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饮食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但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未知.目的 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 月的关于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 16项随机对照试验,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能够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 0.17 mmol/L(95%CI=-0.24~-0.10 mmol/L,P<0.000 01).持续6个月以下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使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0.25 mmol/L(95%CI=-0.33~-0.17 mmol/L,P<0.000 01);12~23 个月组三酰甘油降低 0.15 mmol/L(95%CI=-0.29~-0.01 mmol/L,P=0.04).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09 mmol/L(95%CI=0.07~0.10 mmol/L,P<0.000 0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10 mmol/L(95%CI=0.02~0.17 mmol/L,P=0.01).结论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总体影响在 6 个月以下和 6~11 个月时更加有利,但 2 年后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显著影响,其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龄老年人肌少症与膳食摄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 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 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 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 β=-0.290, OR=0.748,95% CI:0.569~0.984, P<0.05)和脂肪量减少( β=-2.673, OR=0.069,95% CI:0.010~0.488, 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 β=0.739, OR=2.094,95% CI:1.219~3.597, P<0.01)有关。 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饮食模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全球主要的健康负担,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饮食结构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均衡饮食实现减重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石。现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限能量平衡膳食、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西方饮食、动物性食物饮食、传统饮食及其他饮食模式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总结讨论,梳理各饮食结构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或诱发作用,以及各饮食结构存在的、有待加以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酮饮食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酮饮食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饮食结构,通过模拟饥饿状态,肝脏代谢脂肪酸产生酮体提供能量,并具有抗炎等作用。生酮饮食现已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从生酮饮食抑制病原微生物,调整肠道菌群,减轻疼痛和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氧化应激等方面,阐述其抗炎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潜艇某部官兵航海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潜艇官兵航海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参加某次航海任务的某部潜艇官兵分别于航行前1 d及航行第15天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潜艇官兵航海疲劳状况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一般情况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航龄、压力情况、运动情况、靠港期间吸烟情况、饮食情况、每天工作总时长、每天最大连续工作时长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数目等;采用疲劳量表-14(FS-14)评价潜艇官兵的航海疲劳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潜艇官兵的航海睡眠质量。结果:在航行前1 d,共68名艇员参与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88.2%。在航行第15天,对问卷有效的60人再次发放同一份问卷进行调查。航行前1 d,潜艇官兵的FS-14得分为(5.57±3.01)分,与我国正常人群得分[(5.50±3.0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航行第15天时FS-14得分为(6.85±3.83)分,高于我国正常人群得分及航行前1 d得分(均 P<0.01)。航行前1 d潜艇官兵的疲劳发生率为36.67%(22/60),航行第15天疲劳发生率为58.3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运动、靠港期间吸烟、发酵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取、压力、环境中不利因素数目、每天工作总时长、每天最大连续工作时长以及PSQI总分等9个因素与FS-14总得分有关(均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多的运动 、较多的发酵饮食摄入及较短的每天工作总时长为航海疲劳的保护因素(均 P<0.05),过大的压力、每天较长的连续工作时长、环境中不利因素多及睡眠质量低为航海疲劳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潜艇某部官兵长航期间疲劳发生率高,靠港期间吸烟多、压力大、每天连续工作时间长、环境中不利因素多、睡眠质量差者疲劳较重,经常运动、摄入较多发酵类食物、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每天工作总时长短者疲劳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型糖尿病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作为1型糖尿病(T1DM)的辅助疗法,在近几年备受关注,但其确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有限的文献报道了LCD对控制T1DM患者血糖及其并发症,调节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有重要作用。本文从LCD模式对血糖的控制、不良反应以及对肠道菌群调节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与LCD相关的T1DM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重管理的未来:饮食模式与个性化营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减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使得中国面临肥胖这样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患者的目标是达到并保持适宜体重,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多种饮食模式均可能成功减重,当前广为推荐的减重饮食模式包括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地中海饮食和间歇性禁食,但如何作出精准选择依然存在困难。伴随着营养基因组、表观遗传组和微生物组等各类组学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个体特征的精准体重管理有了实现可能。未来可从以下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个性化体重管理饮食干预模式的可行性和长期治疗效果;开展体重管理精准营养研究,整合营养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宏基因组数据设计更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并通过精准监测数据优化个体对饮食干预的反应;关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实现精准营养指导肥胖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酮饮食干预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合并过敏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得以诊断。遗传代谢病治疗原则为限制代谢受阻底物的摄入,降低有害产物的蓄积,补充生成不足的产物。遗传代谢疾病多发生氨基酸及肽类代谢障碍、脂质和脂蛋白代谢障碍、脂肪酸和酮体代谢障碍、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及其他代谢障碍。因此临床营养治疗该类疾病,需严格调整营养素比例。其中饮食治疗一直是主要营养治疗方法之一。该文报道1例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合并过敏的患儿进行全程营养管理,介绍生酮饮食治疗与疾病的相关性和如何具体实施饮食管理。以此探讨个体化饮食疗法对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疾病改善预后、保障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遗传代谢病的饮食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质谱技术、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得以诊断。遗传代谢病治疗原则为限制代谢受阻底物的摄入,降低有害产物的蓄积,补充生成不足的产物。饮食治疗是许多遗传代谢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出发点为限制代谢障碍底物的摄入,补充合成不足的产物或替代能源以绕过缺陷途径,目的为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医学配方营养食品投入生产和使用,饮食治疗的可及性及依从性提高,越来越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现主要针对相对常见的遗传代谢病的饮食治疗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血糖指数饮食在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酮饮食(KD)治疗癫痫已有百年历史,但因其制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较复杂,随着抗癫痫药物的出现,此治疗方式在一段时间内被忽视;由于药物治疗癫痫的机制存在局限性,而癫痫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年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发病率未随着药物的发展有所改善。KD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癫痫和神经保护作用,对于难治性癫痫也有明显效果,所以KD再次被重视。经典KD脂肪含量高,操作较繁琐,当培训不够精细时,很多患者不能理解和合格操作。为了改善传统KD的弊端,又出现更接近正常饮食结构、耐受性好的改良KD,即低血糖指数饮食(LGIT),这种饮食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所放宽,制餐简约,口感较前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现就LGIT在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机制、临床应用效果及适应证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