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髋关节的骨科疾病,往往会引起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后期进展为髋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DDH病因机制非常复杂,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不同年龄段DDH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很大,患儿随年龄的增大以及关节的发育,病情会逐渐加重,若未尽早规范诊疗,患儿将会在较早的年龄段进展至关节炎期,最终不得不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来重建正常髋关节结构和功能。因此,及早对DDH进行诊断和治疗,对纠正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其未来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提供DDH的诊治方式,但对不同患儿采用何种诊治方法仍缺乏统一和准确的临床指导。本文就对不同年龄段、脱位严重程度的DDH患儿采用何种针对性和阶梯化诊治方案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辅助诊治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撬拨复位技术在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撬拨复位技术在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 月—2023 年 7 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收治的 80 例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20).研究组采用撬拨复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肢体活动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肘关节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侧肘关节的Baumann角、提携角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lynn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撬拨复位技术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肘关节情况,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氨甲环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通过阻止血栓溶解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目前多用于心脏、骨科、产科以及创伤手术中,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少。文章阐述了目前TXA主要的临床应用方式、剂量及效果。此外,对成年人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颅脑创伤手术及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出凝血特点和TXA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应用TXA存在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和癫痫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和剂量相关,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定TXA的最佳给药方案以平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贴面固定与隧道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髌骨侧贴面固定与隧道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5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38例;年龄(15.0±0.9)岁;左侧23例,右侧27例;术前脱位次数为(2.5±0.9)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贴面组(行髌骨侧贴面固定重建MPFL)25例;隧道组(行髌骨侧隧道固定重建MPFL)25例。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外侧髌股角(LPFA)、髌股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髌骨外移度(LPT)。结果:贴面组和隧道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50例患者术后获(24.1±5.1)个月随访。术后贴面组和隧道组患者均未出现髌骨骨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再次髌骨脱位。末次随访时贴面组患者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LPFA、CA、PTA、LPT分别为(87.8±4.3)分、(88.3±4.7)分、9.5°±1.1°、10.8°±1.4°、9.6°±1.0°、(9.2±1.3)mm,以上项目隧道组患者分别为(86.0±4.4)分、(87.7±4.2)分、9.5°±1.1°、11.0°±1.6°、9.0°±1.8°、(9.2±1.3)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以上项目同一组内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髌骨侧贴面固定与隧道固定重建MPFL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均能改善青少年髌股关节对位关系,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及髌骨稳定性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Chinese Multicenter Pediatric Orthopedic Study Group,CMPOS)作为国内第一个以儿童骨科临床多中心研究为特色的学术组织,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多中心研究在中国的开展。经过10年的耕耘,不仅在各成员单位内完成了从临床研究理论培训、病例资料收集整理的均质化建设,到青年医师科研思维及人才梯队培养,还取得了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的成绩。本文旨在回顾该学术组织近10年的发展历程,将该组织探索并实践的儿童骨科多中心临床研究之路分享给读者,以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1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小儿骨科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应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患者11例,年龄5~11岁,平均8岁;致伤原因:机器挤伤5例,石头挤伤2例,门挤伤4例。损伤手指: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6例。指腹缺损面积1.0 cm×0.8 cm~1.8 cm×1.2 cm,切取皮瓣面积1.2 cm×1.0 cm~2.0 cm×1.4 cm,8例切取对侧 趾,3例切取同侧 趾。血管吻合比例:7例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4例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 趾供区均一期缝合。术后常规局部烤灯,抗感染、止痛、解痉药物应用,绝对卧床7~10 d。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色泽、质地、臃肿程度、受区及供区瘢痕、手指及 趾关节活动度及家属的主观满意度。 结果:动脉管径0.30~0.75 mm,平均0.53 mm,静脉管径0.45~0.80 mm,平均0.63 mm。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的皮瓣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和皮瓣远端切口放血,最终顺利成活。随访5~12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颜色红润,色泽与受区组织基本相同,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弹性及质地均良好,受区皮瓣缝合处瘢痕不明显,外形接近正常手指。皮瓣 趾供区均一期缝合,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功能无明显障碍。参考谢仁国等对皮瓣臃肿、供区瘢痕评分,皮瓣臃肿度评分:优8例,良3例。 趾供区瘢痕评分:正常或不明显瘢痕9例,少许可见瘢痕2例,优良率1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患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优9例,良2例。 