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9年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研2010—2019年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北京市开展人类ART的机构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共收集到8家机构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389 978个ART治疗周期的随访结果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 367个ART周期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0.87/万;其中循环系统畸形最常见。流产周期发生出生缺陷的年均增速(108.36%)略高于分娩周期(103.77%)。人工授精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23.15/万)与体外受精技术(105.23/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7)。 结论:近10年,北京市8家生殖中心ART助孕后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分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少精子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少精子症作为男性不育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指射出体外的精液中精子总数(或精子浓度)低于正常生育力男性精液检查参考值下限。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委会生殖男科学组组织专家编写,从少精子症的病因、诊断流程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基于2次及以上精液检测结果的分级标准;推荐进行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查、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测(疑似遗传因素)等明确少精子症的病因;推荐针对少精子症病因的治疗(激素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精道内镜手术等)、抗氧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经上述常规治疗手段无效时,合理选择宫腔内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方案)。本共识可为从事生殖医学、男科学的专业医务人员提供专家咨询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助孕对子代出生缺陷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助孕出生的子代出生缺陷情况,为精液冷冻在辅助生殖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及PubMed数据库截止至2019年10月1日所有收录的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行辅助生殖中有关子代出生缺陷的文献资料,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13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3 398例,出生缺陷率为1.09%(95% CI=0.85%~1.32%),低于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发布的检测数据(1.53%, P<0.001)。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组出生缺陷率为1.06%(95% CI=0.78%~1.35%),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为0.60%(95% CI=0.03%~1.22%),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为1.35%(95% CI=0.06%~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85)。出生缺陷类别中,以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和变形、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等。 结论:使用精子库冷冻精液助孕未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女性稽留流产绒毛组织各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与自然妊娠(natural conception, NC)受孕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各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及分类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637例稽留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根据受孕方式将患者分为ART组和NC组,再根据采用不同的ART助孕方式进一步将ART组分为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AIH)、体外授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三组。通过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检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和染色体数目的异常。 结果:637例稽留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测结果中,染色体CNVs和数目正常的绒毛组织占样本总例数的45.2%(288/637),染色体CNVs和数目异常的绒毛组织占样本总例数的54.8%(349/637)。其中CNVs占比3.8%(14/637),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比52.5%(335/637)。ART组与NC组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9.2%(226/382)、51.0%(130/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AIH组、IVF组、ICSI组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2.1%(25/48)、58.9%(146/248)、64.0%(55/86),与NC组相比,IVF组和ICSI组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有升高趋势,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08)。 结论:总体ART助孕不增加女性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但IVF/ICSI助孕较自然受孕及AIH助孕,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有增高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接种新冠疫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临床妊娠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对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间在北京市市属12家人类辅助生殖机构接受ART治疗的17 611个周期的调查,分析患者的接种新冠疫苗情况及ART的临床妊娠率。结果:接受ART治疗男、女双方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分别为58.83%(10 361/17 611)和41.46%(7 301/17 611);80.88%(5 864/7 250)的夫妇因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没有完成接种。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是否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影响人工授精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人工授精双方全程接种的临床妊娠率为10.74%(100/931),双方均未接种为11.10%(206/1 8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76),校正后的 OR=0.96,95% CI:0.74~1.24, P=0.766。体外受精双方全程接种的临床妊娠率为41.88%(2 450/5 850),双方均未接种为40.92%(1 815/4 43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0),校正后的 OR=1.02,95% CI:0.94~1.11, P=0.578。 结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影响ART治疗的妊娠率。有助孕需求的育龄人群疫苗接种率偏低,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影响及对后疫情时代的提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对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影响;探讨后疫情时代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质控重点,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提示。