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原新生儿医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尽管我国新生儿的诊疗和救治水平全面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地区间的发展仍不平衡,特别是在低气压、缺氧的高海拔地区规范开展新生儿医学临床工作和研究极具挑战。目前对于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生存状况和疾病评价等方面尚缺乏基线数据和相关规范。因此,推动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不仅有助于建立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的医疗临床规范和标准化管理,同时也将为国家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原环境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癫痫的易感性、发作频率和药物疗效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差异,可能与患者所处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高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高原环境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目前关于高原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就高原环境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高原环境下癫痫发作的真实情况及发病机制,从而为高原癫痫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氧环境下帕金森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帕金森病是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亦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以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有研究证明,帕金森病患者更易患骨质疏松,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低氧环境可能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及并发症,其可能机制为缺氧阻断成骨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研究显示,高海拔地区缺氧、低气压、日光照射强和饮食等因素可能与帕金森病、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就低氧环境下帕金森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气象和空气污染物对原发性气胸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气象和空气污染物对原发性气胸(PSP)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PSP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同时期气象和空气污染物资料。比较各季节的气象和空气污染物特征,根据PSP发病时间分为无PSP发病天和有PSP发病天2组,比较2组气象和空气污染物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气象和空气污染物对PSP发病的影响。结果:50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有325例PSP患者,其中男274例(84.3%),女51例(15.7%)。PSP夏季高发,聚集天发病19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0.0%。平均气压、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降水量、PM2.5、PM 10、O 3、CO、SO 2、NO 2浓度在各季节分布不同( P值均<0.01)。与无PSP发病天组比较,有PSP发病天组平均气压( Z=-3.374, P=0.001)、NO 2浓度( Z=-2.539, P=0.011)较低,O 3浓度( Z=-3.271, P=0.001)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气压降低为PSP发病的危险因素( OR=0.763,95% CI:0.607~0.960, P=0.021)。 结论:PSP发病有聚集性,与低气压有一定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特有种大理白前对高寒环境的形态适应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8
高寒草甸具有辐射强、低气压、风大、昼夜温度骤变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特征,为了探讨中国特有种大理白前(Cynanchum forrestii)对高寒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川西南九龙县高寒草甸(海拔3 100~3 500 m)的大理白前为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大理白前的形态解剖特征,并采用TCC法分析了花粉和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大理白前的叶、茎、花均被有丰富的单列细胞组成的表皮毛;叶片和茎的表皮角质层较厚;叶的气孔较大而下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茎表皮细胞小、细胞壁厚,皮层由7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细胞内储藏有丰富的物质,维管柱所占比例较大,木射线数量较多,髓部发达且储藏物质丰富;根维管组织发达,皮层细胞储藏有丰富的物质;种子和花粉活力较高、合生花冠、合蕊柱、种子具有种毛,以及种皮厚而坚硬等特征为提高繁殖效率提供了保障.上述结果表明,大理白前具有一整套适应高寒环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使其保持较高的抗辐射、抗旱和抗寒能力,为大理白前在高寒环境中成功生存和繁衍奠定了结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高原患者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高原环境中,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逐渐降低,人体吸入的氧气难以扩散到肺毛细血管中.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特征显示,动脉血氧分压直到海拔2500 m以上才显著下降,因此医学上将2500 m作为高原的界限[1].