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FMEA的综合急救方案在AIS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HFMEA构建有针对性的综合急救方案,对目标医院静脉溶栓流程进行优化,采用t检验、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干预前后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HFMEA实施后AIS静脉溶栓流程风险优先指数平均值较实施前降低;与常规管理组比较,HFMEA模式管理组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率增长至54.08%;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中位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疗后1、2周及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减少;但两组患者间的住院日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运用HFMEA管理工具可有效改善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提高AIS再灌注治疗率,缩短DNT,且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健康,减轻家庭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流程优化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020年2月,确定以优化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流程作为研究主题;运用FMEA梳理某传染病医院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流程并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经评估,将人员防护不规范、人员到岗不及时、检测标本不合格及病房准备不充分4项列为优先改进风险,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相关措施实施3个月后,上述4项风险的优先指数值均显著下降,应急人员到岗及时率、防护规范率、标本采集处置合格率及应急病房呼吸机完好率、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及防护用品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应用FMEA能够优化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其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84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循医院原有的胸壁港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臂输液港置入围手术期风险优先指数(RPN)、高危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中配件丢失、穿刺位置过低、导管裁剪过短、导管与注射座连接不紧、切口缝合后再进行导管定位、术后健康教育不充分等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FMEA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环节风险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化实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系统。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应用FMEA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形成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具体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此流程管理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占比情况。结果:应用FMEA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管理之前,指标数据元素确认、指标定义理解、记录规范、问题解决时效、信息沟通、系统数据整合等失效模式的RPN值分别为(362.00 ± 101.56)、(539.90 ± 174.39)、(603.20 ± 128.71)、(395.10 ± 184.83)、(448.90 ± 185.58)、(334.80 ± 107.74)分,应用之后分值均下降,分别为(17.10 ± 9.96)、(30.90 ± 31.66)、(42.40 ± 28.99)、(30.30 ± 33.94)、(16.30 ± 17.02)、(18.90 ± 19.27)分,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18~14.74,均 P<0.01);敏感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比例,由46.43%(39/84)提升至95.51%(85/89)。 结论:应用FMEA模式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前瞻性管理,对于敏感指标信息化数据实现是有效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FMEA前后分为两组,观察组(FMEA实施后)采用FMEA方法计算出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确定护理计划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FMEA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先风险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行为专业程度、护理要求满足程度、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FMEA方法通过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使操作流程更规范与科学,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下降的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并构建预测模型,以识别HRQoL下降的高风险患者。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135例单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自评HRQoL;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HRQoL下降危险因素;使用校正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净收益。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随访患者122例。术后6、12个月,41例占33.6%患者的EQ-5D指数均低于骨折前,与Barthel指数呈现较强相关性( r=0.833、0.705,均 P<0.05)。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 OR=1.352)、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 OR=1.121)、髋关节置换术( OR=0.795)和肺部感染( OR=1.328)与髋部骨折患者HRQoL下降独立相关(均 P<0.05)。列线图的一致性指数为0.889(0.791~0.955),AUC为0.871(0.784~0.947)。DCA结果显示模型提供良好的临床净收益。 结论:该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HRQoL下降的高风险患者,有助于确定提供护理策略的优先级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品质因素评价瓦里安锥束CT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风险收益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比对不同Varian加速器平台机载千伏锥束CT(kV CBCT)系统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指导临床选用风险收益比(成像质量/辐射剂量)最高的图像引导方案。方法:利用CT剂量指数模体(CTDI模体)和CT电离室,以及Catphan604模体分别获取Edge、Truebeam、新旧两台ix加速器机载CBCT典型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参数,使用品质因素(figure of merit,FOM)值评估各图像引导方案的风险收益比。结果:不同型号的瓦里安加速器配置的kV CBCT系统的FOM不同,差异广泛分布于0.65(温和成像一圈)~48.46(温和成像半圈)区间;各扫描参数间FOM也存在较大差异,均值为22.14±13.47。结论:由于设备间和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际测量的验证评估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影像引导方案,剂量敏感患者应优先选择加权CT剂量指数(CTDI w)低的参数和设备;对图像质量要求高的患者应优选对比度噪声比(CNR)高的方案;而普通患者则可依据风险收益比进行选择,此时品质因素FOM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室工作程序表结合FMEA管理系统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结合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FMEA)管理系统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6月在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进行的1 235台手术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进行的1 251台手术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结合FMEA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风险优先指数(RPN),手术配合质量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患者等候、术前探视、术中护理、术后转运RP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前访视、物品准备、查对执行、无菌技术、手术配合、文件书写、术后处理、术后整理等手术配合质量项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采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结合FMEA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手术配合程度,降低潜在风险和手术危险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德谷胰岛素用药错误风险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探讨德谷胰岛素(IDeg)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用药错误风险点。方法: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用药错误风险点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用药错误风险点,对其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发现指数进行评分,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PN),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综合评价,在医师处方、药师调剂、护士给药和患者用药4个环节共发现32个风险点。将RPN由高至低排序,筛选出10个关键风险点(RPN>70分):(1)药师未对患者进行IDeg使用指导;(2)患者不知道应主动向医师反映药品的使用感受和不良反应;(3)患者不清楚用药监测的内容;(4)患者未掌握药品的使用方法;(5)药师未对患者进行用药反馈调查;(6)患者不重视或认为没有必要接受药师的用药指导;(7)医师处方错误,导致用药过量;(8)医师与患者沟通不畅,患者不清楚自己用的是什么药;(9)药师对药品性状、禁用人群、相互作用、用药时间等药品信息了解不充分;(10)药师审核处方过程中忽略药品的常用剂量、适用人群等信息。根据上述风险点提出了针对IDeg基本信息维护、医师处方、药师调剂、患者用药、护士给药、收集用药错误报告及加强人员培训7个方面风险干预建议。结论:利用FMEA法可有效找出IDeg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用药错误风险点,并可通过量化评估明确改善IDeg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