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折麦布预防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脂异常是卒中高危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 LDL-C)水平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均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而PCSK9抑制剂则价格昂贵。动物实验显示,依折麦布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自噬,从而保护神经组织。临床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年龄≥75岁、LDL-C升高且没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依折麦布则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率。目前,依折麦布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作用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评估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分别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分别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受性。方法:试验1(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磷布韦片)采用随机、开放、连续给药设计,纳入2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2(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采用非随机、开放设计,纳入42例受试者分为3组。试验3(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瑞舒伐他汀钙片)采用开放设计,纳入14例受试者。采用验证过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LC-MS/MS)检测依米他韦、索磷布韦及其主要代谢产物GS-331007、奥美拉唑、瑞舒伐他汀的血药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试验1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索磷布韦C max和AUC 0-tau几何平均值比值(GMR)的90% CI为152.0%(118.0%~197.0%)和230.0%(184.0%~287.0%),与索磷布韦单药比较,分别增加了52.0%和130.0%;GS-331007 C max GMR的90% CI为74.0%(67.5%~81.2%),与索磷布韦单药比较,降低了26.0%。(2)试验2中,同时给药、间隔4 h给药、间隔12 h给药,依米他韦单药和联合给药后C max GMR的90% CI分别为68.9%(44.5%~106.7%)、64.0%(43.8%~93.6%)和56.4%(38.9%~81.9%);AUC 0-t GMR的90% CI分别为68.6%(46.5%~101.2%)、68.3%(47.6%~98.0%)和60.5%(41.8%~87.5%),与依米他韦单药比较,C max和AUC 0-t分别降低31.1%和31.4%、36.0%和31.7%、43.6%和39.5%。(3)试验3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瑞舒伐他汀C max和AUC 0-72 GMR的90% CI分别为172.4%(153.6%~193.5%)和158.0%(144.3%~172.9%),与瑞舒伐他汀单药比较,分别升高了72.4%和58.0%。试验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退出试验的不良事件。 结论: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均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埋线联合血脂康胶囊对他汀不耐受高脂血症脾肾阳虚证患者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血脂康胶囊对他汀不耐受高脂血症脾肾阳虚证患者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及上海市徐汇区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例他汀不耐受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2组均进行饮食、运动指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记录患者体重、腰围、BMI;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HDL-C、LDL-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SOD、GSH-Px、总抗氧化力(TAOP)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畏寒肢冷[(1.27±0.12)分比(1.46±0.16)分, t=6.08]、便溏[(1.41±0.16)分比(1.63±0.18)分, t=5.85]、倦怠乏力[(1.45±0.15)分比(1.57±0.17)分, t=3.39]、眩晕[(1.15±0.11)分比(1.26±0.13)分, t=4.14]、食欲不振[(1.21±0.13)分比(1.39±0.15)分, t=5.81]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1);体重[(68.03±6.57)kg比(71.55±6.76)kg, t=2.39]、腰围[(85.13±4.63)cm比(87.35±4.85)cm, t=2.12]、BMI[(27.35±2.84)kg/m 2比(29.18±3.05)kg/m 2, t=2.8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血清TC[(3.15±0.13)mmol/L比(3.38±0.17)mmol/L, t=6.88]、TG[(1.98±0.11)mmol/L比(2.21±0.15)mmol/L, t=7.92]、LDL-C[(2.46±0.26)mmol/L比(3.04±0.33)mmol/L, t=8.8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HDL-C[(1.88±0.24)mmol/L比(1.74±0.21)mmol/L, t=2.8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SOD[(57.82±5.84)μg/L比(55.06±5.61)μg/L, t=2.18]、GSH-Px[(96.51±9.52)U/L比(92.26±9.25)U/L, t=2.30]、TAOP[(6.21±0.57)U/L比(5.94±0.54)U/L, t=2.20]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ET-1[(60.43±4.36)pg/L比(63.71±4.68)pg/L, t=3.2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FMD[(12.48±1.02)%比(11.34±0.95)%, t=5.24]、NMD[(15.12±1.24)%比(14.44±1.18)%, t=2.54]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血脂康胶囊可降低他汀不耐受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肥胖及血脂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LADA-1型伴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黏液性水肿及肌酸激酶、肝酶显著升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6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乏力伴体质量增加半年”于2021年11月30日收入海口市中医医院。患者自诉8年前因消瘦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约20 mmol/L,伴口干、多饮、多尿,无视物模糊、手足麻木等症状,当时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血糖控制尚可。1年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预混胰岛素每天2次注射方案,后因血糖波动逐渐调整为胰岛素“3+1”强化治疗。目前降糖方案为:门冬胰岛素早7 U、中8~9 U、晚5~6 U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10 U晨起皮下注射,诉血糖控制尚可。近6个月,患者自觉乏力明显,体质量逐渐增加,半年内增重10 kg,近亲属诉其反应迟钝,口齿欠清,颜面浮肿,无发热恶寒,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慌,无腹痛腹胀,睡眠欠佳,食欲尚可,夜尿偏多,无泡沫尿,大便每2~3天1次。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目前服用氨氯地平片(2.5 mg/次,每天1次)+替米沙坦片(40 mg/次,每天1次),血压控制可;曾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双小腿肌肉疼痛,服阿司匹林后亦不耐受(具体不详),故停之,现长期服用芪参益气滴丸(1袋/次,每天3次)。父亲有“糖尿病”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利西尤单抗与依折麦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ODYSSEY EAST研究中国地区亚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的中国患者中,比较阿利西尤单抗[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与依折麦布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ODYSSEY EAST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中中国亚组包含456?例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组,其中阿利西尤单抗组患者接受阿利西尤单抗皮下注射75 mg每2周1?