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修饰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时差成像培养系统(time-lapse imaging,TLI)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ICR小鼠,促排卵后取成熟M Ⅱ卵子进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获取成功受精的合子,分别在TLI和常规培养体系(standard incubators,SI)中进行体外培养,记录两组胚胎的2-细胞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葚胚率、囊胚率和孵出率。通过Hoechst、OCT4及CDX2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统计囊胚细胞总数、内细胞团数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两组囊胚移植入第2.5天代孕母鼠子宫,统计植入率及活胎率。通过对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的免疫荧光染色,评估两组胚胎组蛋白表观修饰情况。 结果:TLI组和SI组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植入率和活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囊胚的组蛋白H3K4me3、H3K9me2和H3K9ac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利用TLI体外培养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组蛋白修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治疗、临床特征及潜在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11月和2022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培门冬酶治疗出现CVST的3例ALL患者病史、诊疗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35岁,其中2例为B-ALL患者,1例为T-ALL患者。均于培门冬酶化疗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ST。培门冬酶治疗期间,2例口服炔诺酮,1例行引产术及清宫术,3例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均有非生理性改变。CVST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其中1例合并脑出血。发生血栓时,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 Ⅲ)活性、蛋白C活性和蛋白S活性较前明显下降,D-二聚体明显升高,狼疮抗凝物及抗心磷脂抗体均为阴性。血栓治疗均以抗凝为主,1例行溶栓术。2例无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有肌力减退后遗症。结论:ALL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化疗期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警惕CVST,CVST诊断主要依靠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栓治疗以抗凝为主,部分患者可行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很少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第二代孕酮类药物的使用及性激素的非生理性波动可能是CVST潜在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治和生育新观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简要介绍两类罕少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疾病近年来的诊治和生育进展。强调对不合并功能性子宫内膜的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MRKH综合征)患者,非手术治疗(顶压法)为一线治疗,国内医师应更新治疗观念;少数合并功能性子宫内膜的MRKH综合征患者,明确诊断后应及时行腹腔镜双侧始基子宫切除术,是否同时行阴道重建术需与患方充分沟通后决策。目前,代孕和子宫移植技术均可实现MRKH综合征患者的生育需求,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代孕对患者的创伤和经济成本等方面优于子宫移植。目前,先天性子宫颈发育异常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颈管通道重建术式有贯通术和吻合术两类。对于有足够子宫颈组织的患者,可考虑行贯通术。吻合或贯通术后保持生殖道的通畅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保留生育功能的重建手术后患者可获得生育的希望,但总体妊娠率仍较低,需妇科、产科和生殖医学专家全程通力合作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育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GF2对小鼠早胚体外发育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IGF2蛋白对小鼠早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取野生型和 IMP2基因敲除组小鼠受精卵,分别在含或不含IGF2的M16培养基中进行体外连续培养,观察各组发育至囊胚的数目和囊胚发育率;②胚胎移植:分别将4组早胚移植回代孕雌鼠,观察4组代孕雌鼠的产仔率和妊娠率。 结果: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对比无IGF2的囊胚形成率(29.4%),野生型添加IGF2组的胚胎发育到囊胚率明显提高(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 IMP2基因敲除鼠无IGF2组和IGF2组几乎都不能发育到囊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0)。胚胎移植实验中,接受IGF2处理过的野生型胚胎的代孕母鼠平均每个雌性产下更多的幼崽,并且怀孕率也明显高于接受未处理过的对照胚胎的雌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IGF2可显著提高野生型小鼠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发育能力,但对 IMP2基因敲除小鼠胚胎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esch-Nyhan综合征家兔模型的建立及其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Lesch-Nyhan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LNS)是一种先天性的嘌呤代谢缺陷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是其主要致病基因,临床特征表现为尿酸分泌过多、痛风、肾结石及肾脏损伤等,目前致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无有效治愈手段.