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人文精神的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医人文精神注重对生命伦理的思考。中医对生命的认知在于秉承和汲取中国哲学的精髓,蕴含思辨思想且富有实践性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基于生命伦理的视角,中医药文化的中医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贵、医者仁心、诚信道德、济世救人等,也是对生命自我认识、生死观念、生命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伦理辉映。通过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对生命伦理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弘扬中医人文精神,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医者成人立己、止于至善的道德升华,患者就医的诚信道德情感,对生命的尊重及健康意识、生命伦理的内化自觉和中医人文精神氛围的构建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毒品原植物药用研究的"负责任创新"基本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毒品原植物具有药品和毒品双重属性,这种特殊性使其在科研创新活动中面临诸多伦理困境.立足解决国内毒品原植物医药研究面临的困境,参照负责任创新四维理论模型提出五个负责任行为框架,即政府主导为主、大众监督为辅,提倡多主体共同责任、资质认证与审查制度、全过程嵌入式伦理反思、建立负责任创新价值观和预后问责制,在提升创新动力方面提出部分性开放科学推进成果共享、创新监管机制以降低科研机构的风险.以中医药科研实践为基础,引入科学技术哲学思辨,为中医药毒品原植物科研创新规避风险,为提升创新动力提供有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出生入死":庄子的生死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庄子对生命与生死的认知和思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世界.庄子以一种"出生入死"的方式来思考生命,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生死观,包括生死物化观、生死命定观、生死一体观、生死俱善观、生死顺化观及生死通达观六个方面.他的生死观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层次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辨力量.庄子的生死观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生命伦理的终极关怀,以"道法自然"的方式来看待生老病死与养生之道,从而超越西方狭隘的生物医学伦理研究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在改革中探寻,在思辨中前行 ——2018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和伦理审查高峰论坛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是"建国以来医疗行业的最重大政策". 业界对《意见》中加快药械审评审批、鼓励创新的举措充满期待,同时也希望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细化法规文件,促使政策尽快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药物信息协会( Drug Information Association,DIA)(中国)、重庆市医学会、重庆药学会联合主办的"重塑、创新、涅槃——2018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和伦理审查高峰论坛"于2018年1月19-20日在重庆举办. 来自药政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国内外医学院校著名专家学者、大型医药研发相关企业负责人、从事临床试验工作的近三百位参会者共聚一堂,围绕药械创新研发新理念和新模式展开解读和探讨,分享临床试验管理和伦理审查的最新研究状态和前沿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名义团体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国健康工作者对医生职业素养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从中国健康工作者各群体角度探讨一名优秀医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方法 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人群为样本,针对包含医生、医学生、护士、伦理教师、公共卫生学家、医学院行政管理者、标准化病人和医院志愿者在内的13个小组,以名义团体技巧方法,通过讨论、整合与打分,最终得到关于中心议题的半定量结果.结果 预先给出的8种职业素养类别为:临床能力、沟通技巧、伦理思辨、人道关怀、追求卓越、承担责任、服务精神和诚信正直,参与者经过讨论添加最多的条目是: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及健康管理.结论 13个健康工作者团体共识中,临床能力、沟通能力、人道关怀在医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中位居前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现代医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脱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传统文化是社会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发展有深远且隐匿的影响,也是医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偏重理论思辨、轻视实践检验,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误区,有医巫同流的错误定位;在社会价值体系里,医学职业对高级人才缺乏吸引力,还有厚古薄今、牵强附会的思维定势,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医学发展.准确认识并客观分析这些不利因素,有助于探索和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规范临床实践,优化医学教育,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四种理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据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理念分为四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知识型教学、技能型教学、观念型教学和美德型教学.这四种基本理念的差异构成了医学伦理学内在的分歧与争论,不同的专业教师、专家学者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取决于他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医学伦理学.知识型教学重在传授客观而确定的知识,将伦理学打扮成类似自然科学那种明确固定的知识点来进行传授.技能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伦理分析、道德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医生更好地作出临床决策,解决临床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道德难题.观念型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抽象的哲学思辨和道德思考能力,这是因为医学伦理学属于伦理学,而伦理学则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它基本上属于观念型的研究范式.美德型教学则旨在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和职业精神,这种观念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医学伦理学的中心.然而这四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各有利弊,且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知识型教学虽然向学生传授了某些确定的知识点,但这些看似确定的东西却往往是未经反省的,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死记硬背的假象.技能型教学较好地抓住了医学伦理知识的技术性特点,但仍然需要将这种技能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道德难题.观念型教学虽然抓住了医学伦理的哲学性质,但容易陷入抽象的思辨,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而美德型教学虽然符合人们对于医学职业的朴素认知,然而它不仅面临着美德是否可教的理论难题,而且面临如何去培养医学生美德的实践难题.在目前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中,最有效的路径是选择综合性的授课方式,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产生较好的预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历史、理论与伦理"人文教育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结合德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背景,从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本科阶段的人文教育入手,用案例法详细介绍了乌尔姆大学"医学历史、理论与伦理"课程的五大模块.该课程通过教授更"科学"的人文学科,努力弥合医学中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鸿沟,帮助医学生培养思辨能力,成为能够给予温暖人文关怀的全面发展的医生.乌尔姆大学四维教学法生动地体现出德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特点:理论和方法优先于细节知识,同时侧重医学史和医学伦理学中的里程碑事件.对中国医学人文教育有如下启示:课程设置,采用四维法,将范式、话语、社会系统、宇宙学作为教学指导手段;内容选择,坚持医学历史、理论与伦理学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与多样化,结合国情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通过各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考核,坚持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紧密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物医学科技伦理原则与规则的关系思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厘清伦理原则与规则的关系是推动科技伦理正当治理的关键.伦理原则与规则作为科技伦理的两个基本要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伦理原则是伦理规则制定的基础和方向;伦理规则是遵循伦理原则的最直接表达,是提高伦理治理效果的有效手段,其中,伦理准则是普适性较强的通用标准规则.通过对伦理原则与伦理准则的关系辨析,提出科技伦理原则在伦理规则中的表现方式及合理运用,以推动国家生物医学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药物认知增强剂使用的伦理思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提升专注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健康人群以"超说明书用药"方式摄入延缓衰老或修复脑损伤造成的认知能力衰退的药品.该种认知增强技术的应用需要通过"伦理之前"的技术可行性审核和"技术之后"的生命伦理辨析才能初步确认其道德容许性.目前针对药物认知增强剂使用的担忧主要来自新药的疗效与风险尚不明确、市场主导下的药物获取渠道难以管控,以及亟待完善的社会规范.因此,当下药物认知增强技术的合理应用需强化政府对个体和商业力量的监管,重视经验数据的获取,以及科研机构对用药风险性的进一步研究与科学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