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梅先教授扶正补虚治疗冠心病学术经验及临证举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蒋梅先教授认为冠心病多为由虚而发病,因虚致实,胸中大气失振是病本.稳定性冠心病多虚且虚中夹实,气虚血瘀贯穿发病全程;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实虽急,但正气大虚.久病归肾,久痛入络.治疗上蒋教授强调以补为主,尤其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更要注重补中寓通的治疗原则;提出:益气活血应当贯始终冠心病治疗始终;在治疗中除通阳宽胸外,还应当注意填精安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补虚固本、兼顾五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CMO救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继发重度ARDS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共生菌,也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与社区获得性及医院获得性感染均相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力更强,更加难以控制,易诱发重症感染,导致ARDS的发生.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重度ARDS患者重要的救治手段,本团队利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等多种治疗策略,成功救治了 1例MRSA感染继发重度ARDS的患者,现对其救治过程进行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虫类药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缺血性心肌病(ICM)关键病机为心脉痹阻,具有久病入络的特点,临床组方配药常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经活络功效的药物.而虫类药性善攻逐走窜,兼具破血祛瘀与搜风剔络之功效,对于ICM尤为适宜.在临床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虫类药,可扬肝之性、疏肝之郁、逐络之瘀、畅行气血,收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脉强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夹瘀证病人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脉强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夹瘀证病人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夹瘀证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强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LR4、MyD88及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心肌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65.0%,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LR4、MyD88及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MMP-2及PⅢ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夹瘀证病人,可缓解临床症状,抑制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及心肌纤维化进程,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电极拔除后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体外永久起搏器进行过渡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体外永久起搏器(AFLEP)进行临时起搏过渡治疗的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室就诊的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拔除电极导线后需要进行临时起搏器过渡治疗的患者。根据过渡治疗期间使用的是临时起搏器还是AFLEP,分为临时起搏器组和AFLEP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电极导线年限、赘生物大小等基线临床资料,以及临时起搏器和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体外永久起搏器使用的时间和围术期相关并发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感知、起搏功能异常,电极导线穿孔,电极导线脱位,电极导线赘生物,心脏填塞,肺栓塞,死亡和新植入起搏器再发感染,气胸,血肿,和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44例,其中AFLEP组24例,临时起搏器组20例。AFLEP组患者57.5(45.5,66.0)岁,较临时起搏器组[67.0(57.3,71.8)岁]年轻( P=0.023)。两组患者中男性占比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既往心肌梗死患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AFLEP组电极导线植入年限为11.0(8.0,13.0)年,长于临时起搏器组的8.5(7.0,13.0)年( P=0.292)。AFLEP组患者电极导线赘生物直径为(8.2±2.4)mm,临时起搏器组为(9.1±3.0)mm。两组所有患者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临床拔除成功。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气胸、血肿、肺栓塞、心脏填塞、电极穿孔和电极导线或瓣膜赘生物等并发症。AFLEP组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时起搏器组有4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临时起搏器组患者发生电极脱位2例(10.0%)、感知功能异常2例(10.0%)、起搏功能异常2例(10.0%)、死亡2例(10.0%),AFLEP组无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AFLEP组过渡治疗时间为19.5(16.0,25.8)d,长于临时起搏器组的14.0(12.0,16.8)d( P=0.001)。AFLEP组随访23.0(20.5,25.5)个月,临时起搏器组随访17.0(14.5,18.5)个月,随访期间AFLEP组无患者发生新植入起搏器再感染,临时起搏器组有2例(10.0%)患者发生再感染。 结论:应用AFLEP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过渡治疗,植入过程安全,相较于临时起搏器其感知和起搏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更加稳定,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2019年6—12月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2个时间点评估患者对相关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成效评分明显改善,其中患者在疼痛、胸闷气短、心律不齐、血压偏高、水肿、眩晕、便秘、伤口渗血、伤口肿胀、肢体乏力、失眠、饮食不均衡、服药依从性差、吸烟、饮酒、超重、运动依从性差、精神紧张及回归社会障碍19项护理问题的认知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9~5.06,均 P<0.05);患者在疼痛、胸闷气短、心律不齐、血压偏高、水肿、眩晕、便秘、伤口渗血、伤口肿胀、肢体乏力、饮食不均衡、服药依从性差、超重、运动依从性差、精神紧张及回归社会障碍16项护理问题的行为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41~4.80,均 P<0.05);患者在肢体乏力、失眠、运动依从性差、精神紧张、回归社会障碍5项护理问题的状况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44~4.27,均 P<0.05)。 