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可调节闭合环在T型造瘘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调节闭合环在辅助治疗小儿肠切除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SBS患者如何改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行小肠T型造瘘术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个月、3个月,女婴,术后保留的近端肠管长度为65 cm、60 cm;2例患儿术后经口喂养后均出现了SBS表现,每日经造瘘口排出大量稀水便;将自制的闭合环用来控制大便的排出起到水电解质重吸收的作用。比较安装闭合环前后外置肠管的血运情况、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造瘘口以及肛门排便、腹部情况、营养状态变化、护理方便性、肠道感染易感性等。结果:2例患儿对闭合环适应性良好,与腹壁及造瘘肠管的兼容性良好;无肠管坏死;经造瘘口排出稀水便量减少、营养状态改善、体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水电解质吸收增加,造瘘护理管理更加方便,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肠道感染。 结论:采用自制闭合环辅助治疗T型造瘘的SBS患儿有助于肠道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护理会诊模式在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在医联体模式下,构建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建立医联体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微信联系平台,实施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管道护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及疑难并发症会诊指导,定期开展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比较患者在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前后的护士工作能力;对100例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1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的护理并发症较开展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开展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护士参与"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态度与行为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参与"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态度与行为。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9月选取上海市96所社区医疗机构的264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社区护士对"医院-社区"联动项目的态度与行为。共发放问卷264份,有效问卷240份,问卷有效率为90.91%。结果:态度得分方面,社区护士愿意参与"医院-社区"联动项目[(2.74±0.57)分]。社区护士认为"医院-社区"联动项目提升了其护理理论知识[(3.66±0.53)分]、康复护理技能[(2.80±0.63)分]、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护理技能[(2.66±0.56)分]、社区急救技能[(2.57±0.55)分];认为"医院-社区"联动内容与实际护理内容不吻合[(2.38±0.70)分],在提升PICC技能[(1.96±0.46)分]、伤口或造口维护技能[(1.88±0.67)分]、各类风险评估技能[(1.73±0.59)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显著;社区护士参与"医院-社区"联动项目的主动性偏低[(1.81±0.61)分];认为目前区域联动形式过于单一[(2.08±0.65)分]。行为得分方面,社区护士参与过的"医院-社区"联动项目内容中,50%以上社区护士参与的内容包括常见慢性病护理技术、康复运动指导、急救护理技术;参与形式主要是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61.67%(148/240)的社区护士开展频次为每半年1次;互动平台主要以微信交流群、短信或电话为主的社区护士分别占81.67%(196/240)、44.17%(106/240)。结论:社区护士对"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项目持较为积极态度,但是实际参与项目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还需进一步拓展"医院-社区"联动内容与形式,以全面提升社区护理人员的核心护理技能,切实满足社区广大患者的照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例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患者应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护理难点;根据肠瘘情况运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理方案:多重清创技术、新型敷料皮肤保护技术、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改良式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及伤口拉合技术,结合全身性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该患者伤口处理12 d肠瘘治愈,24 d伤口感染控制,历时43 d伤口愈合,患者出院。结论: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时,应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为肠瘘及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新的处理思维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复杂骨折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患者短期预后、术后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复杂骨折手术室护理配合及对患者短期预后、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骨折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结局、短期预后、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感染、继发性损伤、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复杂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结局,改善其短期预后,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造口治疗师主导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术后不愈合慢性伤口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由造口治疗师(ET)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综合运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术后不愈合慢性伤口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慢性伤口患者的临床实践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慢性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术后不愈合慢性伤口患者88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标准的湿性敷料治疗,试验组(47例)采用以PRP联合湿性敷料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由ET采用三通头同步推注PRP和助凝混合液并覆盖超薄型泡沫敷料的创新护理技术。观察2组患者伤口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伤口面积愈合指数(WSHI)、换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满意率。结果:88例患者中,对照组女25例,男16例,年龄为58.00(37.00,79.00)岁,试验组女31例,男16例,年龄为57.00(35.00,72.00)岁。试验组患者在伤口治疗后第7、14、21天的PUSH评分中位数分别是11.00、9.00、7.00分,优于对照组的13.00、11.00、9.00分,WSHI中位数分别是0.35、0.58、0.84,优于对照组的0.09、0.30、0.