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以北京市顺义区人口规模和医疗卫生条件相当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招募400例新近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206例)和对照组(194例)。对干预组进行3次20~30 min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和健康信念等信息,并进行血压测量。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两组对象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完成研究的患者分别为134和129例。调整年龄、性别、家庭月收入、医疗保险、常见慢性病、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后,干预使健康信念的感知服药障碍维度得分提高了1.65分( P=0.016),感知高血压严重性维度得分下降了0.73分( P=0.018)。干预使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了7.37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了4.07 mmHg,β(95 %CI)值分别为-7.37(-11.88,-2.86)、-4.07(-7.30,-0.84)。健康信念的感知高血压易感性和自我效能维度对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标准化护理方案在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构建脑性瘫痪患儿标准化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对脑性瘫痪患儿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初次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20例脑性瘫痪患儿及其家长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0例患儿和60名家长。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标准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2周脑性瘫痪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脑性瘫痪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标准化护理方案能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FCC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FCC)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PFC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Harris以及生活水平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试验组患者1个月、3个月、半年的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FCC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度等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相比于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和治疗依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了治疗依从度,改善了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危儿和特异性高危儿早期干预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危儿大多数可以发育为正常儿童,部分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脑瘫)高危儿和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等特异性高危儿,以及发育指标延迟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A)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等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进行定期随访筛查,早期发现,尽早干预,可大大提高预后。母亲-婴儿事务处理课程、反应性及语前环境教学和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应对和照护特殊需要婴儿方案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已成国际共识,即培训家长,让家长掌握新生儿和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亲子互动技巧、早期干预方法和婴儿护理等基本技能。医师定期与家长互动可不断提高家长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目标-强化运动-丰富环境刺激方法对脑瘫高危儿预后效果好,早期强化行为干预和孤独症婴幼儿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预后效果最佳。脐血干细胞移植对28周前极早产儿进行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开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P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病情缓解率、复发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并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病情复发率为5.00%(3/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病情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认知水平、情感水平、总体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PNS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认知及管理现况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PMV)的认知及临床管理现况,为提高PICU医护人员对PMV的认识、规范PMV患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12日至9月12日以全国儿童PMV协作组中PICU医生、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表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统一发放、收集和审核。结果:(1)PMV相关资源配置:11家医院中,已成立PMV多学科医疗团队的有9家,开展呼吸评估技术如膈肌超声、气道峰流速监测的PICU分别占72.7%、36.4%;开展肺康复技术如气道廓清、诱发性肺量计训练、体外膈肌起搏仪刺激、转移床锻炼、吹气球、高压氧治疗的PICU分别占100.0%、9.1%、9.1%、9.1%、27.3%、27.3%。(2)儿童PMV疾病认知现况:认为PMV是指持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周的医护人员最多(41.3%),60.0%医务人员认为PMV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62.7%的医护人员认为导致PMV患儿撤机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是脑功能异常。(3)儿童PMV在PICU内管理认知现况:被调查者认为PMV患儿在疾病稳定期最常使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92.0%的医护人员撤机时会实施自主呼吸试验。58.7%的被调查者接受在机械通气3~4周时为患儿实施气管切开术。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会对PMV患儿实施膈肌功能评估、床旁康复训练、营养评估及镇痛镇静评估。(4)PMV患儿医院-家庭过渡管理认知现况:54.5%(6/11)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前对其家属提供家庭护理培训,1家中心设立了PMV专病门诊,45.5%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结论:目前国内PICU医务人员对于儿童PMV相关问题存在认知差异,儿童PMV缺乏系统化诊疗管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喂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9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父母亲常规喂养方法和育儿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及1、6、12月龄时的体格检查指标以及喂养状态、母亲产后抑郁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出生时、出院时、1月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12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12月龄时,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母亲在产后1、2个月的产后抑郁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为早产儿父母亲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其喂养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模式在儿童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FCEM)在儿童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7例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40例;年龄1.5~5.0岁[2.8(2.0,3.5)岁]。骨折类型:斜形骨折50例,粉碎性骨折26例,横断骨折14例,螺旋形骨折17例。55例设为家庭赋权组,实施FCEM护理;52例设为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入院时及皮牵引治疗后1,3,7 d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评分、皮牵引治疗后1个月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周[13.4(12.7,13.9)周]。两组入院时FLACC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0.05);家庭赋权组皮牵引治疗后1,3,7 d FLACC量表评分为(4.0±0.7)分、(3.4±0.6)分、(2.4±0.6)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8±0.7)分、(3.9±0.8)分、(3.3±0.5)分( Ρ均<0.01)。家庭赋权组皮牵引治疗后1个月治疗依从性优51例,良4例,差0例,常规护理组依从性优40例,良9例,差3例;家庭赋权组治疗依从率为92.7%(51/5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9%(40/52)( Ρ<0.05)。家庭赋权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3/5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1.2%(11/52)( Ρ<0.05);家庭赋权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6±0.3)d,(7.1±0.8)周,短于常规护理组的(16.8±0.3)d,(8.2±0.4)周( Ρ均<0.01)。 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患者,FCEM护理可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PFCC)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0例,实验组400例。对照组护士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按护理常规内容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FCC模式干预。从患儿情感支持、减少焦虑、专业照护和指导、信息支持、信任与被信任5个维度,由患儿家长对每个维度进行打分评价实施PFCC护理模式前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数据来源于科室责任组长对每位出院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在情感支持、专业照护和指导、信息支持、信息与被信任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打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减少焦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ICC能够让家庭有效、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并提高患儿家长的总体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