次(Q2W),若第8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1 mmol/L,则在第12周上调阿利西尤单抗剂量至150 mg Q2W;依折麦布组患者接受依折麦布10 mg/d口服治疗,治疗持续2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LDL-C第24周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关键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第12和24周LDL-C(12周)及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 (Apo A1)、载脂蛋白B(Apo B)、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HDL-C、空腹甘油三酯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和第24周达到LDL-C<1.81 mmol/L的患者比例。同时在治疗期间评价治疗药物的安全性。结果:456?例中国患者年龄(59.5±10.9)岁,男性341?例(74.8%),阿利西尤单抗组303?例(66.4%),依折麦布组153(33.5%),2组间人口学、临床特征和血脂指标各项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2和24周,阿利西尤单抗降低LDL-C的幅度均大于依折麦布,较基线变化百分比的均值差分别为(-35.2±2.2)%和(-36.9±2.5)%( P均<0.001)。第12周,阿利西尤单抗组Lp(a)、Apo B、总胆固醇和非HDL-C较基线的降幅比依折麦布组更显著,2组变化百分比的均值差分别为(-40.3±2.8)%,(-27.7±1.8)%,(-19.6±1.5)%和(-27.7±1.9)%( P均<0.001)。第24周,阿利西尤单抗组达到LDL-C<1.81 mmol/L(85.3%比42.2%)和<1.42 mmol/L(70.5%比17.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依折麦布组( P均<0.001);且Lp(a)、ApoB、总胆固醇和非HDL-C较基线的降幅也更为显著,2组变化百分比的均值差分别为(-37.2±2.8)%、(-29.1±2.0)%、(-21.6±1.6)%和(-29.6±2.2)%( P均<0.001)。治疗期间阿利西尤单抗组和依折麦布组发生不良事件患的者比例接近[73.8%(223/302?例)比71.2%(109/153?例)]。 结论:在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的中国患者中,阿利西尤单抗降低LDL-C的疗效显著优于依折麦布,且研究观察期间两种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降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脂管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至关重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药物是血脂管理的基石。然而,即使经过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仍存在诸多血脂相关的心血管剩余风险,包括LDL-C不达标、甘油三酯或脂蛋白(a)相关的剩余风险等,另外还有少部分患者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旨在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全科医师学习、了解其相关进展,有助于在临床上正确选择和使用降脂药物,并为LDL-C不能达标的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传递最新治疗信息,带给患者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老年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老年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就诊的68例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4周观察效果.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血脂、临床疗效、血液黏度、斑块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个数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老年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斑块情况,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单克隆抗体全球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分析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单克隆抗体的全球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为我国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1 年1 月—2022 年2 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PCSK9 单克隆抗体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23 篇,年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法国和英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赛诺菲公司,文献篇均被引最高的机构是布莱根妇女医院;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有PCSK9 单克隆抗体对高胆固醇血症、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联合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两年研究的前沿为PCSK9 单克隆抗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以及降低脂蛋白(a)水平后的临床获益.结论PCSK9 单克隆抗体降血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过大量研究证实,但仍缺乏对其经济性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LDL-C达标率和其他血脂指标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 年6 月—2023 年9 月收治的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80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 组各40 例.研究组给予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和治疗4、8、12 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他血脂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治疗4 周后LDL-C达标率和降低>50%达标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 和12 周后2 组LDL-C均降低,且治疗4、8 和12 周后研究组LDL-C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 和12 周后2 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降低,HDL-C升高(P<0.05).治疗4、8 和12周后,研究组总胆固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4 周后,研究组LDL-C达标率和降低>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应用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利于改善血脂水平,提高LDL-C达标率,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他汀类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及GRADE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收集他汀类药物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组干预措施为他汀类药物,对照组干预措施为非他汀类药物或安慰剂、生活方式干预),不限他汀类药物的品种、剂量及用药持续时间,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和GRAED pro3.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7项RCT(6篇中文,1篇英文),共1 121例NAFL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干预措施比较,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的肝酶水平(丙氨酸转氨酶:WMD=-10.45,95%CI=-15.49~-5.41,P<O.000 1;天冬氨酸转氨酶:WMD=-9.59,95%CI=-13.03-6.15,P<0.000 01;γ-谷氨酰转移酶:WMD=-6.37,95%CI=-9.90~-2.84,P=0.000 4),改善血脂指标水平(总胆固醇:WMD=-0.80,95%CI=-1.07~-0.53,P<0.000 01;三酰甘油:WMD=-0.32,95%CI=-0.41~-0.24,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0.59,95%CI=-1.03~-0.15,P=0.0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0.54,95%CI=0.15~0.93,P=0.007),改善肝脏组织学变化(OR=2.79,95%CI=1.59~4.90,P=0.000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44~2.27,P>0.05).敏感性分析中,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其余指标结果稳健.GRADE证据评估结果显示,三酰甘油为中级证据质量,其余结局指标为低等级或极低等级证据质量.结论:基于本研究的情况,他汀类药物在NAFLD的治疗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可降低肝酶水平,改善血脂指标水平和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耐受性良好.但本研究纳入研究数量不足且对他汀类药物品种、给药剂量及多种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充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