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氧抑制胰岛β细胞中5-羟色胺生成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胰岛中5-羟色胺的表达水平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胰岛分为对照组和氯化钴(CoCl 2)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胰岛中的5-羟色胺表达水平。将β细胞系NIT-1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CoCl 2处理组、缺氧(1% O 2)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激活剂二甲基乙二酰氨基乙酸(DMOG)组、小干扰RNA对照(sictrl)组、sictrl+CoCl 2组、siHif1α+CoCl 2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5-羟色胺合成限速酶色氨酸羟化酶(Tph1)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在人胰岛中,与对照组相比,CoCl 2处理组5-羟色胺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01)。在NIT-1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CoCl 2处理和缺氧处理(1% O 2)均显著抑制Tph1表达( P<0.05),且Hif1α激活剂DMOG提高Hif1α表达( P<0.05),同时显著抑制Tph1表达( P<0.05);与siCtrl组相比,siCtrl+CoCl 2组Tph1表达显著下调( P<0.05),而siHif1α+CoCl 2组较siCtrl+CoCl 2组Tph1表达显著上调( P<0.05)。 结论:在缺氧条件下,Hif1α抑制Tph1的表达,从而降低胰岛中5-羟色胺的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雷公藤甲素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雌性大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为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雌性大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及机制,将 5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CIA),雷公藤片临床等效剂量 0.5、1、2 倍组(含雷公藤甲素3.75、7.5、15 μg·kg-1·d-1),每组 10 只,首次免疫后当日开始灌胃给药,每天 1 次,给药 42 d.分别于第 21、42 天取材,计算子宫和卵巢脏器指数;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和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卵巢组织匀浆中雌二醇(estradiol,E2)及细胞色素P450A1(aromatase,CYP19A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组织中通路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TGFβ3)、细胞信号传导分子 3(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3,Smad3)及肾上腺核受体 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表达水平.并在体外建立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系,经TP给药(30、60、120 nmol·L-1)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GFβ3、Smad3 及SF-1蛋白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SF-1因子入核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TP各给药组在给药21、42 d子宫腺体数、总卵泡数、成熟卵泡数、黄体数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仅 2 倍TP在给药 42 d时可显著增加闭锁卵泡数;TP 3.75 μg·kg-1·d-1在给药 21 d 即可显著降低 E2 水平,但对雌激素合成限速酶 CYP19A1 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卵巢组织TGFβ3、Smad3 因子表达,且无论给药 21 d还是 42 d,TP 7.5、15 μg·kg-1·d-1均显著降低SF-1 因子表达.TP可显著促进体外卵巢细胞凋亡,给药 24 h后,凋亡主要集中在凋亡晚期;且 60 nmol·L-1 TP即可显著降低TGFβ3、Smad3 及SF-1 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2 倍以下临床等效剂量的TP灌胃 21、42 d并未引起CIA大鼠子宫、卵巢组织明显的生殖损伤,仅在 2 倍临床等效剂量给药 42 d时,闭锁卵泡数发生显著变化.TP通过抑制TGFβ3/Smad3/SF-1 通路表达发挥体内生殖靶器官及体外卵巢细胞生殖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四逆散改善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研究四逆散对Mdr2(Abcb4)基因缺陷(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C57BL/6J背景的Mdr2-/-小鼠作为模型小鼠,设模型组和四逆散低、高剂量(按生药量计为3.12、6.24 g·kg-1)组.四逆散组连续3周ig给予四逆散水提物,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纯水.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水平;取肝脏、脾脏称质量,计算肝脏、脾脏系数;结合小鼠肝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纤连蛋白(Fibronectin)、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明确四逆散对Mdr2-/-小鼠肝纤维化及胆汁淤积的影响.基于小鼠肝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挖掘四逆散改善Mdr2-/-小鼠肝损伤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fibronectin(Fn1)、胶原蛋白1(Col1a1)、角蛋白19(krt19)]、炎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细胞焦亡[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Pycard)、Il18]、胆汁酸合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及转运[胆盐输出泵(Abcb1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3)、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lc10a1)]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P<0.05);明显缓解了Mdr2-/-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及胆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胶原纤维的沉积,并显著抑制胆管反应的发生.转录组学及qRT-PCR结果共同表明,四逆散下调Mdr2-/-小鼠肝脏纤维化、炎症、细胞焦亡相关基因的转录(P<0.05);同时,四逆散下调胆汁酸合成关键限速酶调控基因Cyp7a1和调控胆汁酸向肝内转运的基因Slc10a1的转录,并上调调控胆汁酸外排的基因Abcb11、Abcc3的转录.