长期生活在高海拔低氧、低气压环境中的人群,机体会激活参与氧气运输、血管生长和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基因编码程序,从而产生独特的神经、呼吸、循环和血液等系统改变[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姜黄素在低压低氧环境下对机体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高海拔低压低氧环境威胁着急进和久居高原汉族人群的身体健康,预防因低压低氧引起的急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姜黄素是中药姜黄根茎中提取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有大量细胞与动物研究显示,姜黄素在低压低氧环境下对组织器官和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但其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低压低氧环境下姜黄素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为其进一步在极端地区实验/试验和未来在健康食品、药品方向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及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广州市2012-2020年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与气压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究广州市不同气压水平暴露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影响,为提高公众对于高气压暴露后的风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收集2012-2020年广州市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每日发病数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与气压的关联,进一步评估不同性别、年龄段人群在不同气压水平暴露后的风险.结果 2012-2020年累计报告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共18 587例,其中男童11 662例(62.7%),6~<24月龄儿童构成比最高(67.7%,12 582例).DLNM结果显示,极端高气压天气暴露当天,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风险最高(RR=1.50,95%CI=1.24~1.82,P<0.05),且影响可持续28 d;低气压的暴露后2周内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风险较低(P值均<0.05).极端高压天气期间,女童的发病风险(RR=3.31,95%CI=1.46~7.49,P<0.05)高于男童(RR=1.98,95%CI=0.96~4.07,P>0.05).不同年龄亚组中,在所观测气压最大值暴露后,24~<60月龄儿童发病风险最高(RR=3.36,95%CI=1.27~8.89,P<0.05).结论 广州高气压的暴露会增加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风险.未来应提高公众对于高气压暴露后的风险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白藜芦醇对低压低氧诱导大鼠牙槽骨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研究低气压缺氧环境对牙槽骨的损伤及白藜芦醇抗牙槽骨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低压低氧组(hypoxia)和白黎芦醇干预组(Res),每组12只.采用低压氧舱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制备大鼠高原低氧模型,白藜芦醇干预组使用400 mg/kg白藜芦醇进行灌胃,常氧组和低压低氧组使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对照.各组处理9w后进行动物安乐死并采集骨样本,通过Micro-CT、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观察牙槽骨骨组织显微结构及成骨破骨分化情况.结果 Micro-CT及HE染色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大鼠下颌第一磨牙根分歧下方骨小梁变少且稀疏,牙根之间骨质破坏严重,BV/TV和Tb.N降低,Tb.Sp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压低氧组相比,白藜芦醇干预组大鼠骨小梁变化均趋于正常,BV/TV和Tb.N升高,Tb.Sp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组相比,白藜芦醇干预组大鼠BV/TV和Tb.N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TRAP、HIF-1α阳性染色区域显著增加(P<0.01),OCN阳性染色区域减少(P<0.05),Runx2、PHD2阳性染色区域显著减少(P<0.01);与低压低氧组相比,白藜芦醇干预组TRAP、HIF-1α阳性染色区域显著减少(P<0.01),OCN阳性染色区域增加(P<0.05),而趋近于常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2阳性染色区域显著增加(P<0.01),而较低于常氧组(P<0.05),PHD2阳性染色区域显著增加(P<0.01),而显著低于常氧组(P<0.01).结论 本研究初步验证了低氧低压环境可能导致大鼠牙槽骨产生与股骨类似的骨代谢紊乱,继而可能引发颌骨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对于口腔种植及牙周疾病等牙槽骨缺损相关治疗有所影响.白藜芦醇通过促进骨形成及减缓骨吸收,可有效对抗高原缺氧环境诱导的下颌骨骨质疏松,潜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高寒缺氧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质疏松 (O P ) 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全身性疾病之一 ,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系统骨病[1 ] .O P会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 ,从而四肢、脊柱等部位的骨折风险增加 ,并引起致残及致死率增高[2 ] .高原地区因海拔高 ,气候寒冷 ,低气压导致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低 ,因此会对人体的骨质产生一定影响[3 ] .有研究表明 ,高原地区的居民骨量丢失现象显著 ,其 OP发生要比平原地区人群提前[4 ] .缺氧会对骨组织代谢带来很大影响 ,导致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易促进OP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分析高寒缺氧与 OP 相关的血清钙(C a2+ ) 浓度及骨吸收指标: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 和尿脱氧吡啶啉 (DPD) 的变化情况 ,探讨高寒缺氧与OP的相关性 ,为OP的防治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