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专科护理方案在全面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问题基础上,实施精准专科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问题,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及身体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 9/L比(125.3±60.2)×10 9/L, t=-6.924、-7.986,均 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 9/L,换血后(8.98±3.24)×10 9/L, t=-2.922, 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 t=3.866, 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潜水员肺气压伤并发脑动脉气栓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气压伤是指肺内压过高或过低于外界气压时造成肺组织和血管撕裂,以致气体进入血管和邻近组织而引起的包括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使用轻潜水装具潜水逃生或潜艇艇员水下出艇,通常使用减压舱、选择不低于0.5 MPa(表压)加压治疗方案治疗。2019年1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例轻潜水装具作业、水底不当逃生引起的肺气压伤并发脑动脉气栓症患者,使用空气加压氧舱设备及0.12 MPa(表压)吸氧加压治疗方案,7 d后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DP联合NAVA对肺部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肺部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VA组、NAVA+EDP组,每组40例,NAVA组给予常规治疗,NAVA+ED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DP治疗,记录每组入组时和撤机时的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电活动峰值(EAdipeak)、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F)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2组患者入组时DE、DTF、EAdipeak、Cst、Pplat、Raw、PaCO 2、P/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4、0.81、0.40、0.78、0.45、0.95、0.83、0.41,均 P>0.05)。撤机时,与NAVA组比较,NAVA+EDP组DE[(13.80±1.84) mm比(12.71±1.66) mm]、DTF [(32.81±2.77)%比(31.32±2.84) %]、Cst[(42.13±2.35) ml/cmH 2O比(40.55±2.09) ml/cmH 2O] (1 cmH 2O=0.098 kPa)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65、2.36、2.41,均 P<0.05),EAdipeak[(9.41±1.54) μm比(10.54±1.76) μm]、Pplat [(10.95±1.95) cmH 2O比(12.08±1.82) cmH 2O]、Raw[(16.07±2.87) cmH 2O·L -1·s -1比(17.63±2.60) cmH 2O·L -1·s -1]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5、2.67、2.16,均 P<0.05);与NAVA组比较,NAVA+EDP组PaCO 2、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3、1.32,均 P>0.05)。与NAVA组比较,NAVA+EDP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139.98±13.65) h比(172.18±16.44) h]和ICU住院时间[ (7.68±1.14) d比(8.93±13.5) d]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53、4.48,均 P<0.001)。 结论:NAVA联合EDP可改善肺部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肺气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对大鼠肺气肿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健康8周龄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180~200 g,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数字序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健康对照,B组为病理对照,C组为治疗组。采用单纯被动烟熏法制作Wistar大鼠肺气肿模型,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HGF)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于转染48 h时尾静脉采血留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治疗4周后,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核抗原及平均血管密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各组大鼠肺部细胞凋亡情况,并对各组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PI)及平均血管密度,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体内高度表达,且在转染48 h时血浆浓度仍达到58.493 ng/ml;肺气肿模型组、治疗组均出现肺气肿改变,但治疗组较轻;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0±4.330)%比(83.500±5.424)%, F=16.548, P<0.05];肺部细胞AI在肺气肿组模型、治疗组大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6.228±1.432)%比(33.975±2.480)%, F=926.804, P<0.01];治疗组细胞PI及肺部平均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943)个/mm 2比(4.268±0.234)个/mm 2, F=280.346, P<0.01]。 结论:静脉注射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通过促进肺血管新生,肺部细胞增殖达到对大鼠肺气肿病变的修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