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系,并从该角度筛查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并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91例作为病例组,另以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19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不孕、妊娠并发症史、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末次妊娠年龄以及妊娠时长(以月计)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特定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末次妊娠年龄等因素作为最终回归方程变量,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比分别为1.052、1.127、5.971和0.803(P<0.05).结论 有特定妊娠并发症史是患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末次妊娠年龄越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cra无导线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且具备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植入适应证的心律失常患者41例.其中因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1例(再植入LP组),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0例(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释放次数、X线曝光时间、起搏参数、并发症等数据.随访两组植入1、3、6及12个月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起搏器植入部位为中高位室间隔.再植入LP组男性15例(71.4%),平均年龄(72.5±19.1)岁.首次植入LP组男性12例(60%),平均年龄(60.8±8.4)岁.再植入LP组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在手术时间、释放≤ 2次比例、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之间均无差异(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在1、3、6及12个月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可行,传统起搏器因感染并发症移除后更换无导线起搏器亦同样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糖管理、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脘穴,给予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疗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3d、7d的肠鸣音次数;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胃潴留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 28d再入院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d、7d每隔 4h评估并记录 1 次胃潴留情况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d评定CRP、PCT、APACHE Ⅱ评分,并电话随访 28d再入院情况.结果 最终治疗组 44 例和对照组有 43 例完成干预.两组治疗前肠鸣音次数和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两组肠鸣音次数逐渐增多,胃潴留量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后 3d和 7d肠鸣音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次/min:治疗 3d为 4.49(4.23,4.74)比 3.07(2.80,3.33),治疗 7d为 4.79(4.49,5.10)比 3.36(3.06,3.66),均P<0.01],胃潴留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治疗 3d为 20.93(9.22,32.64)比 53.52(41.16,65.88),治疗后 7d为 3.72(0.17,7.28)比 31.59(24.87,38.31),均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25.67±9.99 比 33.64±11.30,P<0.01);治疗后 7d,治疗组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mg/L):45.97(35.68,56.26)比 77.30(57.20,97.38),PCT(μg/L):0.94(0.56,1.31)比 2.73(1.36,4.09),APACHE Ⅱ评分(分):24.11±7.01 比 28.06±9.25,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7.05±70.76 比 168.83±136.62,ICU住院时间(d):7.58±3.72 比 9.70±5.15,均P<0.05],住院费用和 28d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元):80337.89±36483.72 比 109100.24±87080.84,28 d再入院率:9.1%(4/44)比 27.9%(12/43),均P<0.05].结论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为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住院次数相关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住院次数相关的疾病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安贞医院住院并确诊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1 738例,根据患者自述既往住院的次数将其分为多次住院组(518例)和首次住院组(1220例),比较两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合并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此类患者住院次数相关的疾病因素.结果:多次住院组与首次住院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心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次住院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的比例高于首次住院组[(80.7%vs.72.8%)、(45.9%vs.37.2%)、(19.7%vs.12.7%)、(11.8%vs.8.4%)、(23.7%vs.15.9%)、(5.0%vs.2.7%)],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低于首次住院组(73.6%vs.8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是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次住院相关的疾病因素(均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是与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次住院相关的疾病因素,要加强患者出院后此类合并症的长期随诊和管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藻酸盐与医用组织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PICC穿刺止血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藻酸盐与医用组织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止血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穿刺点应用藻酸盐敷料,观察组在穿刺点涂抹医用组织胶治疗,观察2组穿刺点渗血情况、换药次数及导管位移情况、局部感染情况,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置管后,研究组渗血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 d内,研究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P=0.017);研究组置管后24 h内、24-72 h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后导管移位率2.94%(1/34)、局部感染率5.88%(2/34),低于对照组的 11.76%(4/34)、23.53%(8/34)(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 