结论 四逆散能缓解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炎症反应、细胞焦亡以及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绿原酸生物合成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很低,严重制约着其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植物体中绿原酸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逆境胁迫及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提高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对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也开启了新的探索,以期为提高植物中体内绿原酸含量提供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对绿原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以及调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分析了绿原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等对绿原酸合成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MYB、WRKY和bHLH等转录因子调控绿原酸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系统归纳总结了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以及光质和光周期等外源因素对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及其合成调控的影响,并介绍了绿原酸在改善动物健康和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理.最后,对绿原酸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绿原酸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SIRT2通过组蛋白H4K8去乳酸化修饰调控巨噬细胞趋化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通过组蛋白H4第8位赖氨酸(H4K8)去乳酸化修饰对早期感染后巨噬细胞免疫表型的调节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使其分化为具有巨噬细胞特性的人血单核细胞株(PMA-primed THP-1,pTHP-1),再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建立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将未经LPS处理的巨噬细胞(pTHP-1)设为对照(CTRL)组,经过LPS处理的巨噬细胞设为感染(LPS)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中组蛋白乳酸化各位点修饰水平、组蛋白乙酰化各位点修饰水平及SIRT2蛋白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2组间糖酵解限速酶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 liver type,PKFL),糖酵解调剂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以及Sirtuin家族基因和HDAC家族基因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方法检测巨噬细胞趋化能力;使用慢病毒包装及细胞感染方法建立SIRT2过表达细胞系;使用RNA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IP-seq)交互分析方法对组蛋白H4第8位赖氨酸乳酸化(lactylation of histone H4 lysine 8,H4K8la)特异性结合的基因进行差异性分析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相较于CTRL组,LPS组巨噬细胞糖酵解上调,组蛋白H4K8位点乳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组蛋白其余位点乙酰化水平未见显著变化.所有已知的具有去乳酸化修饰功能的酶中,仅SIRT2在LPS处理后出现显著降低(P<0.05),且SIRT2过表达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中组蛋白H4K8位点的乳酸化水平(P<0.05),但不影响组蛋白H4K8位点的乙酰化水平(P>0.05).ChIP-seq与RNA-seq交互分析发现,组蛋白H4K8位点乳酸化修饰可调控巨噬细胞趋化相关基因,并且巨噬细胞的趋化能力在SIRT2过表达、H4K8la修饰水平下调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SIRT2可通过去修饰组蛋白H4K8位点乳酸化改变趋化相关靶基因表达,从而降低巨噬细胞趋化能力.靶向SIRT2及H4K8la修饰将有助于控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人参皂苷Rb1对OGD/R星形胶质细胞NAD+/NADH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对缺血缺氧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NAD+/NADH的影响,初步阐明药物对NAD+/NADH作用机制,为人参皂苷Rb1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研究支撑.方法 实验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采用原位TUNEL法、荧光成像、qPCR、生化指标检测、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法等技术,检测OGD/R引起的细胞损伤、线粒体功能、线粒体DNA、氧自由基水平、NAD+/NADH变化,检测NAD+调控上下游基因表达.结果 OGD/R应激条件下,人参皂苷Rb1可有效改善OGD/R引起的细胞活力降低,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提高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线粒体ROS水平,有效维持NAD+/NADH、NADPH/NADP+、GSH/GSSG稳定.人参皂苷Rb1对NAD+合成的限速酶NAMPT和关键酶NMNAT2蛋白具有显著促进表达的作用,而对NMNAT1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对高消耗NAD+的PARP1蛋白及其消耗NAD+的生成产物PAR和CD38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去乙酰化酶SIRT1及下游蛋白过氧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共激活因子1α蛋白(PGC-1α)具有促进表达的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Rb1通过NAMPT-NAD+-PARP1-SIRT1调节OGD/R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NAD+/NADH平衡,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miR-305-3p和miR-71-5p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参与斜纹夜蛾应对植物次生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昆虫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防御昆虫的主要机制,而昆虫则以解毒酶来应对.为了发现可用于害虫防治的miRNA,通过对农业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进食芥菜Brassica juncea后中肠的测序分析,获得了一系列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斜纹夜蛾miR-305-3p靶向了谷胱甘肽代谢中的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催化亚基(Slgclc),这是一个谷胱甘肽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而miR-71-5p靶向调控gclc和解毒酶表达的转录因子SlNrf2.用芥菜的次生物质吲哚-3-甲醇处理斜纹夜蛾Spli-221细胞株后,实时荧光定量PCR证明Slgclc和SlNrf2表达上调,miR-305-3p和miR-71-5p表达下调.