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评估与未来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比中国早约30年,对照了 1980-2035年期间日本65~74岁和75岁及以上人口的变化以及日本和中国老龄化率推移变化,作者对日本养老设施供需平衡的演变进行了研究,主要对2018年日本各地区每1 000人中75岁及以上人口拥有的养老设施床位数水平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各年龄段的地区人口结构和各年龄段使用养老设施的比例,研究了从2014-2018年养老设施床位的供应数量.研究发现预计到2025年后需要长期护理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迅速增加,如果继续保持过去的养老设施需求增加趋势,日本社会将需要继续建设养老设施.在中国,此类养老设施供需预测对于养老设施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价值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定期修正预测模型的同时,继续建立更高精度的模型非常重要.日本30年前的情况以及此后的变化对中国建立长期护理需求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政策回顾、方案比较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了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医疗需求,是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反哺".检索、回顾国家层面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文件,梳理现行政策文本的侧重点及不足.运用主题框架法和比较分析法,发现在涵盖申请开展特需条件、特需服务规模控制、特需服务收费标准、特需服务价格监管维度,各省份具体规定粗细有别.应加强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在制度设计上,要推广典型省份有益经验,完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方案;在实施环节,要按公布价格项目和控制规模提供特需服务,自主定价并备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济管理视角下的医疗市场效率机制分析——评《医疗服务市场效率的经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医疗服务也逐渐呈现出市场化特征.针对这一现状,经济管理学者开始对医疗市场的运作机制进行研究.2016年,由孙洛平,刘冬妍,王梦潇联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医疗服务市场效率的经济分析》一书.全书从医疗市场与经济学的角度,对医疗服务市场的效率进行了量化分析,深入探讨了医疗服务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分工模式、垄断规则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作者还从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之比较入手,将其运用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分析,结合理论与实践,使本书内容极具说服力和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生育政策调整对北京市孕产服务供求关系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生育政策调整对北京市孕产服务供求关系的影响.方法:利用妇产科床位、卫生人员、常住育龄妇女等数据,分析机构密度、床位密度、医生密度、护士密度、床位利用率等统计指标.结果:生育政策调整初期北京市孕产服务总量充足,但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优质孕产服务短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远郊区优质孕产服务不足的现象更加突出,部分地区育龄妇女存在跨区就医现象.2017年-2020年,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北京市孕产服务需求将增加25%~26%,为此需要增加2276~2389张妇产科床位;优质孕产服务需求将增加31%,为此需要增加约1220张床位;朝阳、海淀、丰台、昌平等区符合生育政策且已经生育1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在北京市占58.9%,这4个区的孕产服务需求将明显增加.结论:北京市应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均衡资源分布,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医保政策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倾斜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湖北省改善医疗服务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湖北省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及就医体验现状,分析影响门诊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运用方差分析和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2016年湖北省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6年湖北省6家样本医院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为84.39%,比2016年全国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低2.95%.其中湖北省6家医院中满意度最高的医院为93.06%,最低的医院为69.03%. 2016年湖北省6家样本医院门诊患者在“就诊流程”维度的满意度为51.65%,在“就诊体验”维度的满意度为76.52%,在“就诊环境”维度的满意度为69.37%,在“整体评价”维度的满意度为71.08%.“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了多种渠道指导合理用药”“医护人员耐心询问病史、沟通病情”“医护人员耐心讲解治疗方案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我感到个人隐私受到了保护、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态度好”“我对本次接诊医生充分信任”“休息等候区提供饮水服务”为影响湖北省6家医院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就诊流程”是湖北省门诊患者满意度最低的维度,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诊流程效率,调节优质医疗服务供求关系,同时提供多种类型的门诊服务,进一步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的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分析——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实现分区管理是缓解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有利途径.基于供求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动态模型框架,并利用供给与需求的象限区划表征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在不同的尺度变换上,运用价值单量修正模型、INVEST生境质量模型、景观指数模型、生态韧性模型、熵权法等方法综合测度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求水平,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分区化;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解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和成因;数据分析借助ArcGIS可视化表示.研究发现;(1)闽三角城市群存在50%区域属于生态安全高供给失衡区,其中70%属漳州市境内;32.14%属于高需求失衡区,集中于市辖区与沿海地区;17.86%属于双维度失衡区;未存在单元位于双维度共赢区上.(2)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颇佳而需求滞后,城市群东南沿海区域与周边区域格局差异明显,供给(需求)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梯次增(减)的空间分异规律.(3)城市群尚处于生态安全库兹涅茨曲线的“两难阶段”,同时导致了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异质性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京津冀城市群能源供需与城市化的关系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城镇化发展加剧了城市对能源的消耗,进而加剧了能源供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已经成为限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充分发挥城市群的协同效应以减缓能源供需矛盾,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从地级市尺度系统地核算了2001-2015年能源供应和需求量,并采用ward聚类方法划分3种不同类型的能源供求特征,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能源供需特征差异.同时,以能源供需比值表示供需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能源供需与城市化的关系模式.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能源的供求特征及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一方面,从能源供给特征来看,年平均能源生产量较高的城市(天津市)能源产量由上升转变为平缓变化趋势,而低产城市(石家庄市)呈不稳定的变化趋势,两类城市平均能源产量相差2497.66万t标准煤;另一方面,从能源需求特征来看,北京、天津市等能源高耗城市能源消费近年来趋于下降趋势,而低耗型城市(沧州市)近年来呈波动变化,二者平均差值为4752.49万t标准煤;(2)基于能源供需比值,京津冀城市群所有城市均表现为能源供不应求,且不同城市能源供需缺口差异明显.其中,天津市能源供给能力最强,但其生产量却不及自身消费量的65%,而供给能力相对最弱的城市保定市,其能源需求几乎完全依赖外部能源供给;(3)城市能源供需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不完全一致.研究对能源供需模式与城市化模式不一致的城市,划分了先进型和滞后型两种关系模式.对于先进型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市、沧州市和廊坊市,它们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分析认为其能源开发利用相对集约;而属于滞后型的城市,包括唐山市、邯郸市和邢台市,其城市化水平偏低,分析认为这类城市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是城市群能源效率提升的重点.本研究旨在为今后的城市群能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北京市等能源相对集约型城市带动唐山市等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的城市,以提高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能源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转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城市在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限制着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概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城市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及社会生态问题等;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理论出发,分别从城市水供给和污水处置系统、消减城市废弃物排放、城市交通和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粮食系统供求关系、城市清洁能源系统等5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城市的转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城市自身的问题,也是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必须基于五个“转向”来研究和建立城市化与区域生态的耦合和协调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的直接影响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其间接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收入水平、商业保险和卫生政策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致使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决策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成功的价格决策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直接及间接因素,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探讨这些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对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能够为公立医院实现合理的自主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工具主义理念下医疗责任保险模式之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疗责任保险推行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以医疗责任保险为分析对象,考察医疗责任保险各主要利益主体之角色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而阐释医疗责任保险模式之构建原则以及在工具主义理念下各主要利益主体的各自定位.针对政府资助不足,保险方和医方供求不平衡,调解正义与效率失衡以及医学会鉴定欠缺中立等问题,唯有管制适当的政府、激励均衡的保险公司、公正裁判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以及鉴定中立的医学会的共同参与,调整策略,发展规则,相互牵制才能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和制度的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