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365, 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53.750, 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3.576, 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105, P=0.900; F组别=0.973, 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408.302、27.407,均 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 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妥拉唑啉控制雏鸡实验性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α受体阻滞剂妥拉唑啉控制雏鸡实验性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于2021年3月将61只6日龄白莱航鸡随机分为形觉剥夺对照组(FDM)、形觉剥夺后妥拉唑啉组(FDM+T100)、形觉剥夺后妥拉唑啉联合L-NAME组(FDM+T100+L-NAME)和离焦诱导对照组(LIM)、离焦诱导后妥拉唑啉组(LIM+T100)、离焦诱导后妥拉唑啉联合L-NAME组(LIM+T100+L-NAME)进行有效性研究;空白对照组(Blank)、单纯妥拉唑啉干预组(Blank+T100)进行安全性研究。所有雏鸡均取右眼进行实验干预,妥拉唑啉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每天进行玻璃体腔注射12.5 μL妥拉唑啉,妥拉唑啉联合L-NAME干预组注射等量妥拉唑啉和L-NAME,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持续6 d。记录和统计分析各组处理前后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参数。安全性研究中,对Blank组和Blank+T100组雏鸡诱导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查。雏鸡处死后眼球固定切片进行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功能损害程度。不同近视模型中对照组与T100组、T100组与T100+L-NAME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经过6 d处理后,在形觉剥夺模型中,与FDM组相比,FDM+T100组的屈光度近视化减少( t=-16.16, P<0.001),眼轴增长量减少( t=12.41, P<0.001),脉络膜厚度减薄量减少( t=-2.46, P=0.031);与FDM+T100组相比,FDM+T100+L-NAME组屈光度近视化增加( t=4.20, P=0.001),眼轴增长量增加( t=-2.33, P=0.033)。在离焦诱导模型中,与LIM组相比,LIM+T100组屈光度近视化减少( t=-5.77, P<0.001),眼轴增长量减少( t=4.19, P<0.001);与LIM+T100组相比,LIM+T100联合L-NAME组屈光度近视化增加( t=3.74, P=0.001),眼轴增长量增加( t=-3.20, P=0.005)。安全性研究中,Blank组和Blank+T100组的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参数变化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ERG结果显示,Blank组和Blank+T100组相比,双眼各检测指标比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UNEL染色显示各组均未见显著凋亡。 结论::妥拉唑啉能够有效延缓雏鸡实验性近视的屈光度和眼轴进展,但在应用L-NAME后减弱,提示在妥拉唑啉扩张脉络膜血管时可能也有一氧化氮共同参与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阿托品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进展的防控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1%阿托品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进展的防控作用及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屈光状态正常的3周龄三色豚鼠6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9只、FDM模型组19只、FDM+阿托品组19只和阿托品组12只。采用半透明乳胶气球遮盖右眼的方法建立FDM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干预;FDM模型组单纯遮盖右眼4周;FDM+阿托品组遮盖右眼4周,同时每日使用1%阿托品凝胶点眼1次;阿托品组每日使用1%阿托品凝胶点眼1次,共4周。分别于实验前、实验2周和实验4周时采用带状光检影镜进行屈光度测定,采用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实验4周时采集完整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巩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集后极部巩膜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巩膜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进行巩膜组织蛋白质质谱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实验眼不同时间点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38.892, P<0.001; F时间=167.270, P<0.001),其中FDM模型组实验2周和4周、FDM+阿托品组实验4周较正常对照组屈光度向近视化方向发展,实验2周和4周FDM+阿托品组较FDM模型组屈光度向远视化方向发展,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实验眼不同时间点眼轴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32.346, P<0.001; F时间=353.797, P<0.001),其中FDM模型组实验2周和4周、FDM+阿托品组实验4周眼轴长度均长于相应时间点正常对照组,FDM+阿托品组实验2周和4周眼轴长度均短于相应时间点FDM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FDM模型组豚鼠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疏松且紊乱,FDM+阿托品组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后极部巩膜厚度值分别为(141.74±16.98)、(101.46±9.15)、(112.74±6.24)和(134.30±18.19)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709, P=0.005),其中FDM模型组后极部巩膜厚度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FDM+阿托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直径从内到外逐渐增大,FDM模型组后极部巩膜组织内、中、外层纤维直径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巩膜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FDM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FDM+阿托品组与FDM模型组间差异倍数均在1.30倍及以上的蛋白85个,其中阿托品干预上调蛋白38个,下调蛋白47个。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生物调节、细胞过程、定位及代谢过程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控、分子活性及转运活性等,细胞成分主要涉及细胞解剖实体、细胞内物质及含蛋白的复合体。 