分别在斜纹夜蛾Spli-221细胞中超表达miR-305-3p及miR-7 1-5p mimics,Slgclc或SlNrf2转录水平下调,并且miR-71-5p mimic处理抑制了SlNrf2下游基因Slgclc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表达.结果 表明:miR-305-3p和miR-71-5p响应植物次生物质而分别促进Slgclc和SfNrf2表达.然而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305-3p并不与Slgclc直接结合,miR-71-5p也不与SlNrf2直接结合,推测miR-305-3p和miR-71-5p可能间接调控Slgclc和SlNrf2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miR-305-3p和miR-71-5p通过调控解毒酶GSTs表达及其底物谷胱甘肽的生成,而参与昆虫抵抗植物次生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a)P暴露干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影响孕早期小鼠卵巢黄体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旨在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孕早期小鼠卵巢黄体功能的影响及机制.体内模型:将昆明小鼠每晚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次晨查得阴栓记为孕第1天(d1);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a)P处理组,每日早晨称重后以0.1 mL/10 g动物体质量灌胃给予0.2 mg/(kg·d)的B(a)P,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玉米油,收取d4、d7小鼠卵巢组织.体外模型:培养小鼠卵巢颗粒细胞KK-1,将其分为对照组(0.1%DMSO)、HCG组(1.0 IU/mL HCG)、HCG+BPDE(1.0 IU/mL HCG和0.5 μmol/L BPDE)联合处理组,处理细胞24 h后进行后续检测.ELISA检测小鼠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4)水平;qRT-PCR检测体内外卵巢雌、孕激素合成限速酶3β-HSD、17β-HSD和P450SCC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切片中Ki67、PCNA的表达,CCK-8检测KK-1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1、CDK2、CDK4、CyclinB1以及GAS1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和Mitotracker探针观察线粒体形态.与对照组相比,B(a)P暴露导致孕早期小鼠血清中E2、P4水平明显降低;同时,卵巢雌、孕激素合成限速酶3β-HSD、17β-HSD和P450SCC mRNA水平下调;CCK-8结果显示,BPDE暴露导致细胞活力下降;体内B(a)P暴露导致卵巢黄体中Ki67、PCNA表达下调;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a)P或BPDE暴露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A1、CDK2、CDK4、CyclinB1及GAS1水平;电镜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PDE暴露导致线粒体形态异常.B(a)P及其代谢物BPDE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影响线粒体功能,进而导致孕早期小鼠卵巢黄体功能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盘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胎盘组织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改变.方法:选择30例GDM孕妇和30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SNARE复合体相关基因[囊泡相关蛋白23(SNAP23)、突触融合蛋白4(STX4)、靶膜相关蛋白2(VAMP2)]及其正性调节因子Unc-18c的哺乳动物同源物(Munc18c)、脂肪酸β氧化限速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和促脂滴形成蛋白围脂滴蛋白2(PLIN2)mRNA表达水平,分析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孕妇血TG水平和新生儿体重高于正常孕妇,其胎盘组织中脂肪含量也较正常孕妇升高(P<0.05).GDM孕妇胎盘中SNAP23、Munc18c和CPT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孕妇降低(P<0.05).GDM孕妇OGTT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与SNAP23、Munc18c和CPT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49、-0.714、-0.572,P<0.05);而TG水平与Munc18c呈负相关(r=-0.788,P=0.029),与PLIN2呈正相关(r=0.577,P=0.015).GDM组新生儿体重与Munc18c和CPT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610、0.578,P<0.05);脂代谢相关基因中,SNAP23分别与Munc18c、CPT1和PLIN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4、0.672、0.579,P<0.05),而Munc18c与CPT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35).结论:GDM可加重母体脂代谢紊乱导致胎盘脂质蓄积,脂代谢相关基因SNAP23、Munc18c和CPT1协同参与胎盘组织脂肪酸氧化代谢下降,促进胎盘脂质蓄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视网膜中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视网膜中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周龄三色豚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FDM组、FDM+生理盐水组、FDM+Conbercept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豚鼠双眼不作任何处理,其余3组豚鼠用半透明乳胶气球遮盖右眼2周建立FDM模型,左眼不做处理.FDM+生理盐水组豚鼠遮盖前右眼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0.002 mL,FDM+Conbercept组豚鼠遮盖前右眼玻璃体内注射Conbercept 0.02 mg(0.002 mL).分别于遮盖前和造模结束后测量豚鼠右眼眼球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后处死豚鼠并摘取眼球,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DA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含量及DA代谢率.结果 遮盖前,4组豚鼠的右眼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遮盖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DM组豚鼠右眼近视度升高,眼轴长度延长,TH、DA、DOPAC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FDM组相比,FDM+生理盐水组豚鼠屈光度、眼轴长度、TH、DA和DOPAC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FDM组和FDM+生理盐水组相比,FDM+Conbercept组豚鼠右眼近视度更高,眼轴长度更长,TH、DA、DOPAC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豚鼠DA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on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可降低FDM豚鼠视网膜中的DA水平,并导致豚鼠眼轴延长、近视度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