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震"疏调气机"思想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归属中医学"阴阳毒"范畴.国医大师张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本虚标实之症,病因病机以肝脾肾虚为本,毒瘀血脉为标,且SLE患者普遍存在情志失调,应身心同治,提出"疏调气机,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自拟疏调生血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治法着眼于疏肝,健脾补肾并重,辅以解毒化瘀生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促进血小板再生等作用,可从各个环节调控SLE发展的相关生物过程,从而改善SLE症状、抑制SLE病情进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脾补肾解毒方调控JAK2/STAT3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解毒方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100、200、400、800、1 600、3 200 μg/ml健脾补肾解毒方)及西药组(2.5、5、10、20、40 μmol/L索拉非尼),采用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HCCLM3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健脾补肾解毒方醇提液100、800、1 600 μg/ml)、西药组(索拉非尼20 μmol/L)及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HCCLM3迁移情况。将HCCLM3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健脾补肾解毒方800 μg/ml)和联合组(健脾补肾解毒方800 μg/ml+索拉非尼20 μmol/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HCCLM细胞活力及迁移率降低( P<0.01或 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联合组JAK2蛋白表达低于中药组( P<0.05)。 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产生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文献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中医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中医辨治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录入信息,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及SPSS Modeler 18.1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0篇,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共计3 969例,运用处方111首,涉及中药206味。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脾,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常见,标实证以血瘀证为常见。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六味地黄汤、真武汤、补阳还五汤、参芪地黄汤等,较多运用具有补气或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黄芪是组方核心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关联规则54条。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多见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脾肾阳虚,标实常见血瘀、湿邪、浊毒。现代中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同时重视健脾补肾、利湿解毒。黄芪、当归、丹参、茯苓、山药、山萸肉、大黄、泽泻为该期基本用药,体现了“气血水同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脾补肾解毒方通过JAK2/STAT3通路抑制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解毒方通过JAK2/STAT3通路对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8只。中药组灌胃健脾补肾解毒方醇提物0.68 mg/ml,联合组灌胃索拉非尼混悬液3.5 mg/ml加健脾补肾解毒方醇提物0.68 mg/ml,1次/d,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体积、瘤重、小鼠体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CCLM3皮下移植瘤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钙黏蛋白E(E-cadherin)、钙黏蛋白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平均瘤重降低( P<0.05),皮下移植瘤组织JAK2、STAT3、p-JAK2、p-STAT3、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 P<0.05),E-cadherin表达升高( P<0.05)。 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对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活化,从而抑制肝癌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刘凤斌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刘凤斌教授善于运用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气滞、湿(热)阻、血瘀为标,患病日久、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终至脾气亏衰、瘀毒胶结则发生"炎-癌前"转化,即脾虚为本、瘀毒为变是异型增生的关键病机.经多年临床实践和验证,形成确有疗效的扶正通络解毒方,作为治疗本病的核心方药,同时根据五脏相关理论灵活选用不同药对,注重和胃通降,使气行则瘀毒得散,灵活运用疏肝解郁以助胃气通降、宣肺调达以助脾升胃降.此外,强调安心神以使脾胃升降自和,提倡治后天不忘先天,补肾以健脾;善于使用活血解毒药对直捣病处,使病变得以迅速逆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虚、毒、瘀论治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基本病机以脾肾虚损为本,毒瘀互结为标,病位在脾、肾.虚、毒、瘀三者相互转化,贯穿化疗相关性贫血发生、发展的始终.治疗以补肾健脾,解毒活血为法,扶正与祛邪兼顾,虚、毒、瘀共治,方可收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常用治法有补肾生髓法、健脾养血法、解毒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疏肝调肝法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临床研究中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较少,中医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客观依据与规范;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与西医治疗的结合应用还不够充分;关于中医药抗化疗后骨髓抑制在细胞、分子微观水平方面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由于中药方剂成分复杂,明确具体机制存在较大困难,联合用药的协同效应以及治疗效果的科学证据还相对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应用前景,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深入研究中医药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截止2021年11月的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全部中文文献。应用SPSS20.0、SPSS Clementine 12.0和Liquoric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99篇文献,涉及412首中药方剂,284味中药,累积频率3 331次。肾纤维化中医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浊毒血瘀;主要治法为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泄浊解毒。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黄芪、丹参、生大黄、当归、茯苓、川芎、山茱萸、生地黄、白术和山药。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1个药对,32个药组,药物配伍以黄芪最多;核心中药共23味;核心处方为参芪地黄汤合抵挡汤加减。结论: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浊毒为主;其治法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泄浊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竹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HPV感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主要因虚、因湿、因毒,乃本虚标实之证,虚主要责之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正气虚弱、脾肾二脏亏虚,实则主要责之肝气郁滞不疏、湿热邪毒壅盛.本虚为发病之基础,标实之湿热邪毒为致病之关键因素.秦竹教授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临证重视肝脾肾之脏腑论治,主张以健脾渗湿为要,兼以补肾温阳、疏肝理气,辅以解毒化瘀.临证秉承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湿则化之,滞则行之,毒则解之的治则,总以补虚泻实为宜,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之偏盛,总以扶正祛邪为要.基于脾虚湿盛之常见证创立芪黄四君完带汤,治以健脾疏肝益肾、化湿解毒止带,以达肝脾肾三脏并治,调畅人体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湿祛而带自收、毒自消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0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1 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83 篇文献,涉及102 个证型,得到682 首处方,298 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7 530 次.IgA肾病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多,其余依次为血瘀证、脾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等;高频药物有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药、甘草、山茱萸、白茅根、墨旱莲等;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及活血化瘀药为多;常用药对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茯苓""茯苓-泽泻"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肾、肝、肺、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 首新处方.结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血瘀、湿热为标;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理气活血为主;得到了分别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血通络,益肾活血,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功效的 4首新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