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的声学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智能提取语音参数的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和人工提取语音参数的Praat声学软件在重要参数上的差异。方法:选取32例正常受试者,分别用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和传统Praat语音软件进行语音采集,前者可以即时智能分析出持续元音/a/、/i/、/u/的平均基频(mF0)、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传统Praat软件则是通过人工提取采录语音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对上述两种语音分析工具的重要声学参数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采用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对同一受试者进行第1次评估和第2次评估,除元音/u/的mF0(ICC=0.75)重测信度较好外,元音/a/的mF0(ICC=0.97)、F1(ICC=0.97)和F2(ICC=0.98),元音/i/的mF0(ICC=0.93)、F1(ICC=1.00)和F2(ICC=0.95),元音/u/的F1(ICC=0.98)和F2(ICC=0.94)的ICC值均高于0.90,说明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的重测信度极好。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元音/a/的mF0(ICC=0.99)、F1(ICC=0.96)和F2(ICC=0.90),元音/i/的mF0(ICC=0.98)、F1(ICC=0.94)和F2(ICC=0.94),元音/u/的mF0(ICC=0.95)和F1(ICC=0.94)的ICC值均高于0.90,说明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在分析元音/a/、/i/的mF0、F1和F2,元音/u/的F1和F2方面的一致性极好。元音/u/的F2 ICC值介于0.75~0.90,说明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在分析元音/u/的F2方面的一致性较好。两种声学分析软件的元音/a/、/i/、/u/的mF0、F1、F2、共振峰集中率(FCR)、元音清晰度指数(VAI)、舌距、元音空间面积(VSA)、下颌距在Bland-Altman图中数据点多分布在95%可信区间内,说明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在语音测量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男性长元音/a/的mF0(151.35±30.94)、/i/的mF0(163.84±27.92)、/u/的mF0(170.96±31.99)均低于女性长元音/a/的mF0(277.93±23.48)、/i/的mF0(280.34±27.23)、/u/的mF0(284.97±3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的重测信度较好,在自然状态下的构音检查结果与Praat检查结果比较的一致性较好,在构音检查上可以相互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嗓音障碍患者的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及其合理施测方式和语料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嗓音障碍患者的元音声学特征,以及普通话体系下的元音空间面积(vowel space area,VSA)合理的施测方式和语料.方法 招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嗓音障碍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各20例,在不同语料(单个元音/a/、/i/、/u/、/o/、/e/和长句)以及不同元音顶点个数(3个、4个、5个)下的VSA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嗓音障碍组与正常组之间在单元音和长句语料下VSA都有极显著差异,但两种语料类型间VSA差异不显著,两种语料均可用于VSA的测量.4个元音顶点与3个元音顶点及5个元音顶点下的VSA差异极显著,选择5个元音用于普通话体系下VSA的测量更加合适.结论 嗓音障碍患者的元音发音较正常人清晰度下降.在普通话体系下采用5个元音顶点测量VSA相对较精准,更能测得口腔的运动能力.单个元音和连续语音两种语料均适用于VSA的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特征.方法 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例发元音/a、o、e、i、u、ü/的平稳段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根据公式计算出舌距和下颌距以及元音空间的面积,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瘫儿童发/a/音的F1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发/o/音的F2值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发/i/音的F2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儿童发/a/音的F2值,/o/、/i/音的F,值,以及发/e/、/u/、/ü/音的F1、F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的舌距、下颌距及元音空间面积显著小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 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F1、F2值)与正常儿童有差异,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面积较正常儿童小,影响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的主要原因为脑瘫儿童舌部以及下颌部的运动协调能力差,舌及下颌的前后、高低运动范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常见构音障碍元音病理声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及言语产生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目前国内对于此类言语障碍的研究多限发音层面,临床诊断和疗效的评价多采用主观感知和量表评估,而涉及实验室方法如声学分析的评估与研究鲜见.本文从计算机辅助测量构音障碍元音病理声学特征的角度,探讨其与疾病神经病理学的联系,其中涉及共振峰频率值、元音空间面积、共振峰集中率、元音持续时间、元音清晰度指数、基频微扰值、振幅微扰值、规范化噪声能量、基频标准差、元音离散度、椭圆范围、元音重叠度、元音三角面积、声学距离等声学指标.构音障碍器官运动模式的改变导致发音的不清晰和听理解性的下降,通过计算机线性预测反滤波技术提取声学参数,从客观层面分析构音障碍病理语音,帮助医师和治疗师发现患者声学特征方面与正常人对比存在的言语病理差异,了解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构音障碍患者元音的声学特征的某些方面与健康成人比较具有特异性,构音障碍患者元音共振峰表现出集中趋势压缩,频率的偏移与不准确(其频率与振幅的变化高于对照组),元音空间及元音清晰度指数均显著减小,且元音空间的大小与说话者的可懂度呈正相关.此外,元音离散程度与重叠范围可提示语音障碍程度.