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抑郁症状的异质性发展轨迹及其与心理弹性和不安全依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考察初中生抑郁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及其与心理弹性和不安全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不安全依恋量表对932名初中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调查时间间隔1年,并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初中生抑郁症状分为四个亚群组:恒低风险组、恒高风险组、症状缓解组和风险上升组.②相较于恒低风险组,恒高风险组和症状缓解组中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而风险上升组中的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③心理弹性和不安全依恋分别是抑郁风险组的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结论:初中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具有明显的群体异质性,增强心理弹性和依恋安全性有助于降低初中生的抑郁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自我概念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该中介效应是否受到依恋安全性和不安全性的调节.方法:采用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和延长哀伤问卷对105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①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②依恋不安全性能调节上述中介过程,对依恋不安全性得分较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对依恋不安全性得分较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功能起完全中介效应.③依恋安全性对上述中介过程不发挥调节效应.结论:较高的依恋不安全性具有“破坏作用”,能够阻止失独者自我概念对自传体记忆功能的激活,使得自传体记忆功能的中介作用失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冲突、依恋安全性与患儿社交焦虑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冲突、依恋安全性与患儿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普陀区2所普通小学1 40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对经斯诺佩评估量表(SNAP-Ⅳ)筛查为阳性的儿童由精神科医师问诊,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标准确诊的103例ADHD患儿(ADHD组)及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10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采用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CPIC)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ADHD组SASC总分及其中害怕否定评价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CPIC中冲突强度、冲突频率、冲突解决、自我归因、冲突内容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父子KSS评分、母子K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ADHD组CPIC中父母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威胁、应对效能因子分与SASC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父子KSS评分、母子KSS评分与SASC分负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PIC中威胁因子和父亲KSS评分与患儿SASC评分相关(P均<0.01). 结论:父母冲突及亲子依恋可能是ADHD患儿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早期依恋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亲子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其中母亲的敏感性是影响母婴依恋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预测指标.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反映了儿童不同的内在工作模型,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市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测定重庆市某区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开展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在重庆市綦江区抽取5所中学和6所小学共6 073名调查对象,运用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中文版同伴依恋分量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安全依恋型学生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44.97±17.39)分,高于不安全依恋型学生的(136.45±17.75)分(t=18.90,P<0.01).安全依恋型学生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心理、社会、青春期4个维度得分[(30.40±5.11)(39.42±6.42)(53.45±7.99)(21.73±3.69)分]高于不安全依恋型的学生[(29.54±5.15)(37.87±6.66)(49.02±8.69)(20.02±3.60)分](t 值分别为6.51,9.12,20.66,18.26,P 值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伴依恋与青春期儿童生理、心理、社会、青春期4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0.28,0.03,0.05,0.14,0.05,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与生活质量总分及部分维度存在正相关,提高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依恋安全性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患儿并发焦虑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依恋安全性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童患儿并发焦虑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20年8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诊断为ADHD的男性患儿60例,采用患儿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价患儿的焦虑障碍,并根据结果分为焦虑组(28例)与非焦虑组(32例),采用自编的调查表详细记录患儿及父母的基本信息.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父母评定量表第4版(SNAP-Ⅳ)评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程度;采用依恋安全性量表(KSS)评价患儿对父母的依恋安全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ADHD症状与焦虑障碍及依恋安全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HD患儿出现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采用调节中介分析法分析影响ADHD患儿出现焦虑障碍的中介因素.结果 焦虑组患儿学习成绩、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及夫妻关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组注意缺陷得分及多动/冲动得分均高于非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及学校恐怖得分均高于非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组母子KSS得分及父子KSS得分均低于非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缺陷与多动/冲动呈正相关,与KSS母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动/冲动与KSS母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社交恐怖与KSS母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中介因素研究发现:多动/冲动可正向预测社交恐怖(回归系数=0.323,P<0.05);多动/冲动与KSS母子得分呈负相关(回归系数=-3.284,P<0.05);加入KSS母子得分以后多动/冲动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回归系数=0.197,P<0.05),且KSS母子得分对社交恐怖预测仍显著(回归系数=-0.039,P<0.05),中介效应为-0.126,占总效应的39.01%.结论 ADHD伴焦虑障碍男童父子及母子依恋安全性均明显降低,其中母子依恋感在男童ADHD多动/冲动症状与社交恐怖间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