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泡灌洗液RASSF1A及SHOX2甲基化联合径向超声特征对肺结节性质鉴别诊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检测肺泡灌洗液中大鼠肉瘤(rat sarcoma,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family 1 isoform A, RASSF1A)和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rt stature homeobox 2, SHOX2)甲基化联合径向超声特征对肺结节性质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9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恶性肺结节54例为观察组,良性肺结节36例为对照组,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及RASSF1A、SHOX2基因甲基化检测,比较两组甲基化阳性率,分析肺泡灌洗液甲基化检测对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临床特征、径向超声特征及甲基化指标中筛选预测因子,构建恶性肺结节预测模型。结果:观察组RASSF1A阳性22例(40.74%)高于对照组1例(2.78%)(P<0.01)、SHOX2阳性25例(46.30%)高于对照组2例(5.56%)(P<0.01)、RASSF1A及SHOX2两者阳性14例(25.93%)高于对照组1例(2.78%)(P<0.05)、RASSF1A或SHOX2阳性33例(61.11%)高于对照组2例(5.56%)(P<0.01);RASSF1A或SHOX2阳性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61.11%、特异性94.44%。RASSF1A或SHOX2阳性33例(61.11%)高于肺泡灌洗液细胞学阳性17例(31.48%)(P<0.05);RASSF1A或SHOX2阳性联合肺泡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72.22%;观察组径向超声特征中边缘连续比率81.40%、内部回声不均匀比率83.72%及低回声影比率72.09%高于对照组40.00%、40.00%、45.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基因甲基化、径向超声特征边缘连续及内部回声不均匀为预测恶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86。结论:RASSF1A联合SHOX2甲基化检测肺泡灌洗液用于恶性肺结节诊断具有价值,RASSF1A及SHOX2甲基化联合径向超声特征对肺结节性质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as相关区域家族10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RASSF)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RASSF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RASSF10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石蜡组织和血液中RASSF10蛋白表达,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SPCA-1中RASSF10 mRNA及蛋白(z=21.38、33.14,均 P<0.05)、在 NCI-H157 中 RASSF10 mRNA 及蛋白(z=56.73、56.34,均 P<0.05)均低于非肿瘤细胞株.MSP 发现RASSF10在SPCA-1和NCI-H157细胞株启动子区甲基化,用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后,RASSF10在SPCA-1和NCI-H157细胞株中mRNA和蛋白(t=18.14、56.13,均P<0.05)的表达增加.RASSF10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组织中和血清中RASSF10的低表达密切相关(x2=19.271、4.831,均P<0.05).预后多因素分析石蜡组织中RASSF10表达(HR=0.508,P<0.05)和N分期(HR=1.839,P<0.001)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RASSF10表达与肿瘤直径(x2=4.787,P<0.05)、气道内播散(=15.618,P<0.001)和N分期(x2=11.588,P<0.01)密切相关.结论:RASSF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降低,与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是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ET2抑制剂衣康酸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抑制剂衣康酸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分别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1、5 μmol/L衣康酸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确定可用的衣康酸浓度,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衣康酸对细胞5-羟甲基胞嘧啶(5hmC)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细胞计数、MTS检测衣康酸对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衣康酸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衣康酸处理对细胞增殖、迁移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qPCR检测衣康酸对细胞增殖、迁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5 μmol/L衣康酸处理细胞对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影响,且可抑制5hmC表达水平(P<0.05).细胞计数和MTS结果表明,衣康酸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约58%,P<0.05),增强细胞活性(增加约42%,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衣康酸增强细胞迁移(增加约55%,P<0.05).甲基化特异性qPCR结果表明,衣康酸处理明显促进p21和PTEN启动子甲基化(P<0.05).qPCR结果表明,衣康酸明显抑制p21和PTEN表达水平(P<0.05).结论 衣康酸通过抑制p21和PTEN的5hmC水平降低其表达,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衰老积累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衰老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复杂的多因素生物学过程,它表现为正常生理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下降.机体衰老过程中会发生DNA甲基化整体水平的降低,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的异常修饰,染色质重塑导致的DNA损伤和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等表观遗传学改变.随着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积累,基因表达或染色体稳定性发生可遗传的变化,从而诱导肿瘤相关基因的活化或抑制,驱动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衰老导致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述衰老与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基于表观遗传学治疗肿瘤提供新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C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异质核糖核蛋白C(HNRNPC)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食管癌中HNRNPC的表达水平与其他m6A甲基化酶家族成员的相关性.