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癌症幸存者身体活动现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大量儿童癌症幸存者面临着严重且持久的并发症或后遗症,对其健康造成了很大损害。充足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减轻这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的负面影响,但身体活动水平低下在儿童癌症幸存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由于当前国际上缺乏针对儿童癌症幸存者身体活动的指南,如何正确指导儿童癌症幸存者参与身体活动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癌症幸存者身体活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就身体活动的概念及测量、推荐量及国内外儿童癌症幸存者的身体活动参与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我国儿童癌症幸存者身体活动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质子束放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趋势: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分析(2004—2021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分析质子束放疗(PBT)在美国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患者中的使用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查询2004-2021年CNS肿瘤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确诊年龄、保险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就诊医院类型等因素,探讨PBT在CNS肿瘤患者中的使用趋势。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各种因素与PBT使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2 696例CNS肿瘤患者,接受PBT治疗患者为5 901例(3.1%),其中年龄≥18岁患者4 109例(69.6%)。PBT在CNS肿瘤中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0%增加到2021年的11.4%。在接受PBT治疗的患者中,胚胎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而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肿瘤。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患者采用PBT治疗较星形细胞瘤患者增长更迅速。年龄<18岁、无其他合并症、有私人保险、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和近年来确诊也与PBT的使用呈正相关。结论: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家庭收入水平较高、有私人保险、近年来确诊和特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PBT治疗。PBT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0%增加到2021年的11.4%。然而,应接受PBT的患者数量与实际接受PBT的患者数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疗法在癌症患儿化疗所致胃肠道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胃肠道症状群是癌症化疗患儿普遍存在且困扰难耐的集群之一。中医疗法在缓解癌症患儿化疗所致相关症状群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故本文从中西医对化疗所致胃肠道症状群的认识、中医疗法在癌症患儿化疗所致胃肠道症状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中医疗法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前景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1 011例儿童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睾丸非精原细胞瘤(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NSGCT)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9年诊断为NSGCT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各组患儿病例构成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评估影响NSGCT患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相关因素。 结果:共1 011例NSGCT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595例,卵黄囊瘤120例,胚胎性癌143例,绒毛膜癌52例,恶性畸胎瘤101例。整个队列的中位年龄为17岁(0~18岁),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1~191个月)。整个队列的5年OS和CSS分别为97%和97.2%;亚组生存分析显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恶性畸胎瘤的5年OS和CSS分别为97.2%、98.1%、100%、82.9%、97.7%和97.6%、98.1%、100%、82.9%、97.7%,其中绒毛膜癌组患儿预后最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OS: HR=3.313, P<0.001;CSS: HR=4.065, P<0.001)、肿瘤大小(OS: HR=2.124, P=0.001;CSS: HR=1.822, P=0.013)、睾丸切除术(OS: HR=0.01, P<0.001;CSS: HR=0.01, P<0.001)及淋巴结清扫(OS: HR=0.09, P=0.018;CSS: HR=0.107, P=0.028)为NSGCT患儿OS和CS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儿童NSGCT是较为罕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卵黄囊瘤预后较好,绒毛膜癌预后最差,根治性手术是所有患儿首选的治疗方式,高危患儿应选择根治性手术、腹腔淋巴结清扫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患儿总体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练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练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就诊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SES总分、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SE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ORTC 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疲倦、疼痛、失眠、腹泻、便秘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能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92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TV6-RUNX1检测结果,分为ETV6-RUNX1 +组及ETV6-RUNX1 -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82例ETV6-RUNX1 +患儿规范治疗,其中144例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CCLG-ALL 2008方案组),38例接受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治疗(CCCG-ALL 2015方案组),对比两种方案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TRM)率。 结果:927例B-ALL患儿中,189例(20.4%)ETV6-RUNX1阳性。ETV6-RUNX1 +组初诊时有危险因素(年龄≥10岁或<1岁,WBC≥50×10 9/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ETV6-RUNX1 -组( P值分别为0.000和0.001),而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良好、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微小残留病(MRD)<1%,以及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TV6-RUNX1 -组( P值分别为0.001、0.028和0.004)。ETV6-RUNX1 +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ETV6-RUNX1 -组(EFS:89.8%对83.2%, P=0.003;OS:90.2%对86.3%, P=0.030)。CCLG-ALL 2008组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显著高于CCCG-ALL 2015组(27.1%对5.3%, P=0.004),TRM发生率也高于CCCG-ALL 201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对0, P=0.348)。 结论:ETV6-RUNX1 +儿童B-ALL初诊危险因素较少,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复发率低,总体预后良好;适当减低化疗强度,可降低感染相关SAE及TRM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该亚型ALL患儿的OS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癌症幸存者生育保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儿童癌症生存率的不断提高,儿童癌症幸存者生存质量成为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其中生育能力保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生殖辅助技术为癌症群体生育力的保存提供了可能。现就儿童癌症治疗对男女患者生育能力的损害、国内外现有的生育保护方式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为儿童癌症患者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也希望更多人重视生育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整合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支持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建库至2023年2月收录的关于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体验和经历的质性研究。使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56个主题,归纳为9个类别,形成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的意愿强烈、癌症患儿父母在共同决策中的参与度存在差异、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存在障碍、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需要多方支持4个整合结果。结论: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需要立足我国儿童癌症领域决策现状,构建本土化决策支持体系,医护人员要提高共同决策意识,解决癌症患儿父母参与共同决策的现实困境,满足其多元化的信息、情感和社会需求,提供支持性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淋巴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淋巴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也是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较快,目前淋巴瘤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8位。虽然近年来我国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分期和治疗方法等有了较大进展,但不同地区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淋巴瘤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华淋巴瘤指南共识》及其他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循证医学、专家共识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淋巴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循环肿瘤DNA在儿童实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由肿瘤衍生的片段DNA,能表达整个肿瘤基因组的信息。ctDNA中肿瘤标志物的分子检测可用于监测早期治疗效果、治疗相关的基因组改变和检测病理类型,具有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创伤较小并且易获得的优势。本文就这一技术应用于儿童癌症治疗的临床方案中潜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