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宁疗护课程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生死观与职业规划影响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课程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医学生)生死观与职业规划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师范大学21名选修安宁疗护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学后进行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对所得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和提炼主题。结果:安宁疗护课程促进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死观,包括触发对死亡的思考、提升与他人沟通死亡的信心、接受死亡准备相关行为、感悟生命价值。安宁疗护课程拓宽医学生职业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包括感知职业的多元角色功能、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结论:安宁疗护课程可帮助医学生树立积极生死观、深化职业认知,从而对职业规划更加清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生实习前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护生实习前的死亡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制定死亡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6月,选取安徽省8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在读学生22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225名护生实习前DAP-R总分为(88.03±14.81)分,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学历、在家中讨论死亡时的气氛、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护生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528、5.130、2.684;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在家庭中讨论死亡时的气氛、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护生实习前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 P<0.05),能解释总变异的7.8%。 结论:安徽省8家医学院校的护生实习前死亡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应根据死亡态度情况制定死亡教育课程,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死亡教育,培养护生正确的生死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历患者死亡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整合护生对临床经历患者死亡事件的认知与体验。方法:本文为Meta整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历患者死亡事件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归纳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提炼出67个研究结果,归纳类似结果为12个新的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护生的消极情感与改变、护生的积极情感与改变、经历患者死亡过程中存在的内在与外在挑战、护生采取多种策略应对患者死亡。结论:经历临床死亡事件会给护生带来双重情感体验及改变,临床和学校教育者应引导其形成正向生死观与价值观,及时给予健康教育与支持,不断提高护生的临床死亡应对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安宁疗护工作者死亡教育框架设计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死亡教育是培养安宁疗护工作者死亡素养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应对安宁疗护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和死亡焦虑问题.将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作为参照理论,以中国文化为教育底色,可以构建出符合我国本土文化情境的安宁疗护工作者死亡教育框架.具体的死亡教育框架由"直面死亡问题""幻灭""发现死亡意义""塑造生死观"和"承诺"五个阶段构成,在每个阶段都匹配了操作化的教育方法.以此丰富我国的死亡教育研究,实现提高安宁疗护工作者工作能力并维护其身心健康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死亡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对死亡的认知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最大差异选样,从不同文化层次进行抽样,资料饱和后再增加2例,最终纳入1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所得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及主题分析法,编码采用手工编码和Nvivo 12软件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的死亡认知归纳为:回避死亡;被动的应对死亡,表现为应对死亡的无力感、无助感;对死亡过程未知性、不可预见性充满恐惧感;优死的需求在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身体少受痛苦,心理上主要表现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家人关爱与陪伴的渴求;欠和睦的家庭关系、薄弱的家庭经济、争强好胜的性格特质、身体状况的好坏和年纪的大小是影响老年人死亡态度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应在社区开展死亡教育,引导老年人关注"优死",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打破死亡的神秘色彩,减轻老年人应对死亡的自我感受负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ICU护士道德困境心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系统评价ICU护士道德困境的心理感受和真实经历,旨在为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NE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有关ICU护士道德困境的心理感受和真实经历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制订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现象学研究、7篇描述性质性研究.提炼出27个研究结果,归纳成8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①道德困境的内外缘由,包括生死观念矛盾、优逝理念参差、临床决策冲突、组织支持不足;②道德困境的渐进影响,包括加重消极情绪负担、滋生职业认同偏倚;③道德困境的应对策略,包括积极自我调试、寻求多元支持.结论 亟需普及患者及家属科学生死观,深化优逝理念,缓和医护患决策冲突;关注ICU护士负性的情绪状态,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改善ICU护士自我调适途径,给予多元组织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2 15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探索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2 152人的安宁疗护态度平均得分为(66.63±9.05)分.不同性别构成、年龄、健康状况、专业、年级、安宁疗护教育接受情况及是否独生子女、学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等医学生的安宁疗护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接受安宁疗护教育均是影响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因素.鉴于此,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并行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多举措引导医学生直视生命末期的尊严之痛,多维度强化安宁疗护分层次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扎根理论的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在濒临死亡情境下,对 26 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开放编码、关联编码及选择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检测、比较、概念化及类属化,并围绕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进行理论编码.结果显示,构建了扎根于原始资料的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新利他主义动机心理模型,形成了正确生死观构筑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认识基础、追寻意义存在构建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心理特征及利他主义新理念成为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三条新理论,对诠释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行为具有一定参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论临终者关系生命中的死亡价值建构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通过阐述当今中国死亡价值日渐消解所致苦难,指明死亡价值建构的重要性,挖掘中华传统生死观的底蕴,探讨死亡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将关系生命理念引入安宁疗护领域,将其与中华传统生死观对话,总结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临终者关系生命向度,并分析关系生命对于临终者死亡价值建构的意义;基于此,聚焦安宁疗护领域,探讨如何通过维护临终者关系生命来帮助其建构死亡价值,以期为构筑和发展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安宁疗护照护体系贡献理论和实践智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出生入死":庄子的生死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庄子对生命与生死的认知和思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世界.庄子以一种"出生入死"的方式来思考生命,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生死观,包括生死物化观、生死命定观、生死一体观、生死俱善观、生死顺化观及生死通达观六个方面.他的生死观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层次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辨力量.庄子的生死观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生命伦理的终极关怀,以"道法自然"的方式来看待生老病死与养生之道,从而超越西方狭隘的生物医学伦理研究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