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现状、问题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进程加快,有效压缩了耗材虚高价格.但随着带量采购品种的不断扩围,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目录与编码不统一、有效的目录遴选方法未得到推广和应用、各地采购平台建设参差不齐、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网上申购投标审核程序繁琐.对此,提出相应对策:统一高值医用耗材编码体系,科学遴选和完善采购目录,健全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平台,规范并创新采购模式,推广高值医用耗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开辟网上申购投标审核绿色通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国家实施中成药集采背景下中药企业的挑战与应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破除不合理的销售机制、改变医药行业的竞争模式、大幅降低中成药价格、缓解中成药价格虚高,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基于此,该研究首先阐述药品集采的政策背景和实施情况,再结合实践,分析带量采购政策推行至中成药板块对中药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中药企业应对措施,探索中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我国低价药品可及性现状分析: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国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以来低价药品可及性的现状.方法: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全国24个省/市数据,从低价药品总体情况、可获得性、可负担性三方面分析低价药品可及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可及性的因素.结果: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在临床的认知度不高,但低价药品的可及性很高.在可获得性方面,只是部分低价药品在个别省份、地区和医疗机构出现短时间、小范围、间歇式的断供和紧缺,并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断货甚至消失;在可负担性方面,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后低价药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其仍然是可负担的,造成部分药品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低价药品价格低、限价交易等价格因素,以及原材料短缺(垄断)、部分药品市场需求小等供需因素.结论:政府要强化医疗机构对低价药品政策认知度,激励低价药品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同时,引导企业合理制定价格,避免药价虚低或虚高;完善低价药品采购制度,合理确定低价药品挂网采购中入围企业数量和标准;加强对低价药品供应链环节的综合监管,建立覆盖供应链体系的沟通机制,以保障低价药品的有序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围绕药品零差率实施效果开展文献研究,为医药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药品零差率相关文献,运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器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结果:零差率政策在总体上减轻了患者负担;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使用药更趋合理,但是政府财政补偿不足,许多基层医院总体处于亏损,部分医院药品费用仍过快增长,居民对零差率政策认知感不足.结论:实施零差率政策,需要开发各方面利益统筹兼顾的综合补偿模式,建立合理的药价体系和管理机制,破解药价虚高困局,提高诊疗质量,严控运营成本,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利益,规范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政策的认知度,引导正确就医用药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财务视角的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我国全面推进和完善药品采购"两票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两票制"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药品采购现存问题及财务方面原因,提出应对药品采购现存问题的财务策略.结果与结论:"两票制"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公立医疗机构和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均有一定影响.目前我国药品采购现存问题主要有"以药养医"机制推动了药品价格虚高、药品企业以回扣的方式拉动药品销售、"挂靠""走票"等潜规则破坏了药品流通秩序,分析其财务原因,主要有"以药养医"模式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患者药费负担问题,部分企业投资不到位、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内部财务控制措施薄弱、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依靠"挂靠走票"获利、低估了财务风险等.建议药品生产企业调整营销模式、降低成本费用,药品流通企业科学预测定位、拓展获利空间,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财政供给、降低用药费用,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减少监管成本、提升综合效能.通过不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药品采购"两票制"的配套措施,逐步解决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以上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品招标议价虚高现象的反合谋博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探索治理合谋行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博弈论,分析药品招投标阶段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分别构建静态博弈和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结果:合谋体实施合谋的概率与自身合理收益无关,但与合谋所获利益及药品监管部门信息封闭率成正比,与合谋体信息封闭率及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成功查处率成反比.结论:建议药品监管部门要增强监管力度,建立全省统一平台实行药品挂网采购并实时监控,提高执法人员的监管能力和道德素养,完善法律法规;对于医疗机构建议对医疗机构人员采取思想教育与惩罚机机制相结合,实施根据药品通用名进行的线上议价采购,防止其与药品生产企业联合串谋,虚高药价;招标单位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采用匿名形式防止合谋发生;与此同时需要将投标人数控制在适当竞争的范围内,以此保证市场供应,并应完善惩罚机制,降低其合谋欲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政策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政策的效果.通过对比福建省七八标和三明市第一次药品限价采购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限价采购在品种、价格、供应、企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1)限价采购后,采购品种和企业数量减少,品种和企业结构得到优化.(2)采购药品总体可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但小部分药品存在断货现象.(3)药品价格总体下降,单价5元以上国产药品降幅约10%,进口药品降价少,单价低于3元的低价国产药品有一定涨幅.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政策在优化采购结构、控制“药价虚高”、完善产业结构等方面有明显成效,但也存在部分药品供应不足、进口原研药难降价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路径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武汉市结合实际情况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高位推动改革进程、分次分批推进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规划引领医疗布局、优化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工作、斩断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组建医院管理中心筹备专班,实现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费用控制、患者就医满意度提高、公立医院能够自我补偿.结果表明,"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有效地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改革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的 实施和效果分析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努力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京津冀实施了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北京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不含军队和武警所属医疗机构)自2018年6月30日全面执行了京津冀第一批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防粘连类、止血类、人工关节类和吻合器类等六类耗材的联合采购.本文以我院为例,阐述了医院在开展此项任务关键环节方面的实施举措,并对执行后6个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效果评价,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有针对性地寻求科学管理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费用过高问题的探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前,我国部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虛高和过度使用问题持续存在,与其相关的治疗費用十分高昂,已成为加重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形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重要原因.政府宜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遏制高值医用耗材价高滥用问题.先治标,培育民族品牌以打破进ロ产品垄断局面,健全流通和使用综合监管机制,完善集中采购制度,约束生产环节定价过高、流通环节肆意加价、使用环节临床滥用等行为;后治本,适时全面推行高值医用耗材有关诊疗项目和相关疾病費用打包定价制度,倒逼生产经营商大幅降低价格,引导医生选择性价比高的医用耗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