与此同时,构音障碍的元音时长会比正常对照组延长.这些异常表现,显示出构音障碍患者发音运动存在着不精确性和异常运动.这些病理语音特征的发现有助于通过客观化的方法有效评估临床构音障碍,并指导精准言语康复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元音产出特征与言语清晰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元音产出特征改变及其与言语清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选择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19例(脑卒中组)和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朗读一段语音均衡材料,分析元音产出声学特征,包括下颌距、舌距、F2i/F2u、元音空间面积(VSA)、元音清晰度指数(VAI)、F1变异性、F2变异性;两名言语治疗师对言语清晰度进行主观评判.将元音产出特征与言语清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舌距、F2i/F2u、VSA、VAI和言语清晰度小于对照组(|t|>2.268,P<0.05);F2变异性大于对照组(t=2.375,P<0.05).脑卒中组的F2i/F2u(r=0.465)、VAI(r=0.488)、F2变异性(r=-0.504)均与言语清晰度相关(P<0.05).结论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元音产出存在缺陷,表现为构音运动异常、各元音呈集中趋势、元音稳定性较差,脑卒中患者元音产出特征与其言语清晰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3期帕金森病患者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并筛选出敏感的元音声学评估指标.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集26例1~3期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男、女各13例,年龄57~81岁,平均70.69±5.62岁),并同期收集22例年龄相似的健康成人(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分别朗读短文,从短文的部分音节/da/、/ta/、/ba/、/yi/、/di/、/ni/、/shu/、/bu/、/fu/中提取单元音/a/、/i/、/u/进行声学分析,并计算出下颌距、舌距、元音空间面积(vowel space area,VSA)、元音清晰度指数(vowel articulation index,VAI)、共振峰集中率(formant centralization ratio,FCR),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两组中男性下颌距、舌距、VSA、VAI极显著小于女性,FCR极显著大于女性(分别为F=34.158,P<0.001;F=50.584,P<0.001;F=96.317,P<0.001;F=13.390,P=0.001;F=12.724,P=0.001);帕金森病组VAI极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FCR极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F=9.209,P=0.004;F=8.690,P=0.005).结论 1~3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元音发音较正常人趋于集中化,且清晰度下降,VAI和FCR作为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语音的元音特征的有效声学指标,可区分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维吾尔语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元音声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维吾尔语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元音声学特征,分析维吾尔语构音异常运动的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住院康复的维吾尔语脑卒中后存在构音障碍的患者26例和正常人30例,朗读维吾尔语8个元音,分析比较元音共振峰F1、F2的频率、元音空间面积(VSA)和元音清晰度指数(VAI)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元音/i、u/的F1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元音/a、u/的F2高于对照组(P<0.05),元音/ε、e、?、i、y/的F2低于对照组(P<0.05).维吾尔语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VSA、VAI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吾尔语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VSA减小、VAI降低,元音发音呈集中趋势,舌运动范围减少,位置不正确,主要在舌前后运动范围缩小,导致发音不清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言语表象疗法改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言语表象疗法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改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 2022年8月至12月,选取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并发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21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7例.A组给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30 min;B组给予植入型言语表象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40 min;C组给予附加型言语表象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40 min.每周5 d,共3周.训练前后采用构音功能评估量表、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以及声学指标下颌距、舌距、元音空间面积(VSA)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3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1.247,P>0.05).治疗后,3组构音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评分均提高(|t|>2.575,P<0.05);A组、B组下颌距、VSA均较治疗前提高(|t|>2.632,P<0.05).B组、C组构音功能评分差值高于A组(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言语表象疗法均可改善脑瘫患儿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范围和运动控制能力,在改善构音清晰度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构音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