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成人盲及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人人群中盲及低视力患病情况,计算现阶段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21年6—1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抽取10个调查点,对其中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和裂隙灯显微镜下眼部情况检查。对盲及低视力人群的相关眼病白内障、眼外伤、屈光不正、弱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葡萄膜炎、神经性疾病、不明原因性眼底病及其他眼病进行统计,对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人群中单、双眼盲及单、双眼低视力患病率采用 χ2检验,并评估分析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结果::调查应检6 145人,实际检查5 721人,受检率达93.10%;年龄为(64.3±13.5)岁;男性2 558人(44.70%),女性3 163人(55.30%)。170人(2.97%)诊断为盲,其中146人(2.55%)为单眼盲,24人(0.42 %)为双眼盲;285人(4.98%)诊断为低视力,其中226人(3.95%)为单眼低视力,59人(1.03%)为双眼低视力。盲及低视力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χ2=461.74, P<0.001);随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χ2=425.60, P<0.001);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 P=0.727);年收入≥10 000元人群患病率较年收入<10 000元人群明显降低( χ2=79.72, P<0.001)。盲和低视力人群中排在前4位的眼部疾病分别是白内障、眼外伤、不明原因眼底病、屈光不正。 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人的盲及低视力患病率较高,其中白内障仍是宁夏地区防盲工作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度近视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度近视是全世界低视力和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有着日渐严峻的形势,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高度近视动物模型和患者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功能蛋白质,以期获得与高度近视相关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为探索高度近视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高度近视的临床特点、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及策略、高度近视蛋白质组学在模型动物眼组织和患者血液、晶状体、房水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高度近视研究中的突出优势和已有成果,从功能蛋白视角探索高度近视的病理机制,为开发具有治疗价值的特异性分子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黄斑病变低视力患者康复训练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各类眼底疾病晚期造成的黄斑病变是导致低视力的常见病因。目前的医学技术难以逆转黄斑功能的丧失,因此有助于改善视觉系统、利用残余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黄斑中心凹损伤并不意味着整个视网膜功能受损,中心凹旁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视网膜区域可以充当旁中心注视的作用。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只有对这些潜在的旁中心注视点采取适当的训练才有可能形成稳定的旁中心注视,完成视觉系统的功能重塑,从而有效地利用残余视功能。2021年我国已经发表了低视力康复临床指南,为了加强疾病的精准管理,制定专门针对黄斑病变低视力患者的视觉训练标准操作流程,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并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形成此共识(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号:PREPARE-2023CN199),供眼科临床医师、视光医师及康复医师等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规范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仍是目前ROP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ROP提供了新方法。但其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的把控仍存在诸多不当和偏差,导致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上的泛化和滥用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外ROP相关研究,对治疗指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客观评价,以期同道严控ROP治疗指征,科学、严谨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造福于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网膜优选位点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斑病变通常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伴随固视稳定性显著降低,导致精细视觉、阅读,甚至人脸识别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确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逆转萎缩性黄斑病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但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可自发在功能尚可的旁中心视网膜形成偏心注视以缓解中心暗点的视觉干扰,该位点被称为视网膜优选位点(PRL);然而,自然形成的PRL通常不是视功能康复的最佳视网膜位点,部分患者需要偏心注视训练进行PRL重定位实现更佳的视觉康复。目前基于生物反馈的偏心注视训练已被证实可稳定自然形成的PRL或诱导形成新的PRL,实现黄斑病变患者的低视力康复;然而关于PR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定位特征及偏心注视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均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PRL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包括PRL的形成特点、PRL形成的理论基础、PRL的定位特点、PRL重定位的临床效果及相关评估指标;并综述了黄斑病变导致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基于偏心注视训练的低视力康复训练方案和疗效,以期为临床上中心视力丧失患者的低视力康复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低视力康复临床指南(2021)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个性化多媒体技术指导的居家护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个性化多媒体技术指导的居家护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0例眼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指导,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期间脱落2例(3.33%),对照组脱落4例(6.67%)。干预后,两组的ESCA总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PANAS正性情绪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LVQO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个性化多媒体技术进行眼科疾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管理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视高度近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中严重威胁眼健康的慢性疾病,高度近视的防控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同时积极采用最新的眼底影像学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近视预测模型,精准开展高度近视眼健康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低低视力和盲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功能评估与重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虚拟现实(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三维场景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感官信息。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VR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视力、调节功能、立体视等视功能评估方面,VR结合红外眼动跟踪、双眼分视、人机交互等技术能够完全控制呈现给用户的画面,为实现个性化、自动化诊断提供了可能,并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在斜视、弱视诊疗方面,VR再结合其环境沉浸性、三维成像等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画面,减少了斜视眼位测量、弱视眼间抑制量化上的检测技术难度;并可以通过模仿斜视聚散训练、弱视知觉训练等范式,提高斜视正位训练、弱视知觉训练和立体视训练的趣味性和依从性。增强现实技术与计算机生成的视觉增强、全息成像、三维音频提示和自适应光学相结合,可有效弥补低视力人群的视觉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近视防控领域,VR技术的利弊目前尚有争议,但仍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视功能评估与重建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医工融合在眼科诊疗领域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DR所导致的盲和低视力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则是由于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所致的视网膜增厚,主要影响中心视力。随着超广角眼底成像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眼底检查诊疗技术的长足发展,DR和DME的诊断评估手段得以不断完善和便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基于影像学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帮助指导治疗决策和判断预后。近年来,DR和DME的治疗手段变得更为丰富,除经典的激光光凝治疗以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现已成为累及黄斑中心DME治疗的一线方案;此外,眼内缓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微脉冲激光等,也被证明对DME有效。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与手术的联合治疗、药物和激光光凝的联合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眼科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与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基于循证医学修订》。本指南将有助于规范我国DR的预防、筛查、转诊、干预、全身管理和患者教育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