动物模型在疾病致病机理研究和治疗方式探索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本研究采用高效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显微注射的方式敲除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HPRT基因建立了 LNS家兔模型,以期能更好的模拟该疾病的表型.首先针对兔HPRT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一条sgRNA,将体外转录的sgRNA和Cas9mRNA共注射到兔受精卵中,注射后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兔子宫中,待仔兔出生后对其基因型及表型进行鉴定与分析.共出生4只仔兔(分别编号为Rl、R2、R3和R4),测序结果显示4只仔兔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修饰,基因编辑效率达100%,其中R4仔兔T载体测序结果在基因编辑靶点未检测到野生型序列.通过6-硫代鸟嘌呤(6-Thioguanine,6-TG)药物测试,证明R4仔兔HPRT酶活性缺失;肾组织HE染色发现4只仔兔表现出肾小球炎细胞浸润、集合管脱落等肾脏损失.本研究成功设计了 1条能够敲除家兔HPRT基因的sgRNA,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显微注射方式成功构建了HPRT基因修饰家兔,为研究LNS综合征致病机制和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非啮齿类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论代孕亲子关系法律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代孕关系是一种互为目的的交换关系,代孕需要伦理提供正当性的辩护和道德支撑.我国虽为禁止代孕的国家,但代孕亲子关系的法律适用困境仍难以破解,其中包括代孕儿童的人格尊严、道德地位以及成长的现实需要等问题直接导致代孕儿童被置于"商品化、无国籍和无父母"的风险之中.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已为各国在代孕亲子关系认定问题上,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框架,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不仅为国际合作凝聚共识,还可以作为对代孕儿童进行伦理关怀,以及代孕亲子关系法律适用的基本道德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祛弱"合理性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围绕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所产生的"自主性"和"脆弱性"的伦理争议提示我们,其中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祛弱"问题.祛弱权在平等关照他人脆弱性的前提下,尊重个体的合理祛弱需求,以"个体祛弱"和"社会祛弱"为目的对技术的价值合理性提出道德要求.以代孕为例,在个体祛弱层面,医学目的的妊娠型代孕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道德和伦理支持.在社会祛弱层面,不管是商业性代孕还是利他性代孕,都缺乏必要且充分的现实条件,禁止商业性代孕、谨慎对待(医学目的的妊娠型)利他性代孕以维护弱者的尊严,这是代孕的价值合理性的根本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有限开放代孕的合理性——从德沃金的人类尊严原则出发
编辑人员丨2023/8/12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使代孕行为成为可能.这一行为在满足委托代孕者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加剧子宫工具化的风险.在道德哲学领域中关于代孕合理性问题的探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代孕开放派强调尊重人类生育自主权,代孕保守派则强调对价值客观性的尊重,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生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生命的自然诞生与自主选择间的界限愈加模糊,面对这一现实,二者无法平衡自主权与价值客观性之间的关系,使代孕行为合理性问题陷入争论.德沃金的人类尊严原则在强调个人具有自主权的同时,也为个人权利设立了道德边界,实现了自主与自尊的统一.因此,德沃金的人类尊严原则能够为有限开放代孕,尤其为利他性代孕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关于代孕问题的法律和伦理辨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代孕,简单来说是指妇女受人委托,代替完成孕育和分娩过程的行为.从我国历史上来看,早在周朝就有男子“出租”自己的妻子给其他男性生育孩子[1].这种生育行为从元朝起开始被禁止,但民间的“典妻”行为一直存在.这种通过租妻和典妻的生育行为被通俗而形象地称作“借腹生子”[2].“借腹生子”的生育是需要租来的“妻子”与委托男性发生性关系而受孕.现代意义的代孕也是受人之托完成孕育和分娩,但前提是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平等自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规范性超声筛查孕11~13+6周胎儿结构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规范性超声筛查对孕早期(11~13+6周)胎儿结构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在该院超声科行孕11 ~ 13+6周规范性超声筛查的1 72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超声筛查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记录超声筛查后胎儿结构异常的检出情况以及各系统结构异常分布,并观察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 经最终病理学诊断,1 728例孕妇(1 783例胎儿)中共明确胎儿结构异常81例,发生率为4.54% (81/1 783).规范性超声筛查共确诊32例,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为39.51% (32/81).在颈部水囊瘤及NT增厚、双胎特有结构异常上,孕早期行规范性超声筛查的检出率均为100.00%;骨骼四肢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的检出率为50.00%;心血管异常及泌尿系统异常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9.52%、8.33%.孕早期超声筛查确诊的32例结构异常胎儿中,8例接受绒毛膜穿刺或羊水穿刺检查,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常3例,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3例.最终28例选择终止妊娠,其余4例在随后的超声复查中未发现异常,正常出生,出生后8周随访未见异常.结论 孕早期行规范性超声筛查能够检出部分严重、早期发生的胎儿结构异常,以便及早终止妊娠,有效减少结构异常胎儿的出生,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孕中期超声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