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之经:道家的养生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道家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养生哲学理论,称为"卫生之经",主要包括养气、养神、虚静、寡欲 4 个方面.本文以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为主要研究参照点,详细分析了道家养生观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对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启示意义,认为人不仅应该按照自然之道的方式来养生,而且要坚持一种自然无为的价值观,按照自然的原则来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看待生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出生入死":庄子的生死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庄子对生命与生死的认知和思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世界.庄子以一种"出生入死"的方式来思考生命,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生死观,包括生死物化观、生死命定观、生死一体观、生死俱善观、生死顺化观及生死通达观六个方面.他的生死观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层次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辨力量.庄子的生死观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生命伦理的终极关怀,以"道法自然"的方式来看待生老病死与养生之道,从而超越西方狭隘的生物医学伦理研究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管子》"气一元论"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管子》一书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一元论"思想,吸收庄子"道""气"一体思想,提出了"道-气"一元论宇宙观,即《管子》"气一元论";进而分气为"精"(清气)与"形"(浊气)."道-气一元论"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着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天地生人,以成其形"思想的影响,对阴阳理论的影响,对精、气、神理论的影响,以及对形神一体观的影响四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无极哲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历代无极思想的探索,发现易学、《老子》、《庄子》和诸多佛经里有很多理论实际上都是在论述“有无共存互化,正反离合,隐而有序”的“无极态”,发现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在顶端上是一致的、互通的,“同归而殊途”.遂提出了“无极哲学”,并就“无极哲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思想、逆返无极的方法及其“无极哲学”的意义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庄子的医学哲学论心病、身病与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庄子的医学哲学主要体现在“道”与身病、心病的关联上.庄子认为阴阳二气的失和导致疾病产生,疾病的产生无非内外二因,外在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外因,身体机能的衰弱与良好的心态被打破是内因.不良的心灵状态所导致的心病,是产生身体疾病的主要原因.虽然阴阳二气在体内的和谐流转时而遭受阻遏,但“道”太和万物、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永恒存在,把握到“道”的精神的体道者与“道”合一,所拥有的德性也摆脱了疾病所造成的烦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瘿病与气、火、痰瘀、虚关系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指出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外科正宗·瘿瘤论》认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指出瘿瘤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指出瘿又称瘿气、影袋,多因气血凝滞,日久渐结而成.由此看来,历代对瘿病的认识与气、火、痰瘀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帝内经》"真气"本根论思想形成脉络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真气是《黄帝内经》气学本根论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与历史渊源."真"字本义指"珍珠在贝中逐渐凝聚成形"的过程,从而引申表达为"朴素、未经雕饰的本性".战国道家著作《道德经》《庄子》最早在论述本根论思想时大量使用"真"字,成为真气的哲学起源;又在战国末期"道气合一"思潮影响下,"真"字哲学内涵与气论完成了理论融合.现存最早的"真气"复合词出现于西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继承道家对"真"的本根性认识,并补充了真气在个体生命活动各方面的具体体现,建立起真气本根论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杨文辉教授三才单式针法的传承与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阐述杨文辉教授(以下简称杨老)三才单式针法的学术思想,促进三才单式针法的传承和发展.[方法]以“三才”的理论为依据,总结杨老三才单式针法的学术思想,并通过列举庄子齐教授运用三才单式针法结合飞经走气治疗痛症的临床验案,体现庄师对杨老的三才针法临床运用的继承与创新.[结果]三才单式针法是杨老多年临床经验的凝聚,其特点是通过辨证虚实,选取穴位层次中天、人、地其中一部,再进行相应的补泻手法.庄师认为痛症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以气血不足为本,瘀血阻滞为标,临证时将三才单式针法与飞经走气相结合,依据证的虚实进行针对性补泻,同时减轻飞经走气的刺激量.所举验案辨为气虚血瘀证,治法以行气活血、补益气血为主,庄师既继承杨老三才单式针法的特色,又发挥飞经走气治疗痛症的优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庄师将杨老三才单式针法与飞经走气相结合,治疗痛症思路独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庄子生死观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哲学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其对于生死问题的阐释有着独到的见解.庄子以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论点为其生死观的内在依据,提出"贵生""重生""善死""乐死"等观点并最终引向其"生死齐一"的辨证生死观.临终关怀作为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医学事业,受我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影响面临诸多伦理困境.而庄子所追求的与道合一、不生不死的"逍遥"境界,恰对于破除有关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具有一定的哲学启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孙思邈养生理论精髓之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有相当大的篇幅包含了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本文从节情以养德性、节欲以颐心身、节名利以除烦恼三方面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所载的关于性情调摄、饮食药饵、居处起居、卫生环境、房事等诸多方面的养生内容以及名利观做了概括总结,并以《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等典籍为依据,对根植于先秦道家思想的孙思邈养生理论做了源流探析,其养生思想虽博大精深,但其精髓可用一个"节"字概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