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4.08~8.20,均 P<0.01);试验组换药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疼痛评分分别为3.00(2.00,3.00)、2.00(1.00,2.00)、0.00(0.00,1.0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3.00,3.00)、2.00(2.00,3.00)、2.00(1.00,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2.16、3.38、6.14,均 P<0.05);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37.04 ± 25.33) d,短于对照组的(52.88 ± 36.5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5.53, P<0.05);试验组满意率为97.90%(46/47),高于对照组的87.80%(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13, P<0.05)。 结论:由ET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以PRP联合湿性敷料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对术后不愈合慢性伤口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包括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加快愈合速度、降低伤口疼痛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患有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将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调整到手术安全范围内;及时采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创面进行换药等规范处理。根据下肢创面缺损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以及感染程度、感染时间、周围皮肤损伤程度,选择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减张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截肢(趾)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继续对老年共病进行防控和护理管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按照皮瓣肿胀4级(Ⅰ~Ⅳ度依次加重)评判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早期(3~12周)和后期(13 ~52周)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末次随访时,参考下肢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优、良、可、差),以及满意度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65~93岁,平均71.4岁;老年共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痛风、老年痴呆、老年神经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谵妄、抑郁等;创面持续时间为6个月至15年;创面深及肌层或骨质,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22.0 cm×10.5 cm。8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药敏试验结果:敏感72例,中介10例,完全耐药3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生素使用原则进行临床用药;对于耐药的3例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等增强免疫力的治疗,同时对局部创面用0.45%~0.55%的碘伏进行换药。85例中,65例采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减张缝合修复10例,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9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1例,穿支蒂皮瓣修复20例,截肢(趾)15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5个月。创面一期愈合57例;延迟愈合21例,给予换药或手术修复后创面愈合;创面不愈7例,给予截肢(趾)等手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评价:早期Ⅰ度18例,Ⅱ度47例,Ⅲ度15例,Ⅳ度5例;后期Ⅰ度62例,Ⅱ度18例,Ⅲ度5例。疗效综合评价:优23例,良45例,可16例,差1例,优良比例占80%;满意度评价:满意78例,一般7例,满意比例占91.8%。结论:全科型诊疗思维和多学科协助模式是治疗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重要策略,通过抗生素及换药控制感染,采用修复重建外科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提高创面治愈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肠造口并发症是腹部外科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造口类型、部位、操作技术及患者临床特点等有关。目前,肠造口并发症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文献根据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解剖改变等进行归类,缺乏同质性和可重复性。并发症概念和诊断要点不够明确,很难准确判断其严重程度和干预级别与医疗消耗之间的关系。此外,外科医生和造口治疗师对于造口并发症的关注点、认知和处理原则也呈现显著差异。为此,中国造口管理协作组、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共同牵头,联合组织全国腹部外科专家和护理专家,讨论制定了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分级标准以形成规范,便于学术研究的开展、临床诊疗实施及进行培训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指法着力点的会阴保护技术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2种指法保护着力点的会阴保护技术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29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5例和对照组164例.对照组以距离会阴后联合2 cm处为指法着力点进行适度会阴保护,观察组以胎儿额骨最高点与会阴中心腱交汇点为指法着力点进行适度会阴保护.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伤口缝合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会阴水肿情况、产后48 h会阴疼痛程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伤口缝合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48 h会阴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 h会阴水肿程度、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胎儿额骨最高点与会阴中心肌腱交汇点为指法着力点的适度会阴保护技术能有效保护会阴,降低会阴损伤程度,提升产妇产后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1例肾淀粉样变性合并重症红皮病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总结1例肾淀粉样变性合并重症红皮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成立专属护理团队,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减轻双下肢水肿、渗出,促进肾功能恢复;加强皮肤护理,减轻皮肤黏膜局部症状;联合应用伤口护理技术,预防双下肢感染加重;采用多种减压措施,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落实分段营养支持方案,改善营养状况;开展特色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经过29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重症红皮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5个月,患者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