方法: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北京市属12个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执业点,分别在2019和2020年1月1日至4月30日的辅助生殖技术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2020年1~4月,北京市属12家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机构总门诊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4.4%。2020年1~4月,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和解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1.7%、20.5%、38.4%和45.9%,与2019年1~4月(11.6%、23.1%、40.3%、46.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71、 P=0.469、 P=0.195和 P=0.881)。 结论:COVID-19疫情影响下,北京市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量明显下降,但服务质量保持稳定。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建议临床和胚胎实验室应进行分层质控分析;为控制感染风险,应准确把握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助孕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着丝点抗体阳性患者体外受精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通过观察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自然试孕结局,探讨此类患者的生育策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且有抗核抗体(ANA)谱检查结果的39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CA结果将所纳入患者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进行1∶3配对,分别比较两组体外受精的胚胎结局;并采用自身对照分析不同授精方法和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对结局的影响;对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失败后的自然试孕和疾病进展进行随访.结果:ACA阳性患者34例,占总病例数的0.86%,占ANA阳性体外受精患者数的2.51%.无论是接受常规体外受精(c-IVF)还是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ACA阳性组卵母细胞成熟度和受精情况均与ACA阴性组有明显差异(均P<0.01),且ACA阳性组授精后第三日(D3)次优胚数和D3优胚数均减少(均P<0.05).5例ACA阳性患者自身ICSI周期相比c-IVF周期双原核(2PN)率未提高(P>0.05),D3优胚数和D3次优胚数减少(均P<0.05).12例ACA阳性患者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1~2个月后再行c-IVF/ICSI,用药前后获卵和受精情况均未改变(均P>0.05),2PN胚胎卵裂率改善(P<0.05).ACA阳性组与ACA阴性组移植胚胎数相近,但ACA阳性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CA阴性组(均P<0.05),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失败后尝试自然试孕或人工授精,共获临床妊娠7例.结论:血清ACA阳性会干扰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正常受精过程,使用ICSI和免疫抑制剂不能改善受精结局,但ACA阳性患者有可能获得自然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胰激肽原酶对男性因素人工授精反复失败转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PK)对因男性因素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反复失败后转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因男性因素在邯郸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UI助孕反复失败转行IVF-ET的86 对夫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 对.常规组夫妇中男性口服维生素E,100 mg/次,每日 3 次;观察组夫妇中男性口服PK,240 U/次,每日 3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精液量、精子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PR)、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行IVF-ET后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的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的精子浓度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精子浓度、总活力、PR、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液浓度、总活力、PR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治疗能显著改善精液参数,提高IVF-ET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可作为因男性因素行IUI反复失败患者行IVF-ET前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母体孕前体重指数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接受辅助生育技术(ART)治疗后母体孕前体重指数(BMI)对子痫前期(PE)发病风险的影响及其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以2020年9月-2022年8月于该院产科分娩并接受AR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及人工授精术)治疗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诊断为子痫前期(PE)患者149例为PE组(病例组),未被诊断为PE的患者868例为非PE组(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产妇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孕前身高、孕前体重、产次、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分娩方式、临床诊断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体孕前BMI与PE之间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有1 017名产妇符合标准纳入研究,56名(5.5%)女性孕前体重不足,288名(28.3%)女性超重,106名(10.4%)女性肥胖.单因素分析显示,PE组产妇孕前BMI高于非PE组(P<0.05),以孕前BMI正常组为参比,当BMI<18.5时,PE的危险性降低(P>0.05);当孕前BMI≥25时,PE的危险性随BMI的增长而升高(P<0.05),孕前BMI与PE危险度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线性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孕前BMI升高,PE的危险性增加,其中与正常BMI组比较,孕前BMI较低(BMI<18.5)的女性患PE的风险降低(OR=0.76,95%CI:0.26~2.25),而孕前超重(OR=1.67,95%CI:1.10~2.54,P<0.05)和肥胖(OR=2.99,95%CI:1.77~5.02)的女性患PE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接受ART治疗的产妇孕前BMI与PE有关联,母体孕前BMI与PE发病风险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孕前BMI越大,发生PE的危险性越高.这些发现支持了超重或肥胖女性在接受ART治疗前减肥的临床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胰激肽原酶治疗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反复失败患者IVF-ET助孕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反复失败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因男性因素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反复失败的1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行IVF-E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子质量、患者配偶的促排卵相关指标、胚胎体外发育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均升高,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精子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DF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配偶的Gn使用时间及用量、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以及获卵数、MⅡ卵数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鲜移植和冷冻移植的临床妊娠率(90.9%、75.7%)、总累积活产/继续妊娠(74.0%)均高于对照组(46.2%、58.6%、45.8%)(均P<0.05).结论:反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进行IVF-ET前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能够提高临床妊娠率,且治疗时间短、成本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