结论:阿托品可增加FDM模型豚鼠巩膜胶原纤维直径,改善胶原纤维排列,抑制巩膜变薄,其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可能与巩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巴胺在形觉剥夺性近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视作为一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屈光不正,其趋势日益增加,已成为眼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形觉剥夺性近视是实验性近视中较为成熟的造模方法。众多研究报道多巴胺作为一种调控视网膜及眼球生长微环境的神经递质,通过与多巴胺受体、途径间的相互作用,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和抑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多巴胺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近视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在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视网膜中m6A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蛋白5(ALKBH5)表达变化及其参与近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SPF级3周龄三色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实验组中眼罩遮盖右眼作为FDM组,暴露左眼为自身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1、2、3和4周时进行豚鼠眼生物学参数测量。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测量屈光度,采用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实验4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LKBH5在豚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豚鼠视网膜中ALKBH5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相比,实验2、3和4周,FDM组豚鼠近视屈光度明显增加,眼轴显著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LKBH5分布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其中以神经纤维层和RPE层为主。正常对照组、自身对照组和FDM组豚鼠ALKBH5蛋白相对荧光强度值分别为1.000±0.204、0.874±0.076和0.571±0.053,FDM组视网膜中ALKBH5蛋白荧光强度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69, P=0.006; t=5.176, P=0.014)。造模后4周,FDM组豚鼠视网膜中ALKBH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FDM组豚鼠视网膜中m6A去甲基化酶ALKBH5表达下降,ALKBH5及相关m6A甲基化修饰可能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形觉剥夺近视早期雏鸡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的代谢变化。方法::实验研究。2021年8月将48只8日龄白来航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雏鸡8日龄时,形觉剥夺组分别予以右眼形觉剥夺1周和3周处理,作为形觉剥夺1周组和3周组,对照组不作形觉剥夺处理,与相应的形觉剥夺组培养相同的时间,作为对照1周组和对照3周组。所有组别均通过检影及A超测量雏鸡形觉剥夺前后屈光度、眼轴等数据,形觉剥夺结束后进行雏鸡视网膜电图、彩色立体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检测雏鸡眼底结构及功能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雏鸡视网膜中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水平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①形觉剥夺1周( t=3.53, P=0.002)或3周( t=18.21, P<0.001)组雏鸡眼轴增长量均明显大于相应的对照1周组和对照3周组,且形觉剥夺3周组雏鸡眼轴增长量明显大于形觉剥夺1周组( t=5.28, P=0.030);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1周( t=12.40, P<0.001)或3周( t=12.37, P<0.001)的雏鸡屈光度均向负值方向增大,且形觉剥夺3周雏鸡屈光度明显负于1周雏鸡屈光度( t=2.63, P=0.030)。②在形觉剥夺1周和3周雏鸡中,视网膜电图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均 P>0.05),眼底照相和切片HE染色均未见异常。③形觉剥夺1周和3周后,视网膜bcl-2( t=2.77, P=0.040; t=4.58, P=0.044)表达水平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下降,bax( t=2.99, P=0.040; t=4.77, P=0.018)、caspase-3( t=3.44, P=0.026; t=3.25, P=0.023)、caspase-8( t=5.82, P=0.028; t=5.38, P=0.01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上升。④对照组和形觉剥夺1周组雏鸡的视网膜细胞中未见明显细胞损伤表现,形觉剥夺3周组视网膜可见细胞质分布不均,染色质固缩,线粒体重度肿胀,嵴消失,空泡变,内质网脱颗粒等现象。 结论::形觉剥夺早期雏鸡的眼底尚未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8表达量已经发生改变,透射电镜提示视网膜组织发生了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Sigma-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视网膜Sigma-1受体拮抗剂N,N-二乙基-2-(4-甲氧基-3-苯乙基氧基苯基)乙胺盐酸盐(NE-100)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形成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健康21日龄三色豚鼠85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眼遮盖14 d组和眼遮盖11 d组,每组12只,其中正常对照组不予遮盖,眼遮盖14 d组用自制半透明眼罩连续遮盖豚鼠右眼14 d作为FDM模型组,眼遮盖11 d组同法连续遮盖右眼11 d后去遮盖3 d。将剩余49只豚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FDM组10只、FDM+NE-100 6 μg组12只、FDM+NE-100 60 μg组10只、FDM+NE-100 600 μg组9只和FDM+生理盐水组8只。根据分组,FDM眼每天接受球周注射NE-100 6 μg、60 μg、600 μg和生理盐水各100 μl。采用红外偏心自动验光仪测定眼球屈光度;采用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Sigma-1受体蛋白表达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神经视网膜的多巴胺含量。