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量元素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是牙髓及牙本质再生研究中关键的优选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微量元素对DPSC分化的影响是近年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一方面可直接调控DPSC分化、迁移和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改变支架材料的理化特性,间接影响DPSC分化。明确微量元素在DPSC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实现牙髓及牙本质再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对DPSC成牙向和成血管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邕江南宁段农家自种蔬菜富集特征及居民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邕江南宁段农家自种蔬菜及土壤多元素积累情况,并探讨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及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于2023年1-3月采集南宁市邕江流域周边3个区蔬菜样品315份,土壤样品75份,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和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种Cd、Pb、Cu和Zn的含量,对结果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情况分析,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蔬菜样品中Cd超标率为14.8%;所有土样Cd的含量均超出南宁市土壤背景值,最高超出背景值7.50倍;蔬菜中Cd富集能力最强,Pb在土壤-蔬菜系统迁移能力较弱;红薯叶和芥菜种植过程中可食部分积累重金属能力较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显示,居民按日常膳食习惯食用研究区域种植的蔬菜给人体造成非致癌风险可能性较低.结论 目前南宁市邕江流域周边农家自种蔬菜重金属元素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安全水平,但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情况需引起重视,土壤重金属持续积累会增加蔬菜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福建省主要乔木树种森林可燃物元素含量与燃烧释放PM2.5中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探究森林可燃物与燃烧产生的细小颗粒物(PM2.5)中的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以揭示林火过程中各元素迁移轨迹,为理解森林火灾对环境化学元素含量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树枝、树叶以及树皮3个不同部位器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模拟燃烧装置进行室内阴、明燃两种不同燃烧状态模拟燃烧,测算5种常量元素Mg、Al、P、K、Ca及7种微量元素Na、Cr、Mn、Fe、Ni、Cu、Zn的含量,同时比较阴、明燃情况下排放PM2.5中元素含量的差异,并分析森林可燃物自身元素含量与各元素排放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中常量元素Mg、K、Ca和微量元素Zn含量高,森林可燃物元素含量针叶树高于阔叶树,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燃烧释放PM2.5中Mg、K、Ca、Zn排放因子较高,Cu次之,Cr最少,常量元素高于微量元素;不同燃烧状态下对排放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普遍表现为明燃大于阴燃;不同燃烧状态下,各器官释放PM2.5与自身元素含量的比值中,Cu元素最高,其他元素占比范围在0~0.09%;森林可燃物与PM2.5的元素间相关性较大,相关水平达0.700~0.999.不同森林可燃物器官燃烧释放烟气及PM2.5存在差异,且森林可燃物自身与燃烧释放颗粒物PM2.5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紫砂陶器中24种元素迁移量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紫砂陶器在食品模拟物中24种元素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紫砂茶壶、紫砂烧水壶、紫砂锅、紫砂电炖锅共4种紫砂陶器使用4%乙酸作为食品模拟物进行浸泡试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迁移液中24种元素迁移量.结果 锂、镁、铝、铁、钡元素质量浓度在1000μg/L以内,铅、镉、总砷、铬、镍、铜、钒、锰、锑、锡、锌、钴、钼、银、铍、铊、钛、锶元素在100 μg/L以内呈线性关系,r值为0.998 739~0.999 989.总汞在5.0 pg/L以内呈线性关系,r值为0.995 056.本方法所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5~45.0 μg/L,回收率为80.6%~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1.0%~4.8%(n=6).对市售紫砂茶壶、烧水壶、砂锅、电炖锅共4种紫砂陶器检测发现,铍、钛、铬、镍、钴、锌、银、镉、锑、总汞、铊、锡、铜、总砷、钼、铅共16种元素迁移量结果低于定量限.迁移量最高的元素茶壶是铝、镁、钡;烧水壶是铝、镁;砂锅是铝、镁、锂;电炖锅是铝.结论 该方法易于操作、准确度高,为紫砂陶器中元素迁移量测定及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玻璃安瓿包装中20种元素迁移量的测定与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玻璃安瓿包装中20种元素的迁移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B、Al、Li、Ba、Mg、Fe、Zn、Mn、Cd、Ti、Co、Cd、Pb、As、Sb、Ce、Zr 17种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Si、K、Ca 3种元素.结果 20种元素回收率为90.6%~107.7%.ICP-MS法测定17种元素检测限为0.004~2.8 ng·mL-1,ICP-OES法测定Si、K、Ca 3种元素检测限分别为7.4、10.1、7.9 ng·mL-1.各元素按每日最大摄入量计,均在安全范围内,玻璃安瓿中主要迁出Si、B、Al、Fe、Ti、Ba、Li元素.结论 ICP-MS法与ICP-OES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玻璃安瓿包装中20种元素迁移量的测定,迁移量及迁移趋势可为其风险监控及玻璃包装发生脱片风险的预判提供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ICP-MS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多种无机元素杂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无机元素杂质的方法,并对抽检样品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ICH指导原则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确定需要控制的元素种类,包括10种元素:Cd、Pb、As、Hg、Co、V、Ni、Li、Sb和Cu.