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供肝来源的临床实践与若干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我国器官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如何有效拓展供肝来源是目前移植界的主要研究方向。作者团队综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前沿学术成果及临床经验,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融合的新视域,从边缘性供肝多渠道拓展、移植外科技术多维度创新及异种器官替代多元化探索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目前供肝池拓展的主要策略,以期推动大队列构建、大数据融合及高质量的前沿研究,实现理论创新和临床转化,促进我国肝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活体肝移植的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全世界肝移植等待者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开展活体肝移植能相对缓解供肝数量不足,扩大肝移植供肝池。与经典肝移植比较,活体肝移植手术操作更加复杂和要求更加精细,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笔者回顾性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临床实践,针对活体肝移植供者筛选与评估、供肝选择、手术革新和肝癌治疗进行讨论,从而为缓解供肝短缺、改善受者预后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移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使用感染供者是扩大供者池的重要部分,目前趋势下能有效缓解供者利用率及器官需求的矛盾,且随着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制剂的出现,让使用感染供者的受者能够大大减少等待时间,同时减少进一步的脏器功能损害。对供者来源性感染的风险和对移植物预后影响的报道,目前尚缺乏可靠的系统性评估。本文就供者来源性感染的定义及感染病因、流行病学、治疗时间进行综述,并对供者筛查及管理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移植供体来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治疗手段,目前供肝来源短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通过开展活体肝移植,解决了部分供肝来源问题。然而尸体肝移植仍占供肝来源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包括手术方式和机械灌注等技术方法的创新,使得临床实现了"一肝多用"并增加了移植物生存率。"边缘供体"移植是一种可靠的扩大供体池的方法,这依赖相关人员对于供肝的评估和维护。本文将阐述肝移植的供体来源及扩大供体池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禁食前膳食摄入对 18F-FDG PET/CT显像生理性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禁食前膳食摄入对 18F-FDG生理性分布的影响,以提高 18F-FDG PET/CT图像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8例PET/CT受检者[男73例、女45例,年龄(58.4±13.4)岁]禁食前膳食摄入调查资料,包括膳食摄入总能量、3种产能营养素摄入量和供能比、食物原料种类及膳食性状,同时采集肝脏、纵隔血池及臀部肌肉的SUV max和SUV mean。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数据。 结果:118例受检者的空腹血糖为(5.36±1.01) mmol/L,禁食前膳食性状为普食、半流质、流质分别为42(35.59%)、72(61.02%)、4(3.39%)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5.46±18.27)%、(16.70±7.38)%、(27.72±14.53)%。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禁食前膳食摄入中蛋白质供能比是臀部肌肉SUV max( β=0.005, P=0.031)和SUV mean( β=0.003, P=0.042)的独立影响因素,膳食性状是纵隔血池SUV max( β=0.126, P=0.030)和SUV mean( β=0.197, P=0.002)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禁食前膳食摄入因素对 18F-FDG图像质量具有影响,其中蛋白质供能比是臀部肌肉SUV max和SUV mean的独立影响因素,膳食性状是纵隔血池SUV max和SUV mean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特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利用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选穴、刺灸法应用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灸治疗PHN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Excel2019建立针灸治疗PHN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0.10.1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37篇文献,提取262条针灸处方数据,涉及115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 432,使用频次前10位腧穴分别为阿是穴(214次)、夹脊穴(198次)、足三里(74次)、太冲(74次)、三阴交(66次)、合谷(65次)、阳陵泉(62次)、血海(60次)、支沟(53次)、曲池(5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阿是穴-夹脊穴.腧穴处方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和社团分析最终得到2个核心腧穴群.疗法分析显示,毫针针刺为针灸治疗PHN最常用的干预措施;证型-腧穴分析显示,PHN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经郁热、瘀血阻络与脾经湿热;补泻-腧穴分析显示,操作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PHN以局部取穴为主,常选用阿是穴、夹脊穴,注重与远端腧穴的配合,多根据不同证型取其表里经的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操作,常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刺络拔罐等疗法,可为针灸治疗PHN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外科住院患者肌少症评估量表的构建与信效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构建外科住院患者肌少症风险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外科住院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肌少症风险评估工具.[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量表的条目池,通过德尔菲法确定量表内容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量表条目权重并赋值,形成测试量表.采用测试量表对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的239例患者进行肌少症风险评估,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共对11名专家进行了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8、0.153(P<0.001).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外科住院患者肌少症风险评估量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9,各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为0.8~1.0,总内容效度(S-CVI)为0.99.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784%.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5%CI:0.666~0.813,P<0.001),诊断阈值为24分,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1.8%.[结论]构建的外科住院患者肌少症风险评估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外科住院患者发生肌少症风险的初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量十二正经原穴在各证型失眠患者中的热敏状态及经络虚实变化,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其十二经原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系数及不均衡点出现率,归纳总结其阳性穴位点,探究不同证型经络虚实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失眠患者中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为主,肝火扰心次之.测量值方面,心脾两虚证与肝火扰心证患者的原穴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京骨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型测量值的平均水平均高于肝火扰心型;热敏系数方面,两组的热敏系数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太冲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及冲阳穴热敏系数的平均水平高于肝火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失眠患者在太冲穴的热敏系数高于心脾两虚证;不均衡点出现率方面,两证型在腕骨、阳池、神门及冲阳穴的不均衡穴点出现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络的虚实改变上,心脾两虚证经络改变以虚寒为主,肝火扰心证以实热为主.结论:原穴的热敏状态可为探察经络虚实改变、辨别失眠证型及指导治疗选穴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预防性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预防性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8 例缓解期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 例,脱落 3 例)和对照组(29 例,脱落 4 例).观察组予"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治疗,穴取大椎、风府及双侧风池、供血等;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阿是穴、丝竹空、率谷、太阳等.两组均隔 1~2 d治疗 1 次,每周治疗 3 次,连续治疗 8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8 周后及治疗结束后 4 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 4、8 周后及治疗结束后 4 周(随访)计算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与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结果:治疗 4、8 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及头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随访时头痛发作天数及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 8 周后及随访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4、8 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患者MSQ功能障碍领域和情感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 8 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患者MSQ功能受限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MSQ功能受限领域、功能障碍领域和情感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 8 周后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及随访时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可减少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及疼痛强度,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以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器官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6/1
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器官作为一种边缘性器官已经被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中,在有效缓解器官短缺现况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但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愈逐渐成为现实,这也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成为器官移植供者奠定了基础.目前,在抗病毒药物的辅助治疗下,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实体器官移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因此,本文总结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肾脏、心脏、肺脏及肝脏等移植的研究现状,就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情况及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做一综述,探究丙型病毒性肝炎供者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可行性,以期为扩大器官移植供体池提供参考,减少终末期疾病患者器官移植的等待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