采用组织芯片和多色荧光染色技术研究在114例食管癌组织和6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NRNPC的表达,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并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生存分析.应用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HNRNPC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TCGA和GTEx数据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HNRNPC与部分m6A甲基化酶家族分子明显相关.经多色荧光染色和成像分析,证实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C阳性上皮细胞的比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男性患者中HNRNPC高表达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x2=5.290,P<0.05).食管癌组织中HNRNPC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优于高表达患者(P>0.05),TCGA数据分析表明HNRNPC低表达患者的OS显著优于高表达患者(P<0.01).基于TCGA数据库进行的功能富集分析显示,HNRNPC主要参与核分裂、染色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食管癌组织中HNRNPC的表达水平与部分免疫细胞亚群浸润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HNRNPC上调表达提示其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抑制前列腺癌进展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FAM107A)调控缺氧诱导因子3A(H1F3A)对前列腺癌(PCa)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分析.体外培养人PCa细胞PC-3,采用反转录病毒稳定转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验证HIF3A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焦磷酸测序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细胞功能试验验证对PCa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差异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结果 生信分析提示FAM107A基因在PCa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Gleason评分(GS)越高,FAM107A表达量越低(P<0.01).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过表达 FAM107A会抑制 PCa 细胞的迁移(C4-2:0.337±8.930 比 29.334±2.651,t=-7.260,P<0.05;PC-3:18.672±10.494 比 52.043±3.512,t=-6.024,P<0.05)、侵袭(DU145:117.703±12.845 比 242.303±21.401,t=10.273,P<0.05;PC-3:51.674±9.502 比 139.303±13.394,t=16.025,P<0.05),促进凋亡(17.180±0.700 比 0.527±0.121,t=40.600,P<0.05).细胞周期实验表明oe-FAM107A-ENZ组细胞G1期比例高于对照组(80.410±0.786比35.583±0.714,t=73.130,P<0.05),S 期比例低于对照组(11.233±0.374 比 38.747±1.809,t=25.790,P<0.05),细胞分裂被阻滞在S期.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组的DNM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77±0.032 比 0.900±0.026,t=25.93,P<0.05),HIF3A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657±0.040 比0.523±0.043,t=4.041,P<0.05).sh-FAM107A-5-aza 组的 HIF3A 的表达量明显恢复(0.550±0.020比0.427±0.067,t=3.073,P<0.05).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时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773±0.095 比 0.307±0.046,t=7.683,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80±0.060 比 0.733±0.045,t=8.154,P<0.05),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47±0.107 比 0.700±0.040,t=5.361,P<0.05).结论 FAM107A高表达可抑制HIF3A启动子甲基化促进其表达,进而抑制PCa的迁移、侵袭,是PCa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NA甲基转移酶-1通过甲基化修饰调控脑胶质瘤中迁移调控蛋白1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脑胶质瘤相关转录组测序(mRNA-seq)数据、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迁移调控蛋白1(SHTN1)进行生存分析、临床相关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慢病毒转染构建DNMT1稳定低表达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以DNMT1-NC为对照,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SHTN1 mRNA水平,以验证DNMT1与SHTN1的表达相关性;BSAS测序验证DNMT1对SHTN1的甲基化调控作用,采用Kruskall-Wallis检验比较每个CpG位点甲基化差异.结果 SHTN1高表达组脑胶质瘤患者生存优于低表达组(P<0.05);SHTN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并且SHTN1在不同脑胶质瘤WHO分级和不同病理亚型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脑胶质瘤中SHTN1与DNMT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体外实验DNMT1敲减组中SHTN1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251:敲减组SHTN1表达丰度高于对照组(1.692比1.000,P<0.01);U87:敲减组SHTN1表达丰度高于对照组(1.420比1.002,P<0.05)].BSAS测序验证SHTN1的3个CpG位点在DNMT1敲减组的甲基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 SHTN1的低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DNMT1能通过DNA甲基化作用调控SHTN1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对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抑制及SPG20基因甲基化调节作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对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痉挛性截瘫-20(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对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活力,筛选得到SGI-1027最佳作用浓度为7.5 μmol/L,作为后续实验的作用浓度.