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骨免疫微环境探究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属性及治则治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免疫微环境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辨证多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痰瘀阻络”,以此提出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痰的治则治法。试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病机出发,探讨中医药干预骨免疫微环境的思路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气脉常通”理论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属中医“痹病”“痿病”等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临床以气虚血瘀证多见。本文基于《黄帝内经》“气脉常通”理论,提出DPN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痹”为原则,使患者气脉通达,延缓疾病进展,为DPN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从肺脾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虚损性肺病,病因不明,证候复杂,病情迁延难愈。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阐释“脾为之使”的中医含义,脾与其他四脏间的关系,尤其强调脾与肺之间的关系。认为IPF发病起因为肺脾气虚,失于固卫,邪犯营卫;气虚郁而化热伤阴,久则血伤入络,累及于阳。病变过程显现出由气入血、由经至络的变化,最终导致气血、阴阳失衡,痰瘀胶结,痹阻肺络,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治疗上以“脾为之使”为中心,健肺脾之气、养肺胃之阴顾护其本,辨证施治,适时辅以活血、化痰、温阳、通络之法,为丰富中医辨治IPF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少阳病论治癫痫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从少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入手,论述少阳病的病理特征与癫痫发病特点的关联性,以及少阳病的病理变化与癫痫病理因素的内在联系,认为少阳病"休作有时"的特征与癫痫"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的发病特点关系密切;手足少阳经络系统与胆和三焦脏腑系统功能失常,可导致痰、火、惊、风、气等病理因素产生,进而上扰清窍,痹阻脑络,蒙蔽心神,致癫痫发病;少阳枢机不利为癫痫发作的病理机制之一。临床从少阳病辨治癫痫效果较好,以柴胡类方为主方加减治疗的思路切实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张荒生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先天不足或素体阴血不足,遇外感风寒湿入内化热,久而热灼津伤,从而筋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且长期服用温燥类中药或糖皮质激素,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型RA。正虚邪实病机贯穿于RA发病始终,早期以邪气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为主,肝肾阴虚证常存在于RA发病后期。基于“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说,张师临床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RA,注重肺胃肾三阴同补,并兼以虫药通络,注意勿用温燥、攻邪勿过、顽疾缓图,通过滋阴活血、通络逐痹,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五体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五体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外延,对于防治膝骨关节炎(KOA)具有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缺少系统理论阐述其科学内涵及诊治.根据五体理论与KOA的内在联系,阐述五体理论辨治KOA的科学内涵.认为五体理论与KOA存在功能-解剖联系和经络学的生理联系,五体痹痿是KOA的核心病机.从五体诊治KOA即从皮、脉、筋、肉、骨5个维度进行综合立体论治.五体相合,五脏相安,才能使膝关节保持良好功能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CiteSpace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收录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研究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5.R2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纳入文献1 512篇,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发文较多的作者有王阶、毛静远、毕颖斐、王伟、王贤良、张鹏、何庆勇等;高频关键词有"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胸痹心痛""血脂"等,且生成11个聚类标签,25个突现词.[结论]目前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研究领域不断发展,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团队,但合作多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跨区域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目前研究热点集中证候要素、临床疗效、介入治疗等方面,但中医证候研究大多停留在单个症状或单一治疗手段上,缺乏系统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病因病机,注重从整体性的角度探究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及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金匮要略》痰饮病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痰饮病为张仲景首创,症状多样,饮因于湿,在肺则咳,在胸则痞,在胃则呕,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肌肤则肿,在四肢经络则痹,弦脉为其主脉,临床中凡新病脉衰者为难治,久病脉盛者多不治.其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日久,常有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且饮积可生痰,痰瘀互结,病情更加缠绵,若肾虚开阖不利,更可出现凌心、射肺等重证.治疗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总则,气和则化,气偏则结,借温热以伸其阳,痰饮阴邪则得祛也.可从痰饮病脉、痰饮病症、痰饮病方、痰饮病与水气病四个方面全面把握,根据标本虚实,表里寒热,脉证合参,分别采用温化、发汗、利小便、助水等法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析王雪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小儿脑瘫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王雪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小儿脑瘫的用药规律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Excel、OriginPro 2021、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整合王雪峰教授近年临床医案,对其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将核心处方通过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等数据库提取核心药物和疾病的潜在基因靶点,通过Venny 2.1.0提取交集基因,其结果依次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基因本体分析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 共纳入临床医案97则,涉及辨证论治处方97个,中药126味,其中21味高频中药,性味以温、甘、辛为主,主要归脾、肝、肺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关联分析得到113条关联规则,并总结出王雪峰教授治疗脑瘫的核心处方为"白芍-甘草-大枣-黄芪-桂枝-茯苓";核心处方有效活性成分158个,涉及基因靶点621个,疾病靶点974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67个;PPI网络分析共得到67个节点,304条边,平均节点度值9.07;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中涉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229条,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57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59条.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出71条信号通路;复杂网络分析共有793个节点,2107条边,度值阈值为5.314,平均度值2.03.茯苓酸B(Poricoic Acid B)、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以及乳酸菌素(Lactiflorin)可能是治疗脑瘫发挥关键作用的活性成分.结论 王雪峰教授治疗脑瘫从肝脾论治,以补虚扶正、和血通痹为治疗大法,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底方临证加减疗效确切,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