结果:各组间豚鼠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7.81、160.10,均 P<0.01),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遮盖14 d组和眼遮盖11 d组豚鼠遮盖眼相对近视度数明显加深,眼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眼遮盖14 d组比较,眼遮盖11 d组相对近视度数明显较低,眼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豚鼠Sigma-1蛋白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光感受器内节及少量内核层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遮盖14 d组豚鼠RGCs及光感受器内节Sigma-1蛋白染色增强,内核层Sigma-1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内、外丛状层也可见Sigma-1染色阳性细胞,Müller细胞染色尤为明显,在视网膜中Sigma-1受体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眼遮盖14 d组比较,眼遮盖11 d组遮盖眼视网膜中Sigma-1受体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DM+NE-100 6 μg、60 μg和600 μg组豚鼠近视屈光度均低于FDM组,其中FDM+NE-100 60 μg、600 μg组豚鼠近视屈光度均低于FDM+NE-100 6 μ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DM+NE-100 60 μg组视网膜多巴胺质量分数为(0.74±0.09) ng/mg,高于FDM组的(0.57±0.10)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18, P<0.01)。 结论:视网膜Sigma-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FDM形成有抑制作用,这一调控作用与其引起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对近视控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度和离焦等视觉信号可能同时影响眼部屈光发展,因此这些视觉信号的整合可反映整体屈光发展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从长波和中波视锥细胞感光色素视蛋白突变与家族性高度近视眼的关联,适度户外照明水平下形觉剥夺导致的轴性远视变化,到基于减少视网膜对比度信号设计的眼镜片的有效性,以及目前所有基于光学离焦信号的治疗方法,均与视网膜对比度信号改变相关。本文汇总最新研究进展,讨论通过调整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对近视进行光学干预的可能机制、方法和效果,提出轻度减少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可减缓儿童近视发展的理论依据,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托品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毒蕈碱受体拮抗剂新托品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三色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生理盐水组、FDM+阿托品组和FDM+新托品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对豚鼠右眼连续遮盖14d建立豚鼠FDM模型,给药组每2d分别于玻璃体腔内注射10 μL生理盐水、1%阿托品或1%新托品1次.测量干预前和干预14d后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而后取豚鼠右眼眼球,采用HE染色评价巩膜组织病理结构,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巩膜胶原蛋白含量,RT-qPCR法检测豚鼠巩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豚鼠巩膜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豚鼠巩膜MMP-2,TIMP-2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M模型组豚鼠眼球屈光度显著降低(P<0.01),眼轴显著伸长(P<0.01),巩膜纤维束分布散乱,胶原细胞稀疏,巩膜厚度减少(P<0.01),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巩膜组织TIMP-2和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Col-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FDM模型组相比,FDM+生理盐水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FDM+新托品组和FDM+阿托品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均显著升高(P<0.05),眼轴长度显著缩短(P<0.05),胶原纤维排列较紧密,纤维束分布较有序,胶原细胞分布较均匀,巩膜厚度明显增加(P<0.01),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巩膜组织TIMP-2和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Col-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 毒蕈碱受体拮抗剂新托品可通过逆转FDM模型豚鼠巩膜组织TGF-β1下调和MMP-2上调,抑制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从而抑制FDM模型豚鼠近视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养血补肾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巩膜重塑及TGF-β2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观察养血补肾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巩膜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三色豚鼠右眼以半透明塑料眼罩行遮盖作为模型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建立FDM模型,分别于干预前1 d和干预60 d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变化.将造模成功的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养血补肾方组(YXBS),各20只,YXBS组灌胃养血补肾方,MG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15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豚鼠巩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巩膜TGF-β2表达.结果 (1)屈光度与眼轴:造模后MG组豚鼠模型眼屈光度较造模前降低(t=15.960,P=0.000),且低于造模后的对照眼(t=14.96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MG组豚鼠双眼眼轴均较造模前延长(t模型眼=21.274,t对照眼=15.844,均P=0.000),且模型眼眼轴长于对照眼(t=5.998,P= 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巩膜形态:MG组豚鼠模型眼巩膜厚度明显缩小,巩膜胶原稀疏,纤维间隙扩大;YXBS组豚鼠模型眼巩膜胶原排列较紧密,纤维间隙较小.(3)巩膜TGF-β2:2组对照眼的TGF-β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眼比较,2组模型眼巩膜TGF-β2表达水平均降低(tYXBS=4.538,tMG=6.981,均P=0.000),且YXBS组模型眼TGF-β2表达水平高于MG组模型眼(t=2.154,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养血补肾方能上调FDM豚鼠巩膜组织中TGF-β2的表达,调节巩膜重塑,延缓巩膜变薄,这可能是其调控近视进展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