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风险人群丙型肝炎患病率及分布状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研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HCV现症感染率和HCV基因型的分布,为上海地区"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参加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医院举办的常规体格检查活动的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毒或美沙酮治疗的静脉药瘾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CT)门诊就诊人员、性病门诊就诊人员、商业性工作人员,进行等比例抽样调研,收集患者体格检查剩余的全血并分离血浆,进行HCV抗体检测,并对其中阳性反应样本加测HCV RNA和HCV基因型。结果:共筛查HCV高风险人群1 000名,包括453名静脉药瘾人群,166例HIV感染者,245名性病门诊就诊人员,136名商业性工作人员,其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5%(99/453)、1.81%(3/166)、1.22%(3/245)和0(0/136)。在高风险人群HCV抗体阳性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检出率为42.68%(35/82)。HCV RNA阳性人群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9%(26/35),婚姻状况为非已婚者占77.14%(27/35)。12份进行HCV基因亚型检测的样本中,基因3型和6型各5份,HCV 1b亚型2份。结论:静脉药瘾人群为主要的HCV感染潜在人群,亦为后续"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应率先针对的对象。HCV感染高风险人群中基因3型和6型占比高,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可能更加适合。高风险人群的HCV感染者文化程度和在婚率较低,可能需要宣教和社区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岁低体质量慢性丙型肝炎儿童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鲜见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6岁以下体质量< 17 kg慢性丙型肝炎儿童的临床报道。现报道1例基于体质量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3岁、体质量< 17 kg的慢性丙型肝炎儿童,安全性良好且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型肝炎病毒清除后的临床结局演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获得治疗并实现病毒清除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病毒清除只是一个相对终点,治疗后的获益和临床结局演变将是今后关注的一个重点,现描述病毒清除后尤其是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肝病及肝外相关疾病的改善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注射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G3型)是全球第二流行的丙型肝炎基因型,与其他基因型相比,疾病进展率和病死率更高。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出现之后,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G3型较其他基因类型疗效欠佳,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亚型之一。本文就G3型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及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内丙型肝炎诊治现状对院内消除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院内丙型肝炎筛查及诊治现状,分析医院内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影响因素,以期达到院内丙型肝炎消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患者抗-HCV、HCV RN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以及不同科室抗-HCV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将抗-HCV阳性患者与HCV RNA阳性患者以"姓名"和"出生日期"进行重复项比对后,将数据分为三类:即抗-HCV阳性未行HCV RNA检测者、HCV RNA单次检测阳性者、HCV RNA多次检测仍阳性者。对以上三类患者行电话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析院内丙型肝炎诊治现状,研究医院内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 χ2检验。 结果:抗-HCV阳性检测率1.34%(899/66 866),其中男性、40岁及以上、居住于城市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40岁以下及居住于农村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5.178、264.11、36、351, P < 0.05);病例来源于门诊90例(10.02%),住院部809例(89.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02, P > 0.05)。抗-HCV阳性患者总数量分别为消化内科196例(22.0%),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5例(8.3%),神经内科74例(8.2%),骨科63例(7.0%),内分泌科55例(6.1%),不同科室间其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 = 271.585, P < 0.05)。随访480例患者中,失访者215例(44.79%),其中电话为空号者84例(39.07%);未治疗者77例(16.04%),其中不知晓病情者15例(19.48%);已诊断未重视患者46例(59.74%),已诊断未服药患者16例(20.78%);服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60例,其中服用同类药物29例(48.33%)。 结论:深入非专科进行丙型肝炎诊治宣教与及时常态化随访患者,是医院内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关键因素,是制定简便、易行、可持续模式的重要环节,以此提升院内丙型肝炎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在实现"2030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战略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高发,且在抗HCV治疗方面CKD患者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研究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为此,我国肾脏病科、感染病科、肝脏病科和医院感控科专家在2019年发表的《CKD合并HCV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该指南,以期为CKD合并HCV感染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建议方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均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由于DAAs品种较多,为方便临床医师选用,本文推荐择必达或吉利德三代(丙通沙)药物治疗,而G/P鸡尾酒(Maviret)疗法可作为其他DAAs治疗失效患者选用。文中还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安全性与耐药率作了介绍,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慢性丙型肝炎基因3型患者的现状、治疗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丙型肝炎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中基因3型的慢性丙型肝炎与肝脏疾病的进展关系密切,其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慢性丙型肝炎基因3型患者比例已呈上升趋势,加大了治疗难度。为此,需要结合国内外研究,探索出更适合我国慢性丙型肝炎基因3型患者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评估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分别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分别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受性。方法:试验1(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磷布韦片)采用随机、开放、连续给药设计,纳入2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2(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采用非随机、开放设计,纳入42例受试者分为3组。试验3(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瑞舒伐他汀钙片)采用开放设计,纳入14例受试者。采用验证过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LC-MS/MS)检测依米他韦、索磷布韦及其主要代谢产物GS-331007、奥美拉唑、瑞舒伐他汀的血药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试验1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索磷布韦C max和AUC 0-tau几何平均值比值(GMR)的90% CI为152.0%(118.0%~197.0%)和230.0%(184.0%~287.0%),与索磷布韦单药比较,分别增加了52.0%和130.0%;GS-331007 C max GMR的90% CI为74.0%(67.5%~81.2%),与索磷布韦单药比较,降低了26.0%。(2)试验2中,同时给药、间隔4 h给药、间隔12 h给药,依米他韦单药和联合给药后C max GMR的90% CI分别为68.9%(44.5%~106.7%)、64.0%(43.8%~93.6%)和56.4%(38.9%~81.9%);AUC 0-t GMR的90% CI分别为68.6%(46.5%~101.2%)、68.3%(47.6%~98.0%)和60.5%(41.8%~87.5%),与依米他韦单药比较,C max和AUC 0-t分别降低31.1%和31.4%、36.0%和31.7%、43.6%和39.5%。(3)试验3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瑞舒伐他汀C max和AUC 0-72 GMR的90% CI分别为172.4%(153.6%~193.5%)和158.0%(144.3%~172.9%),与瑞舒伐他汀单药比较,分别升高了72.4%和58.0%。试验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退出试验的不良事件。 结论: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均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