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食管重复囊肿策略和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重复囊肿(EDC)的策略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TER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DC的11例住院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CT表现、内镜下表现、术后疗效、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表现等。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为13~67岁,平均年龄为(43.0±18.2)岁。1例表现为进食哽噎感,1例嗳气,4例上腹部胀痛,余5例无特异性症状。11例患者胃镜下病灶均表现为食管腔内半球形或丘状、表面光滑的黏膜下肿物,触之质地较软;超声内镜下均表现为位于食管固有肌层、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团块。CT检查示9例患者有纵隔内类圆形、低密度囊性肿物,其中7例轻度强化,囊肿最大径为1.5~4.4 cm,平均最大径为(2.8±0.8) cm,多数(7例)患者病灶最大径为2~3 cm;另2例患者CT检查仅表现为食管壁略增厚。5例EDC发生于食管下段水平纵隔内。11例患者均行STER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其中6例单纯行STER完整切除囊肿,5例行STER+残余囊壁氩气刀烧灼术。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为先天性食管囊肿,5例为食管壁内支气管源性囊肿。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42个月(12~86个月)。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病灶局部复发、恶变、转移;1例复发,再次行STER+残余囊壁氩气刀烧灼术治愈。11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食管瘘、纵隔感染、死亡等并发症。结论:STER治疗EDC微创、安全、有效,可作为EDC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s,BC)是源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原始前肠异常发育所致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囊性疾病[1].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任何由原始胚胎前肠发育而成的器官(食管、胃、十二指肠上部、肝脏、胰腺和胆囊)或附近均可发生此类疾病,通常好发于胸腔(特别是后纵隔)和肺实质[2],也可发生于胸腔外.而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retro-peritoneal bronchogenic cyst,RBC)是极其罕见的,Miller于1953年首次报道此病[3].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此类疾病相关报道只有少数,而且大多为英文的个案报道.本文将对收诊的1例行手术治疗的 RBC患者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回顾RBCs的临床特点、诊疗、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超声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5岁.因“贫血17年,脾大3个月,不明原因肝硬化2个月,上腹部疼痛、发热3d”,于2017年8月来我院诊治.2000年患者因乏力发现贫血(具体不祥),当地医院仅给予对症治疗.同年4月因左上腹胀痛、头晕无力就诊,临床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贫血、双肾囊肿、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行贲门胃底食管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肝硬化、淤血性脾肿大.本次入院查体腹正中线见一长约20cm的手术瘢痕,上腹部压痛,余查体及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肝叶比例欠协调,肝脏被膜光滑完整,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呈“麻纹征”样改变(图1);肝叶间裂处可见宽窄不一、厚薄不均强回声带分布(图2),强回声相邻处肝脏边缘钝圆,肝内小胆管僵直扩张,肝门处胆管迂曲增厚;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管腔内均可见低回声,周围见侧支循环;肝动脉系统增宽;脾脏切除术后,脾肾之间可见多条静脉迂曲扩张;双肾实质内均可见多个无回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54例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UAO)的病因,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4例UAO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53例喉部,1例鼻咽部)行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30例行直接喉镜检查,5例行电子鼻咽喉镜,8例术后行病理检查,54例行血清总钙及离子钙水平检测,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行染色体检查,20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CT扫描结果:异常21例,其中15例诊断为先天性囊肿,5例舌后坠阻塞呼吸道,1例鼻后孔闭锁(双侧);另33例未见异常.直接喉镜检查结果:异常13例,其中12例为先天性囊肿,1例为舌后坠;另17例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5例确诊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病理检查结果:7例囊肿壁由鳞状上皮组成,1例囊肿壁由柱状上皮组成.血清总钙及离子钙水平结果:全部病例在正常范围内.上消化道造影结果:1例正常,5例轻度胃食管反流.染色体检查结果均正常.心脏超声结果:4例正常,10例卵圆孔未闭,2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合并室间隔缺损).结论 新生儿UAO多数以吸气性喉鸣为首发症状,除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外,还有很多器质性病变,其中囊肿最常见.对以喉喘鸣发病或不明原因的UAO,应尽早完善CT扫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肝纤维化致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先天性肝纤维化(CHF)患者的临床特点、典型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类疾病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1例CHF因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CHF的分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39岁,男性,以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曾行胃镜提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以门静脉高压为突出表现;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脾肿大和右肾囊肿;肝功能改变不明显,凝血功能差,并发肝功能衰竭,经内科治疗后病情一直无好转,随后该患者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肝脏病理诊断为CHF.患者移植术后1个月复查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正常,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较好.结论:CHF以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肾囊性病变为特征.肝穿刺活检为CHF诊断的金标准,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肝移植术是根本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食管囊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短食管症合并异位气管食管囊肿及膈疝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儿119例病例系列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细菌培养SAG阳性病例;结合其微生物学、放射学和临床资料对每一分离株进行详细评估,排除SAG阳性为污染和定植菌株.采集病例资料中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及预后,菌种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史分为有、无基础疾病2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梨状窝瘘、皮毛窦、先天性食管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先天畸形,免疫抑制,副鼻窦炎,脑性瘫痪,食管异物等.结果 119例感染SAG患儿年龄33 d至16岁,中位年龄4岁(5);有基础疾病组56例(47.1%),主要包括头颈部感染27例(48.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9.6%)和血流感染10例(17.9%);头颈部感染中梨状窝瘘19/27例(70.4%);血流感染中免疫抑制6/10例(60.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先天性心脏病7/11例(63.6%),以中间链球菌为主.有、无基础疾病SAG感染患儿,住院天数、热程、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血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例(93.7%)SAG感染患儿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41.2%,其次为腹腔感染20.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6%、血流感染12.6%;咽峡炎链球菌44株,星座链球菌41株,中间链球菌34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分别为87.4%、93.2%、94.2%、20.2%、21.8%、100%和100%.死亡1例,2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 SAG感染常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最多见,有、无基础疾病的SAG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差异并不明显,中间链球菌是导致脑脓肿的主要SAG病原,SAG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婴儿单肺通气麻醉管理临床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胸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临床的诊断和治疗[1],婴儿胸腔镜手术也逐年增多.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能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术野、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等[2],在婴儿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随着胸腔镜的广泛应用,婴儿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管理也越来越多地要求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如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膈疝、食管狭窄闭锁、先天性肺囊肿和气管食管瘘手术等.OLV技术作为一种非生理性通气模式,也可能会导致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机械通气相关急性肺损伤等.为了给术者创造比较清楚的手术视野,防止术中患侧血液或分泌物进入健侧,造成双肺交叉感染,OLV技术在婴儿胸外科手术中应用不可或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食管支气管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先天性支气管畸形,它源于原始的前肠,多发生于纵膈、气管旁或肺门[1],发生于食管壁内的极其罕见[2].支气管囊肿通常是没有症状的,少数患者有吞咽苦难、进食梗阻等症状,它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它有向恶性转化的可能,并且随着囊肿长大,可能引起出血、感染甚至破裂等[3 -4].通常情况下,该疾病推荐手术切除.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是常用的手术方法[2].本文中,我们采用内镜 下 黏 膜 下 隧 道 技 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成功治疗 1 例 11 岁的食管支气管囊肿患儿,并回顾文献复习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