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藻酸盐敷料,医用组织胶能更有效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PICC穿刺点渗血,减少置管后换药次数,并能避免导管移位,降低局部感染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血管超声仪对儿童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血管超声仪对儿童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病区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超声仪确定血管直径和深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法依据临床经验评估血管,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两组患儿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置管成功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并分析观察组患儿静脉直径与首次穿刺成功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37/50),平均穿刺次数及平均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儿测得的静脉直径为0.11~0.52 cm,平均(0.32±0.15)cm,其中患儿静脉直径≥0.30 cm组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1.11%,41/45),显著高于静脉直径<0.30 cm组(2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测量儿童静脉直径后进行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可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颅脑创伤(TBI)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1例TBI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ICP将患者分为ICP监测组(93例)和ICP未监测组(2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开颅手术率、输血总量、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的使用量及时间、检查转运次数、总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93例ICP监测患者无一例发生与ICP置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与ICP未监测组比较,ICP监测组患者的开颅手术率低[30.1%(28/93)对比46.2%(96/208)],输血总量低,输注甘露醇及高渗盐水的总量少、输注时间短,检查转运次数少,电解质紊乱[14.0%(13/93)对比29.3%(61/208)]和肾功能不全[8.6%(8/93)对比18.8%(39/208)]的发生率低,总住院天数[(18.7±6.0)d对比(21.3±7.5)d]少,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损伤部位手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时间为(7.5±2.4)个月(6~12个月),两组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ICP监测组的病死率低于ICP未监测组[6.5%(6/93)对比14.9%(31/208), P=0.039]。 结论:TBI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ICP监测,更有利于ICP的管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次经阴道穿刺抽吸腹水对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次经阴道穿刺抽吸腹水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中心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行助孕取卵术后发生重度OHSS并经阴道穿刺抽吸腹水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腹水抽吸次数不同分为单次抽吸组( n=116)和多次抽吸组( n=70)。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补液、扩容及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补液总量、白蛋白及低分子肝素用药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多次抽吸组腹水抽液总量[(6.89±1.24)L]明显高于单次抽吸组[(3.09±0.6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单次抽吸组补液总量[(12 965.52±3 796.29)mL]、白蛋白输入量[(131.77±45.38)g]及低分子肝素注射总量[(53 017.24±12 629.84)U]与多次抽吸组[(9 485.71±3 470.34)mL、(94.57±47.91)g、(38 071.43±12 490.37)U]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多次抽吸组住院时间[(8.01±2.66)d]明显短于单次抽吸组[(10.81±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次抽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次抽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抽吸次数不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OR=0.593(95% CI=0.134~2.623), P=0.491],白蛋白用量和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OR=0.868(95% CI=0.757~0.996), P=0.043; OR=0.389(95% CI=0.154~0.979), P=0.045]。 结论:经阴道多次穿刺抽吸腹水对于合并反复张力性腹水的重度OHSS患者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用药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美多芭和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HBO治疗。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手部计时运动实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评价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Keypoint 4c肌诱发电位仪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大脑皮质区静息阈值(RMT)、皮质静止期(CS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研究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RMT、CL、CSP、CMCT明显提高(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提高( 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研究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上述指标明显提高( P<0.05)。 结论: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单独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更好地激发大脑皮质区域的运动诱发电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及认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尘肺患者疫苗接种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2019年5月住院并完成出院后1年随访的尘肺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住院次数、吸烟状态、是否合并慢阻肺等资料。随访其出院后近1年收入,共同居住人数,流感、肺炎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影响接种决策的主要原因。对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获知途径和未接种原因进行占比分析。结果: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共474例,其中合并慢阻肺96例(20.3%);尘肺病患者的流感、肺炎疫苗知晓率为13.1%(62/474),1年内疫苗接种率为7.6%(36/474);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1年内疫苗接种率为8.3%(8/96)。接种疫苗的正相关因素有多次住院、≥3人居住及合并慢阻肺, OR(95% CI)值分别为10.49(2.39~46.08)、5.17(1.08~24.72)和2.59(1.11~6.07)。疫苗接种获知途径主要为医生推荐(86.1%)。 结论: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流感、肺炎疫苗接种率低;医生宣教为患者获知的主要途径,需加强尘肺科医生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