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神门、三阴交腧穴演变探析穴位配伍治疗不寐机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腧穴的演变过程能够重现腧穴理论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神门、三阴交的穴名、位置、主治范围的演变,发现心经原穴经历了从大陵到兑骨再到神门的变化,其位置从"掌后两骨之间"变为"掌后兑骨之端",主治范围从"心疟病"扩大到能治疗诸多心系疾病和神志疾病;三阴交在腧穴演变过程中与"足太阴"穴融合,位置从"内踝上八寸"变为"内踝上三寸",成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治范围也从局部痛证扩大到肝、脾、肾三脏疾病.神门与三阴交配伍治疗不寐在穴名、位置、主治方面都有较高的契合度,形成了三阴交健脾养营、滋养肝肾,神门调血宁心、安神助眠的协同效应,是针灸临床治疗不寐的常用穴位配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陈日新"灸药结合协同增效"学术观点及其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陈日新教授在灸疗临床中发现许多阳气不足、寒湿内蕴或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的病症,仅采用单纯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通过热敏灸温补阳气与药物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故提出"多一分阳气,便多发挥一份药性"的灸药结合协同增效学术观点.基于此学术观点指导肿瘤康复,临床采用热敏灸联合免疫靶向或化疗等药物治疗,不仅获得明显的抑瘤效应,而且达到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效果.遵循"多一份阳气,便多发挥一份药性"的灸药结合协同增效规律,有望开辟一条灸药结合、提高疗效的临床肿瘤治疗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级诊疗体系和谐共生机制的理论探索与研究路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分级诊疗制度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制度,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挖掘分级诊疗体系供需侧多元主体和谐共生机制,促进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形成,已成为亟须回答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共命题。作者围绕当前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现实问题并基于文献综述发现的学术议题,以和谐管理理论与共生理论为指导,遵循"利益相关主体界定→和谐共生要素分析→和谐共生机制梳理→和谐共生效应阐释→和谐共生理论模型构建与验证"的逻辑思路,提出分级诊疗体系和谐共生机制形成的理论构想与未来研究路径,以期为学界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和谐共生机制铺设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互补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素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的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类降糖药物。此外,目前的研究表明,除了安全有效的降糖效应以外,SGLT2抑制剂在改善心血管结局方面具有明确的益处,然而机制研究还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能从保护心脏结构和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心血管高危因素等多个方面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效应修饰作用分析方法与案例解析系列(一):流行病学和经典Meta分析中的效应修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简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效应修饰作用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阐述效应修饰作用因子与混杂因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分析了效应修饰作用在流行病学原始研究及Meta分析中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图表展示了Meta分析中效应修饰作用可能出现的场景及其对应决策,旨在引起研究者对效应修饰作用的重视。本文通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这一实际案例展示经典Meta分析中如何识别和处理效应修饰作用,分别展示了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2种方法的分析思路和结果解读,并总结2种方法在探讨效应修饰作用方面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为未来研究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铁死亡在肿瘤放射生物学效应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新形式,表现为铁依赖性的、以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过氧化为特征的细胞死亡。最近研究发现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电离辐射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靶向铁死亡可与放射线协同发挥抑癌作用,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放射生物学的内涵,也为肿瘤放疗增敏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本篇综述对铁死亡的发生及防御进行系统总结,重点分析了铁死亡在肿瘤细胞放射生物学效应中的关键作用及铁死亡在放疗增敏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病变中的免疫细胞浸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RA滑膜病变中的免疫浸润细胞,为RA的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http://www.ncbi.nlm.nih.gov/geo)下载GSE77298、GSE55457和GSE1919三个基因表达数据集,Perl进行数据合并,R的"limma"进行批次矫正。在R中用"CIBERSORT"软件通过"e1071""parallel"和"preprocessCore"3个包获得22种免疫细胞对应RA滑膜组织样本和正常滑膜组织样本的表达矩阵。Perl筛选免疫细胞矩阵中 P<0.05的样本。