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发展视域下护理学专业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及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学生学情调查,在课程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习资源整合、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形成"专业+劳育"协同育人合力,并以2021级和2022级39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开展为期2年的护理学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采用课程成绩、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心理契约量表学生分量表、学习期望达成度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学生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48.46%(189/390).教学后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得分、心理契约量表学生分量表发展责任维度得分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期望达成度各方面选择符合/完全符合的学生占比在95%以上.结论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融合有助于护理学生提升专业认同感和心理契约水平,提升劳动素养,精进实践技能,为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翻转课堂联合基于团队学习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见习作为医学生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的桥梁,对医学生成长为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转课堂联合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走马观花"式的临床见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在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班学生的呼吸内科学见习中采用翻转课堂联合TBL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从而达到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搭建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学术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协作能力。目前,关于学术型社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医学学术型社团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四川大学华西胸外创新与实践协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搭建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人才成长档案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医学学术型社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医学学术型社团能够帮助成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生态圈"模式构建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阐述了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的基本思路;论述了如何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构建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平台"为中心,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医疗相关企业、技术公司为主体,以创业学院、创业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创业公司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在这"生态圈"中,组织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逐渐分享利益、资源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育融合背景下全国高等护理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五育融合背景下全国高等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学习的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高等护理院校学生护理职业素养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49份,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9.7%。结果:348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最高的5个条目分别是基础护理技能、正确实施护理程序、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安全的相关理念和护理专业知识。学历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新时代的"五育"融合观,不仅要满足岗位需求,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而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心“全”意,携手同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全科医学发展的基石,近20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转岗培训、“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形式,全科医生队伍快速成长,岗位胜任力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有很多年轻一代的优秀全科人才,扎根基层一线,通过努力成长为全科骨干、全科师资,为推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向前奋进。本期特邀请不同年龄段的基层全科医生们分享他们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识、相伴的故事,记录他们在全科医学领域拼搏中挥洒的汗水、收获的硕果。2002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编辑出版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在各界同仁的厚爱和期望中创刊。从2002年到2022年,20年风雨兼程,《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从破土幼苗到枝繁叶茂,秉承科学性、普及型和实用性的办刊原则,成为数十万全科医生的良师益友。这一路走来,结识了求知若渴的读者和作者,幸遇了引领、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发展的学界前辈和青出于蓝的青年才俊,见证了中国全科医学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杂志特从本期开设专栏,以纪念《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二十年春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护理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现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多途径多方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三平台三融合,思政课程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多维度、多时段、多方式,从而推进护理专业人才素养的高阶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专科小组导师制在健康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要求从业医师不仅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能够理解并实施以健康管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健康管理策略。为满足这一需求,传统专科培训模式已不足以支撑健康管理医师在这一新兴领域的成长。因此,对培训模式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专科小组导师制,旨在通过结合专科个体化指导、多学科协作以及团队学习,系统提高健康管理学科从业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跨学科决策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我国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提升全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全球卫生、全球健康、胜任力、全球胜任力、公共卫生人才胜任力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至2022年发表的文献。基于文献回顾和工作职责分析,结合胜任力冰山理论模型建立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初始指标集。2022年10月,采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基于专家咨询结果编制调查问卷,就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通过随机便利抽样方式选取来自国内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和医药企业等机构的相关人员,于2022年11月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指标体系内在结构、权重及指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由专业积淀、外语交流、国际交往、自我管理与成长、影响力、成就内驱、全球化素养、职业精神8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10、0.104、0.153、0.121、0.106、0.171、0.139和0.096。知识技能类胜任力包括专业积淀、外语交流;行为表现类胜任力包括国际交往、自我管理与成长、影响力;个性特质类胜任力包括成就内驱、全球化素养、职业精神。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造性、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之外的其他二级指标均对所属一级指标有显著预测作用( P<0.01)。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全球卫生人才的甄选、培训和绩效评价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特征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医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为相关单位人才项目的组织管理提供支撑和参考,更好地服务青年人才成长。方法:以2011至2020年批准的杰青项目数据为支撑,对医学科学部杰青项目的研究领域、单位分布、项目负责人年龄、性别及主持基金项目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医学科学领域杰出青年人才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医学领域杰青项目总体资助率低、竞争更为激烈,且具有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和相对的滞后性,需进一步加强支持与关注。结论:医学领域杰青项目的组织需要充分尊重医学本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加强学科内资源的配置整合与交叉融合,强调多维度的管理与服务,营造有利于杰出医学人才成长的软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