将A549细胞分为SGI-1027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SGI-1027组培养基中加入SGI-1027培养,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DMSO培养.两组培养48 h时,采用划痕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SPG20 mRNA,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细胞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DNMT3b、SPG20蛋白.结果 培养48 h时,与DMSO组比较,SGI-1027组细胞迁移距离小、穿膜细胞数少(P均<0.05).与DMSO组比较,SGI-1027组DNMT3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SPG20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SGI-1027组SPG20基因甲基化率较DMSO组降低(P<0.05).结论 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可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降低细胞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SGI-1027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内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进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次化疗前外周血甲基化透明质酸酶2水平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初次化疗前外周血甲基化透明质酸酶2(HYAL2)水平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9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根治性手术后行辅助化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于初次化疗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经X-tile 3.6.1软件确定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不同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对Ⅱ~Ⅲ期直肠癌患者DFS和OS的预测效能。结果:9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初次化疗前外周血甲基化HYAL2水平(45.13 ± 12.13)%,用X-tile 3.6.1软件确定其评估OS的最佳临界值为43.18%。其中,初次化疗前外周血甲基化HYAL2水平高表达(≥43.18%)66例,低表达(<43.18%)32例。肿瘤长径和TNM分期是影响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的因素( P<0.05);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是影响Ⅱ~Ⅲ期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 0.451和1.697,95% CI 0.204~1.001和0.309~2.787, P<0.05);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是影响Ⅱ~Ⅲ期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 1.027,95% CI 0.146~1.943, 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甲基化HYAL2水平低表达患者中位OS和DFS明显长于外周血HYAL2水平高表达患者(29个月比21个月和26个月比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 = 12.57和8.66,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预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O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95% CI 0.801~0.938),特异度和灵敏度为65.67%和99.45%;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预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DFS的AUC为0.847(95% CI 0.760~0.913),特异度和灵敏度为62.90%和97.22%。 结论:初次化疗前外周血甲基化HYAL2表达水平是影响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elta样典型Notch配体3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Delta样典型Notch配体3(DLL3)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而探索其在脑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CGGA)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集及其匹配的临床数据,其中数据集1包含325例样本,数据集2包含693例样本。应用R软件分析DLL3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不同分子分型脑胶质瘤的表达模式,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验证DLL3蛋白在不同WHO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DLL3不同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与DLL3表达相关的基因。采用功能富集分析方法分析与DLL3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数据集1中,DLL3的表达随着WHO级别的升高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DLL3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IDH野生型患者( P<0.001);DLL3在IDH野生型患者中的表达量低于IDH突变型且染色体1p/19q共缺失患者和IDH突变型且染色体1p/19q非共缺失患者( P<0.001);DLL3在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非甲基化患者( P<0.00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验证DLL3表达随着WHO级别的升高而下调( P<0.01);DLL3的上述结果在数据集2中得到相似结果。在两个数据集中,DLL3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患者(均 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WHO Ⅲ级: HR=2.861,95% CI:1.910~4.287;Ⅳ级: HR=4.655,95% CI:3.010~7.199)、染色体1p/19q共缺失( HR=0.439,95% CI:0.293~0.657)以及DLL3高表达( HR=0.593,95% CI:0.427~0.823)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01)。与DLL3表达相关的基因有661个(| r|≥0.4,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DLL3可能与脑胶质瘤患者的轴突发生、突触组织、负向调控神经系统发育等功能相关。 结论:随着脑胶质瘤病理学级别的升高,DLL3的表达水平下调;DLL3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和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