R的"barplot"函数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 P<0.05的样本中的含量百分比。R的"pheatmap"包可视化热图,R的"corrplot"包绘制相关性热图。R的"vioplot"包通过wilcox检验绘制差异小提琴图。 结果: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表明,在 P<0.05的RA滑膜组织样本和正常滑膜组织样本中,初始B细胞和未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在RA滑膜组织中低表达,浆细胞、未活化的肥大细胞、M1巨噬细胞、记忆性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RA滑膜组织中高表达。研究还发现在同一样本中,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系数( r=0.91)最高,呈正相关,两者具有协同效应。在同一样本中,M0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的相关系数( r=-0.88)最低,呈负相关,两者具有拮抗作用。 结论:本研究发现的RA滑膜病变中的免疫浸润细胞为RA的机制研究及治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星状细胞和胰腺癌细胞在胰腺癌血管生成中作用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s)和胰腺癌细胞(PCCs)在胰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PSCs、PC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PSCs和(或)PCCs的上清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处理HUVEC;以仅加入内皮细胞完全培养液(C/E组)和仅加入DMEM/Ham's F12(D/F组)作为对照。观察指标:(1)不同条件下HUVECs的增殖。(2)不同条件下HUVECs的血管生成。(3)不同条件下HUVECs的迁移。(4)PSCs和PCCs上清液中MMP-2的表达水平。(5)MMP抑制剂GM6001对HUVECs迁移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1)不同条件下HUVECs的增殖。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掺入法检测HUVECs增殖结果显示:D/F组,不同浓度(25%、50%、75%、95%)PS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EdU结合率分别为12.4%±1.0%,24.5%±2.9%、25.3%±3.0%、22.8%±2.0%、22.9%±2.8%,上述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60, P<0.05)。不同浓度PS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EdU结合率分别与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F组,不同浓度(25%、50%、75%、95%)PC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EdU结合率分别为12.4%±1.0%,30.0%±3.2%、32.1%±1.0%、32.3%±3.5%、26.2%±5.6%,上述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93, P<0.05)。不同浓度PC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EdU结合率分别与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同条件下HUVECs的血管生成。D/F组、PS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血管生成的数量分别为(15.2±2.3)个、(49.7±3.2)个,血管总长度分别为(12.1±1.5)mm、(39.8±2.3)mm,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同条件下HUVECs的迁移。单细胞追踪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PSCs、PC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迁移速度均较D/F组增快,其增强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比例PSCs和PCCs单培养物理混合上清液以及PSCs和PCCs共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迁移速度均较D/F组增快,且共培养条件下迁移速度高于单培育物理混合条件,呈现出协同效应。(4)PSCs和PCCs上清液中MMP-2的表达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结果显示:MMP-2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PSCs和PCCs共培养上清液、PSCs单培养上清液、PSCs和PCCs单培养物理混合上清液、PCCs单培养上清液。(5)MMP抑制剂GM6001对HUVECs迁移的影响。单细胞示踪法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浓度(0、1、10、25 μmol/L)GM6001后,PS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迁移速度分别为(25.70±2.06)μm/h、(18.37±1.61)μm/h、(16.20±0.26)μm/h、(15.99±0.58)μm/h,上述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39, P<0.05)。加入1、10、25 μmol/L GM6001后PSCs单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迁移速度分别与未加入GM6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加入不同浓度(0、1、10、25 μmol/L)GM6001后,PSCs和PCCs共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迁移速度分别为(30.06±3.70)μm/h、(22.76±1.56)μm/h、(23.87±2.84)μm/h、(22.10±2.35)μm/h,上述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6, P<0.05)。加入1、10、25 μmol/L GM6001后PSCs和PCCs共培养上清液孵育HUVECs的迁移速度分别与未加入GM6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SCs和PCCs均能刺激体外培养的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PSCs和PCCs相互作用释放刺激内皮细胞重要因子MMP-2,从而增加血管生成的刺激活性和内皮细胞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