建立ICP-MS内标校正的标准曲线法,并进行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重复性、准确度方法验证.结果 建立的内标校正的曲线法能够准确测定线性范围内的各元素杂质含量,线性相关系数r>0.999,精密度RSD≤4.2%,重复性RSD≤5.5%,各元素平均回收率94.39%~107.82%,定量限、检测限经验证结果良好.在73批样品中,部分样品检出Pb、As、Co、V和Ni元素,均未检出Cd、Hg、Li、Sb和Cu元素.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样品预处理简单,可有效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的无机元素杂质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我国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金属元素迁移理论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建立推导食品接触材料来源的危害因素可接受暴露水平的方法,并评估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5种金属元素迁移的理论暴露水平及潜在健康风险,对我国现行标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 参考国际上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金属制品来源的金属元素,以及食品接触材料来源的污染物可接受暴露水平的分配原则,综合考虑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水平和毒理学数据,确定我国居民不锈钢制品来源的金属元素的可接受暴露水平.假定每天摄入1 kg由不锈钢制品盛放的食品,利用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规定的不锈钢制品中铅、镉、砷、铬、镍元素的特定迁移限量,估计5种金属元素迁移的理论暴露水平,并依据推导的可接受暴露水平评估不锈钢制品中金属元素迁移的健康风险.结果 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铅、镉、砷、铬和镍的可接受暴露水平分别为0.06(铅儿童)、0.13(铅成人)、0.08、0.30、60.00和2.40 μg/kg·BW.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来源的铅和砷的理论暴露水平分别为2.50(铅儿童)、0.83(铅成人)和0.67 μg/kg·BW,暴露限值分别为0.02(铅儿童)、0.16(铅成人)和0.45,远低于1.镉、铬和镍的理论暴露水平分别为0.33、33.33和8.33 μg/kg· BW,分别为相应不锈钢制品来源的可接受暴露水平的400.12%、55.56%和347.22%.结论 在我国现行标准下,根据理论暴露结果,铬元素迁移导致的风险较低,镉、镍、铅和砷迁移导致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开展基于实际迁移水平的风险评估,为是否需要修订GB 4806.9-2016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ICP-TOFMS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铝元素的迁移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飞行时间质谱仪(ICP-TOFMS)法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铝元素的迁移量.方法 样品经硝酸和盐酸微波消解后,采用外标法,建立ICP-TOFMS法对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的铝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考察样品经低温冻融、影响因素、加速和长期试验留样过程中包材中铝元素的迁移.结果 铝元素在0~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2),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92 ng·mL-1、3.05 ng·mL-1,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55%、83.67%、84.67%,RSD分别为9.1%、4.1%、4.4%.结论 在低温冻融试验中,铝元素含量均未检出;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铝元素含量有增长趋势,但远低于限度(8.3 μg·mL-1),故所选包材铝元素迁移风险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舒血宁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相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评价舒血宁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瓶的相容性.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元素迁移试验中Li、B、Al、Si、Ti、V、Cr、Mn、Fe、Co、Ni、Cu、Zn、As、Sr、Mo、Cd、Sn、Sb、Ba、Hg、Pb的含量变化趋势,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观察、亚甲蓝染色试验、pH值、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考察药品对玻璃容器内表面的影响.结果 在加速试验(温度 40℃,相对湿度 25%)、长期试验(温度 25℃,相对湿度25%)条件下,迁移试验中 22 种元素均无明显变化趋势,远低于分析评价阈值,在安全限度内.在包装材料内表面侵蚀性试验中,无亚甲蓝染色现象;中硼硅玻璃安瓿无明显凹痕、腐蚀脱片,pH值、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瓶的相容性较好,在说明书贮藏条件下保存时,有效期内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粉-液双室输液袋包材的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三层共挤(粉-液)输液用袋与注射用乳糖阿奇霉素和氯化钠注射液的相容性进行相关试验评价.方法 将该无菌药粉装入不同厂家的输液用膜,观察加速试验后的浊度情况;考察包装材料(包括输液用膜和内盖)添加剂在不同酸碱及不同极性介质中的被提取情况;测试输液袋装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和氯化钠注射液有关成分的迁移情况.结果 相比于4种普通膜,专用膜材适用性最好,未发生药液浑浊;试验所用的三层共挤(粉-液)输液用袋膜材和聚丙烯组合盖(拉环式)内盖在不同的提取试验溶液中,均未检出抗氧剂,镁及铝元素含量均小于0.05 μg· mL-1;在迁移物安全性分析中,专用膜袋中所含的各类添加剂的最大迁移值、单日最大摄入值、累计最大摄入值均远低于其毒理学统计数据.结论 三层共挤(粉-液)输液用袋包装所得样品质量稳定,包材迁移和吸附试验符合要求,即输液用袋与本品的相容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