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1年停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者1035例,均流产术后应用IUD避孕措施,随访1年,观察IUD使用情况并分为停用组(189例)、续用组(846例).调查IUD停用原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人工流产者术后落实避孕措施1年内停用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人工流产术后IUD停用189例(18.4%),原因包括不良反应83例、社会心理因素100例、其他原因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低、无生育史、无重复流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停用的危险因素(OR=1.657、1.669、2.442、1.790,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停用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术前咨询、术后管理,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以提高流产后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非意愿妊娠预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5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0例,对照组开展医院常规产后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产后避孕咨询,并开展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于产后42d及产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产妇恢复同房、避孕、非意愿妊娠及人工流产情况,比较两组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评估)及对产后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除去失访病例,最终纳入观察组731人,对照组718人进行分析.健康宣教后观察组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及HPLP-Ⅱ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及产后3、6个月观察组恢复同房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避孕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12月观察组的非意愿妊娠率3.3%,低于对照组的8.5%,观察组的人工流产率1.8%,低于对照组5.4%(均P<0.05);观察组对产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可以提升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提高产后避孕率,降低产后1年内的非意愿妊娠率及人工流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避孕药具应用现状及其时间、空间和人间分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避孕药具的应用与人口发展和健康密切相关,了解我国避孕药具应用现状及其在时间、空间和人间变化趋势是避孕政策制定和避孕技术服务的基础。本文对国家卫生健康年鉴以及国家权威多中心大样本计划生育调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综合避孕率在缓慢下降,其中以绝育术和宫内节育器为主的长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和构成比大幅下降,以避孕套为主的短效避孕措施比例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短效避孕药具构成比以及人工流产活产比均显著升高。半数以上产后和人工流产后妇女以及未婚女性以避孕套为首选。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和计划生育行业组织出台相关政策和服务指南,引导和推广长效避孕药具在我国的应用;建议由国家避孕药具管理中心与药具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为各省市避孕药具政府采购获取最优的价格和最佳的避孕产品;建议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中,将未婚育龄人群纳入国家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无痛人流受术者情绪及避孕知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无痛人流受术者情绪及避孕知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妇幼保健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治疗的患者2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知信行组,各13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知信行组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水平,并对其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其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知信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5.21±4.25)分及(43.87±4.76)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同时,干预后,两组患者对各项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显著提高,且知信行组患者提高程度更为显著,另外,知信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26%,显著优于常规组的9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无痛人流受术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能够促进其对避孕知识的提高,且能够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友好和规范的避孕服务。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青少年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指导青少年优先选择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宫内避孕或皮下埋植),特别是在人工流产后、产后和寻求紧急避孕等现场服务的时机。对选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临时避孕方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的青少年,应指导坚持和正确使用,以降低使用失败率。本指南强调选择任何其他避孕方法的青少年均应同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药剂学视角的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研发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国际社会将家庭计划作为改善妇幼健康的优先战略,我国也将生殖健康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育龄女性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是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述了女性避孕节育产品的全球市场需求,并以全球需求及市场为导向的长效生物降解型埋植剂和长效微球注射剂为例,分别从原辅料选择、处方前研究、处方工艺研究等前期开发环节入手,探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的研发思路。最后,展望了3D打印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跨学科整合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方式,有望改变传统制剂的开发模式,助力加速推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的产业化转化步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信主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产后妇女避孕认知水平及避孕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信主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在产后妇女避孕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产后妇女122例,根据时间分为试验组(2019年1~7月,64例)和对照组(2018年5~12月,58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发放教育手册、集中或个体宣教、随访管理等在内的常规避孕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微信主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避孕知识、避孕行为、避孕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后妇女避孕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口服避孕药、安全期避孕法、节育环、皮下埋植剂、紧急避孕法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各种避孕措施依从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意愿怀孕率、人工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信主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产后妇女避孕认知水平,促进避孕依从行为的养成,提高避孕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支架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月经间期和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期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安全、高效、长效、可逆、简便、经济。目前,国内使用的含铜IUD包括多种形态的支架型IUD和无支架固定式IUD。无支架固定式IUD结构独特,在适用情况、放置和取出时的操作方法、影像学定位检查等均与支架型IUD有显著差异,为此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重点对无支架固定式IUD区别于支架型IUD的结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放置和取出技术(包括疑难放置和取出)、影像学检查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给予规范。本共识的制定依据最新的WHO“四大基石性指南”和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参考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以期为在无支架固定式IUD临床实践中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务提供指导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门诊人工流产女性立即避孕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门诊人工流产后立即落实高效长期避孕措施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9 025例育龄女性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服务;2018年1—12月门诊接收的9 048例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服务基础上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2组流产后避孕情况及重复流产率。结果:术前2组避孕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研究组女性要求避孕率为76.65%(6 935/9 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3%(5 021/9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9.865,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未避孕率为12.04%(1 089/9 048),低于术前的58.74%(5 315/9 048);对照组未避孕率为35.66%(3218/9 025),低于术前的61.21%(5 524/9 025),2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16.453, 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的重复流产率分别为0.11%(10/9 048)、0.46%(42/9 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358/9 025)、5.06%(457/9 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3.728、3.942, P<0.05)。 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在门诊人工流产女性中使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意外重复受孕率,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后无支架固定式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产后避孕是防止产后12个月内意外妊娠导致的人工流产及过短间隔生育而采取避孕措施,以降低母婴健康风险。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国内外首选的产后避孕措施,专门用于产后即时放置的产后无支架固定式IUD(PP IUD)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好地推动产后避孕服务工作,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联合制定了PP IUD在产后即时放置的专家共识。本共识重点阐述PP IUD的结构、适应证、禁忌证、不同分娩方式的放置方法、随访内容(产科随访和计划生育科随访)、影像学检查、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取出方法,供避孕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