 cm)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和二尖瓣前叶基部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并二尖瓣成形术。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提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解除满意,二尖瓣闭合功能良好。随访期内无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患者。胸腔镜辅助右腋下小切口治疗HOCM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为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及瓣下装置的异常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06年至2018年国内33家医院4 981例住院儿童心肌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33家医院近12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心肌病患儿的精准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心肌病患儿,收集其性别、年龄、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入院时伴发疾病、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心肌病患儿出院后情况。结果: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共收住心肌病住院患儿4 981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的0.079%(4 981/6 319 678例),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DCM)最多[1 641例(32.95%)],其次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 283例(25.76%)]和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635例(12.75%)];年度住院人数整体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1 566例(31.44%)];其次为1~3岁[1 015例(20.38%)]和7~12月龄[664例(13.33%)]。入院时3 548例(71.23%)患儿临床呈现心力衰竭状态,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Ⅲ级及以上、Ross评分≥7分者占47.83%(2 262/4 729例);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5.90%(294/4 981例);住院期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0.64%(32/4 981例)。37.50%(1 868/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存在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最常见。17.95%(89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有心包积液,瓣膜返流的发生率为79.32%(3 951/4 981例),以二尖瓣返流最多。分别有35.88%(1 787/4 981例)和42.84%(2 13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异常;3.33%(166/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行基因检测。总体病死率为7.31%(364/4 981例)。结论:国内儿童心肌病患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多见,多发生瓣膜返流;需要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病患儿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住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脏超声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A)、三尖瓣反流峰速度(TRV)],心肌损伤与心功能相关指标[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症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ICU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E/A水平显著升高;E/e'、TRV、cTnI、NTproBNP、CRP、PC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感染控制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的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脓毒症的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心肌损伤,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少ICU住院时间和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轻度室间隔肥厚(最大左室壁厚度15~19 mm)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等;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等,监测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IMSRA治疗,术中及围术期内无死亡、出血和卒中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所有患者均无需永久起搏器植入。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室壁厚度减小(均 P<0.001);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 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静息和激发左室流出道压差显著降低(均 P<0.001);二尖瓣反流量减少,SAM征分级降低(均 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房内径减小(均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房容积指数减小( 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减小(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缺如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62岁,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下夜间出现胸闷气短,程度尚可,5~6 d发作1次,10 d前自觉症状较前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既往高血压50年,糖尿病18年。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3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异位心律,心房颤动(房颤)伴慢心室率,不完全右束支阻滞,ST-T改变。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显示:双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显示:多切面扫查,正常左心耳位未见左心耳结构,双房及右心耳结构正常,内壁光滑,未见血栓回声(图1A,B)。左房CTA提示:左心房略大、未见明确左心耳影像,肺动脉干增宽,主动脉瓣钙化(图1C,D)。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房颤,先天性左心耳缺如。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房颤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是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AF-MR的发病机制与二尖瓣瓣环扩张、房源性瓣叶牵拉、二尖瓣后叶运动障碍、二尖瓣瓣环收缩障碍、二尖瓣瓣叶适应性增生不足或过度增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房压升高有关。AF-MR患者临床上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长程持续性房颤、非二尖瓣心脏手术病史、起搏器置入病史等。AF-MR在超声心动图上多表现为中心性二尖瓣反流,常伴有心房扩大、舒张功能不全等继发改变。药物、导管消融、外科修补及经皮介入治疗是AF-MR潜在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的二尖瓣反流认识不足,本文对这类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预后、潜在的治疗策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保留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病变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0例LVEF≥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STE)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评估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峰)、E峰/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速度(E′峰)比值,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超声正常组( n=46)和CAS组( n=74)。比较2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血生化指标。利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 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AS病变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关系。 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相比,CAS组男性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均 P<0.05)。LVEF、GLS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超声正常组比CAS组分别为(60.72±4.73)%对(60.07±4.28)%,(18.24±3.72)%对(17.81±3.47)%,均 P>0.05]。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相比,CAS组患者E/A比值显著降低,E/E′比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LS与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不相关( P>0.05),相比,E/E′比值与颈动脉斑块厚度、CIMT呈正相关(均 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LS、E/E′比值与CAS病变发生不相关(均 P>0.05),E/A比值降低与CAS病变发生显著相关( OR=0.09,95% CI 0.01~0.67, P=0.018)。 结论:在无明显心衰症状且LVEF≥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CAS的发生与GLS评估的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无关;与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显著相关,且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肌做功技术对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技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的诊断性试验。选取2019年5—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MI且LVEF>50%的患者为AMI(LVEF>50%)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二维超声采集其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长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肌做功各参数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 ICC)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心肌做功各参数的重复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 结果:AMI(LVEF>50%)组30例,年龄(67.3±9.7)岁,女性14例(46.7%)。对照组30例,年龄(68.1±8.6)岁,女性12例(40.0%)。AMI(LVEF>5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对照组大,E、e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LVEF>50%)组GCW[(1 145.9±440.1)mmHg%(1 mmHg=0.133 kPa)比(1 425.7±355.4)mmHg%]、GWE[(80.9±9.5)%比(87.3±5.5)%]、GWI[(1 001.3±416.2)mmHg%比(1 247.6±341.7)mmHg%]低,长轴整体应变(GLS)绝对值低[(8.5±3.4)%比(11.4±3.7)%],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高[(101.3±66.4)ms比(74.7±31.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MI(LVEF>50%)组GWW高[(177.2±71.1)mmHg%比(155.7±64.6)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CW、GWW、GWE、GWI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良好( ICC均>0.75)。ROC曲线分析显示,GCW、GWW、GWE、GWI 4个参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29、0.808、0.862,均可用于AMI(LVEF>50%)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 结论:心肌做功技术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个体化手术治疗累及窦部的巨大长段冠状动脉瘤合并冠状动脉瘘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61岁男性患者,活动后气促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全心增大,右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明显扩张累及窦部,右心房后右冠状动脉明显瘤样扩张(内径19mm),右心室壁基底部近房室处探及一瘘口与右心室相通(破口长约9 mm),二尖瓣中度反流。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A检查示:右冠状动脉粗大,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形成。2018年5月1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右冠状动脉窦瘤切除+右冠状动脉窦自体心包重建+右冠状动脉重建+二尖瓣整形+改良迷宫手术。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明显缩小,二尖瓣功能正常轻微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复查冠状动脉CTA示:未见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征象,旁路移植血管管腔通畅。术后随访至今,旁路移植血管通畅,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酚妥拉明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62例分为研究组( n=32)和对照组( n=30),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66±13)岁。两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酚妥拉明治疗。在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及7 d均检测心肌损伤指标的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自(cTnI)、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炎性因子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自(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观测各时间段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A),观察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以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治疗后12、24、48、72 h及7 d,研究组NT-proBNP、cTnI、LDH、CK-MB、TNF-α、hs-CRP、IL-1β、IL-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 P<0.05)。研究组LVEF、E/A、E/e′的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 P<0.05)。研究组患者ICU的入住时间和28 d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8±3.6)d比(13.0±4.1)d, t=3.152, P=0.004;21.9%比36.7%,χ 2=5.078, P=0.021]。 结论:联合应用酚妥拉明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