结论:在熟练掌握超级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应用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效果满意,不仅受区外观良好,而且供区隐蔽,功能恢复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弹性髓内钉精准塑形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精准塑形在儿童桡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中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应用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精准塑形治疗患儿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9岁,范围在4~14岁;所有骨折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均位于桡骨骨干-干骺端交界区,左侧10例,右侧11例;单纯桡骨骨折2例,合并尺骨骨折19例;受伤至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8 d,范围在1~15 d。所有患儿均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远端精准塑形去弹性化内固定,术后常规长臂石膏托外固定4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切口长度、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X线正侧位骨折对位率与残余成角,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3.9 min,范围在20.0~6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5 ml,范围在5.0~25.0 ml,患儿的术中平均X线透视次数为4.6次,范围在2~8次,平均切口长度为1.65 cm,范围在1.24~1.92 cm。所有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2个月,范围在6.0~31.0个月。患儿术后骨折正位对位率为(91.1±4.4)%,侧位对位率为(95.0±5.8)%,术后骨折正位成角为(2.8±1.2)°,侧位成角为(1.9±0.8)°。所有患儿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为优20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弹性髓内钉精准塑形去弹性化可提高骨折部位复位质量,临床效果确切,可作为此部位骨折的有效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腓骨骨折治疗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腓骨骨折内固定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9例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的儿童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男41例,女28例;年龄(10.1±1.4)岁;左侧37例,右侧32例;根据是否进行腓骨内固定分为2组:A组21例(术中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后内固定腓骨骨折),B组48例(术中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后不内固定腓骨骨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末次随访时行双下肢全长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患侧胫骨远端外侧角(LDTA)、患侧胫骨远端前倾角(ADTA)和双侧踝关节胫距角差值,同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并记录骨骺早闭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获(19.5±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B组患儿患侧LDTA分别为89.6°(87.9°,90.5°)、88.6°±1.9°,患侧ADTA分别为80.9°(79.0°, 81.4°)、80.0°(78.6°, 81.2°),双侧踝关节胫距角差值分别为1.1°±0.5°、1.2°±0.5,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5±5.2)、89.0(87.0,92.0)分,以上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A、B组的骨骺早闭发生率分别为14.3%(3/21)和14.6%(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患儿腓骨骨折内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影像学角度和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度损伤患儿胫骨远端得到解剖复位后,腓骨骨折可不行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于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短管状骨12例、扁平骨3例;男9例,女6例;年龄1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42.3个月。15例均采用负压辅助愈合系统(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收集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体温、炎症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患肢功能等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15例中10例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6例有发热,7例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RP升高。15例经切开清创、VAC负压引流后,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11例短管状骨和2例扁平骨骨髓炎恢复良好;1例髌骨骨髓炎患儿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膝关节功能正常;1例趾骨骨髓炎患儿术后存在足趾短缩。结论: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少,炎症指标可无明显升高,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VAC负压引流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用骨盆数字重建影像探究儿童髋臼指数的标准化测量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骨盆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DRRs)研究如何选择正确的髋臼外上缘参考点测量儿童髋臼指数(AI)并初步探究其解剖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CT检查的研究对象共177例,收集满足条件患儿的髋关节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校正骨盆模型至标准位置后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生成DRRs影像,分别采取髋臼外上部高密度弧线影终点A和其下方低密度骨性覆盖影最外上方点B作为参照点,测量其相应的髋臼指数(AAI和BAI);选取通过股骨头最大直径的骨盆冠状位MPR图像,测量其CT髋臼指数(CTAI),计算其差异。按旋转轴将骨盆模型进行前后倾斜,每增加或减少3°生成一张DRR图像,观察连续角度变化中A、B两点的位置改变,记录两点重合时的骨盆倾斜角度。利用配对 t检验验证CTAI、AAI、BAI之间差异的有效性;利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各组AAI和BAI差值的比较;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检验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纳入研究对象总共33例,年龄(2.90±1.32)岁;其中男8例,女25例,共52髋。CTAI与AAI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2,其差值为(-0.41±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I与AA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I与BAI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AI与BAI的差值为(3.06±3.06)°,该差值与骨盆X线片上髋臼显影形态有关。骨盆倾斜过程中,25髋在骨盆后倾时出现A、B点重叠,8髋在骨盆前倾时出现重叠,显示B点在不同髋关节中为髋臼前缘或者后缘的最外缘投影。结论:选择不同的髋臼外上缘点测量儿童髋臼指数将会导致巨大的差异,通过髋臼外上部高密度弧线影终点A测量的髋臼指数更加接近于真实的髋臼指数,能够更好的反映髋臼对股骨头的骨性覆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