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钳保留原位方法娩出胎头且会阴不侧切母婴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在低位产钳助产中,采用产钳保留原位方法娩出胎头且会阴不侧切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3 年4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阴道分娩行低位产钳术且会阴不侧切产妇6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取出产钳时间不同分为产钳保留原位方法娩出胎头组(观察组,37 例)和提早取出产钳方法娩出胎头组(对照组,26 例),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两组产妇均无肩难产和会阴Ⅳ度裂伤.两组的会阴裂伤程度、阴道裂伤、阴道血肿、子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分娩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全部活产,产钳助产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和死亡,新生儿钳痕、颜面部擦伤和轻度窒息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保留原位较提早取出产钳方法娩出胎头应用于会阴不侧切,不增加会阴损伤,不增加相关母婴并发症,是一项实用且安全的临床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0例经第二产程中评估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研究组采用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产程、助产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为(9.23±0.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4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5.23±7.83)min、(17.73±2.17)h,与对照组的(76.19±8.02)min、(17.29±2.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及出生后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都是有效的阴道助产方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从而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但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的操作较为简便,能旋转胎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较小,临床医生更易操作及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产钳在头位困难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产钳在头位困难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因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或过度肥胖致胎头娩出困难.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钳助产.记录两组新生儿娩出时间、出生1 min 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及头面部损伤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情况.结果 所有胎儿顺利娩出,观察组新生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头面部损伤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择期剖宫产术中如为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及过度肥胖孕妇,应用产钳助娩胎头不仅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而且大大降低胎儿及产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位产钳助产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三维/实时三维容积超声评估低位产钳助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产钳助产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通过低位产钳助产分娩后女性3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入组患者相关因素匹配选择同时期正常阴道分娩产妇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三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别在静息、Valsalva及提肛三个状态采集图像.进行残余尿、膀胱颈移动度、官颈最低点、盆膈裂孔面积大小及观察肛提肌完整性的相关参数的测量.结果 病例组中残余尿增多、膀胱颈移动度增大、盆膈裂孔增大发生率分别为3.2%、25.8%、38.7%,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3.2%、19.4%、3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子宫脱垂、肛提肌不同程度撕裂发生率分别为19.4%、38.7%,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率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8).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是引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三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脱垂、肛提肌撕裂发生率可对盆底功能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及时诊断并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70例改良产钳助产的母婴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改良产钳助产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情况,探讨提高产钳助产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270例双人配合的低位或出口产钳助产患者为产钳组,随机选取同期270例头位顺产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母婴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近期并发症包括严重会阴裂伤、产后出血、阴道血肿、宫颈裂伤、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远期并发症包括性交痛、尿失禁、大便失禁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胎头血肿、骨折、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新生儿皮肤擦伤率2.96%,对照组没有皮肤擦伤发生(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远期不良结局.结论 加强助产人员产钳以及会阴保护配合技巧的培训,与术者相互配合对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钳助产质量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位产钳伴会阴侧切与不伴会阴侧切结局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低位产钳术伴会阴侧切与不伴会阴侧切对产妇和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侧切分为低位产钳伴会阴侧切组(会阴侧切组)399例和低位产钳组147例,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结局.结果 低位产钳伴会阴侧切术组比不侧切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均为二度会阴损伤(100.0%),低位产钳组中有38.8% (57/147)发生了二度会阴损伤,其他产妇会阴完整或轻度撕裂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应用抗生素的例数较低位产钳组多,分别为76.1% (303/399)和67.3% (99/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前的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17.51±10.03) g/L和(116.27±9.29) g/L,产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侧切组低于低位产钳组,分别为(97.53±12.75) g/L和(104.32±11.2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分娩行产钳术时行会阴侧切者比不侧切者有更多的会阴损伤,增加了产妇失血量和抗生素的应用比例,因此不提倡产钳助产时常规会阴侧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创低位产钳术对母婴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脑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无创低位产钳术对母婴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行无创低位产钳术自然分娩的产妇12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会阴裂伤程度、会阴疼痛情况以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脑血流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无Ⅳ度会阴裂伤,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4±0.2)分,对照组(9.1±0.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9,P=0.113).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新生儿并发发生率为3%,两组之间无差异(χ2=0.212,P=0.645).两组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以及脉动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低位产钳术能改善母婴结局,对新生儿脑血流无不良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养血助产汤联合理气行血针法在低位及出口难产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助产汤联合理气行血针法在低位及出口难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低位及出口难产产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低位或出口产钳助产术,治疗组实施中医针药结合(益气养血助产汤+理气行血针法)助产技术.对比两组产程时间、母体损伤率、产后出血量、围产儿损伤率、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结果 (1)产程时间: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2)母体损伤率:治疗组母体损伤率12.20%低于对照组39.02%(P<0.05);(3)母体产后出血量:治疗组母体产后2 h与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4)围产儿损伤率:治疗组围产儿损伤率4.88%低于对照组34.15%(P<0.05);(5)新生儿Apgar评分:治疗组新生儿出生1 min、出生5 min及出生10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血助产汤联合理气行血针法可促进低位及出口难产产妇产程进展,降低母婴损伤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且有利于改善母婴健康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三维超声评估低位产钳助产对初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三维超声评估低位产钳助产对初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08例,根据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46例低位产钳助产者为产钳助产组,62例剖宫产者为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3、6个月三维超声检查盆底肌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助产组的处置决策至分娩时间、操作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3.52±3.65)min、(18.21±3.54)min、(60.21±15.84)mL、(2.52±0.55)d,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40.25±12.21)min、(31.07±9.71)min、(140.23±40.15)mL、(3.69±1.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为4.35%、2.17%,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14.52%、11.29%),产钳助产组产后1 min Apgar评分为(9.69±0.33)分,高于剖宫产组[(9.2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产钳助产组的盆膈裂孔增大、肛提肌撕裂、肛门括约肌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产钳助产组的盆底肌损伤发生率均较产后3个月时明显降低(P<0.05),且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术较剖宫产术可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但可能增加产后早期盆底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中应用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产妇围产期指标及新生儿预后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在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时分别应用低位产钳术和剖宫产术对产妇围产期指标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阴道试产且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低位产钳术组(n=65)和剖宫产术组(n=55).比较两组产妇围产期指标(包括第二产程时间、胎儿头部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及新生儿预后结局.结果 低位产钳术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141.26±18.33)min vs.(152.02±19.11)min]、胎儿头部娩出时间[(6.14±0.89)min vs.(7.87±1.02)min]、产时出血量[(151.34±36.58)mL vs.(226.71±45.84)mL]、产后出血量[(177.52±41.55)mL vs.(231.35±56.80)mL]和住院时间[(3.94±0.88)d vs.(7.02±1.1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3.82±0.69)kg vs.(3.84±0.71)kg]、1 min Apgar评分[(9.11±1.02)分vs.(9.09±0.98)分]、5 min Apgar评分[(9.45±1.36)分vs.(9.51±1.38)分]和脐带血pH值[(7.16±0.64)vs.(7.09±0.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产钳术组新生儿酸中毒、头皮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08%、1.54%,明显低于剖宫产术组的14.55%、1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1.54%vs.7.27%)、新生儿死亡(0 vs.1.82%)、皮肤损伤(1.54%vs.9.09%)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产钳术助产可有效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妇产时和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等不良预后风险,既可有效处置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也可降低剖宫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