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烟台山医院进行治疗的160例老年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每月2次)治疗。连续透析及灌流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74/80)高于对照组81.3%(6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99, P=0.03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9、8.96、9.21, P=0.023、0.001、0.001);治疗后观察组β 2微球蛋白(β 2-M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 P=0.036)。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N端中段骨钙素(N-MIDOs)、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6、6.16、8.23, P=0.007、0.018、0.003)。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6/80)、18.75%(1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25、 P=0.615)。 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用于治疗老年人肾性骨病疗效显著,可提升血清钙水平、降低血清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还可降低β 2-MG水平和骨代谢指标N-MIDOs、β-Crossl、PINP,提示此种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钙磷代谢状态,延缓肾性骨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骨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SAHS与骨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OSAHS可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等一系列途径影响骨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当前OSAHS引起骨代谢紊乱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微生物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方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已经成为当代中老年群体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但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寻求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人类第二大基因组",不仅可调控胃肠道活动,甚至还可影响宿主的骨代谢、免疫和矿物质的吸收,最终调节人体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诊疗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是一大类罕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给患者的生长、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造成巨大的损害。但由于该病相对罕见,导致公众,甚至是专业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均不高,造成许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长期正规治疗。为了规范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国内众多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系统制定了中国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诊疗指南,涵盖了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管理,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以提高我国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静脉双膦酸盐相关急性相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双膦酸盐作为一种在骨代谢疾病方面十分重要的药物,目前在国际上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Paget骨病、成骨不全和肿瘤骨转移的防控等,其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耐受性佳等特点,但使用双膦酸盐时仍偶有不良反应发生。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相反应(acute phase reaction,APR)是静脉使用双膦酸盐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长期持续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就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相关性APR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提高医务人员对APR特征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新生儿科和小儿内分泌科诊治现状的全国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旨在调查英国早产儿代谢性骨疾病(MBDP)的诊治现状。方法:在英国所有新生儿网络内开展全国性调查,小儿内分泌科医生作为对照也包括在内。加权平均值用于比较筛查和诊断方法的相对重要性(1表示不重要,5表示完全有必要)。结果:53个新生儿病房中69位参与者做出回应。新生儿科医生认为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在筛查(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5和4.6)、诊断(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和4.5)、监测(新生儿科报道为93%和97%)MBDP中显得极其重要。这一结果与小儿内分泌科医生类似,但在筛查、诊断和监测方面,他们认为血浆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更为重要(每项 P<0.001)。内分泌科在MBDP治疗中补充磷酸盐的比例显著低于新生儿科(62% vs 99%)。 结论:新生儿科医生未能将血浆甲状旁腺激素这一指标充分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以指导MBDP患儿的适当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补充维生素AD改善早产儿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维生素AD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可维持机体视觉、免疫、呼吸道和胃肠上皮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早产儿由于产前体内维生素AD储存量少、经食物摄取量少、能量代谢旺盛等特点,容易出现维生素AD缺乏。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D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该文主要就补充维生素AD改善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和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生后1周内补充维生素AD可以改善早产儿并发症,从而为减少早产儿主要并发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s)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或单纯使用SRLs治疗3个月的10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OC)、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及Ⅰ型胶原C端肽降解产物(CTX)的变化。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根据用药后GH下降程度,进一步将药物组患者分为药物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结果:药物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治疗后CT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5(0.67,1.40)ng/mL对1.34(0.57,1.68)ng/mL, P<0.05]。手术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OC、N-MID、P1NP及CT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0.01)。手术组治疗前后GH差值(ΔGH)与N-MID差值(ΔN-MID)呈正相关( r=0.454, P=0.026),IGF-1差值(ΔIGF-1)与CTX差值(ΔCTX)呈正相关( r=0.339, P=0.036)。治疗后,药物组平均动态GH、IGF-1指数、CTX、P1NP、N-MID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均 P<0.001)。药物敏感组CTX、N-MID在治疗后降幅显著高于药物不敏感组(35.3%对7.2%, P<0.001;24.1%对11.8%, P<0.05),且ΔGH与ΔCTX呈正相关( r=0.328, P=0.004)。 结论:SRLs治疗肢端肥大症可以降低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N-MID及骨吸收标志物CTX,从而改善其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该作用与降低GH和IGF-1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2]。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依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确 [3,4]。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