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离子放疗远隔效应临床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治疗是癌症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关研究发现,放疗射线能够诱导产生特殊的免疫刺激效应,即远隔效应(abscopal effect,AE),具体是指针对肿瘤局部病灶照射时,照射靶区之外的病灶亦缩小。碳离子放射治疗(carbon ion radiotherapy,CIRT)是目前临床放射治疗的优选方法,相比于常规放疗,具有更多的优势,被认为具有激活肿瘤细胞更强免疫原性的潜力 [1]。首先,从物理学方面来看,碳离子在深度上表现出一种特征能量分布,称为"布拉格"峰,在靠近靶点的组织中,有高水平的能量沉积;近端组织接收到的能量很少。其次,从生物学方面来看,碳离子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ET),具有比光子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生物学效应较光子放疗在峰区至少放大2~4倍 [2,3,4]。因碳离子的物理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优势,被认为CIRT比常规放疗更能诱导强免疫反应 [5]。相关研究也表明,远隔效应的机制被认为是局部放疗引发了人体免疫系统一系列变化 [6]。对于碳离子放射治疗诱导产生远隔效应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较少,大部分实验结果表明,碳离子放射治疗能够引发强烈的促免疫反应,诱发更明显的远隔效应 [5]。本研究通过对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自正式投入临床治疗以来,发生的3例远隔效应典型病例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为碳离子放射治疗产生远隔效应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慢病毒shRNA文库结合二代测序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分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用高通量方法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的激酶基因,为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慢病毒构建的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激酶文库(含4 675个不同shRNA序列,覆盖709个人激酶基因)感染舌鳞癌Cal-2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去除未成功感染的细胞后,以光子射线进行照射(0、10和15 cGy),然后继续培养3 d,以增加不同射线抗性细胞的丰度差异。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PCR获得完整shRNA序列,同时每组引入不同标签序列,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二代测序,找出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的shRNA,其对应基因即为影响射线抗性的基因。结果:本次实验共筛选到5个影响口腔鳞癌放射线抗性的激酶基因,其中,PKLR和IPMK敲减后会增加射线抵抗,AURKB、ITPKB和DLG2敲减后会导致放射敏感,其高表达会导致患者对放疗耐受。结论:本研究利用shRNA慢病毒文库结合二代测序方法筛选到3个口腔鳞癌放射抵抗基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TC清甲治疗后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中的辐射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治疗后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中,患者服 131I后对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变化规律,为辐射安全评价和职业防护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行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的20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45.7±11.7)岁,范围24.0~65.0岁]。采用X、γ剂量率仪分别测量患者服 131I后胸前体表不同时间(2、24、48、72、96 h)、距离胸前体表不同距离(1.0、2.0、3.0 m)的辐射剂量率,采用热释光探测器分别测量患者服 131I后第1~4天的辐射当量剂量。 结果:患者服 131I后2 h,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最高[186.12(135.52~201.01)μSv/h],且随着服 131I后时间的延长和距胸前体表距离的增加,辐射剂量率均明显下降;服 131I后96 h以上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以及任何时间距离胸前体表3.0 m处的辐射剂量率均可达到本底辐射水平。患者服 131I后,第1天对周围的辐射当量剂量为(1.19± 0.28)mSv(范围为0.90~1.66 mSv),从第2天开始及之后均较前1天不再明显增加。 结论:清甲治疗后行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的DTC患者对周围的辐射剂量较低,且衰减较快,无需进行隔离;但是在服 131I的早期,患者体表辐射剂量较高,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他人,并做好内照射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胶质瘤光子调强放疗与质子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光子调强放疗(IMRT)计划与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接受IMRT治疗的1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为每例患者图像设计IMRT及IMP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体积(PTV)、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D max)及平均剂量(D mean)差异。 结果:IMRT计划组PTV1、PTV2的D max、D mean、CI及HI与IMPT计划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IMRT计划组相比,IMPT计划组脑干D mean[6.92 GyE(0.09 GyE,12.58 GyE)比24.41 GyE(2.59 GyE,34.18 GyE)]、左侧视神经D max[0.78 GyE(0.04 GyE,25.18 GyE)比20.42 GyE(6.38 GyE,37.17 GyE)]、左侧视神经D mean[0.10 GyE(0.01 GyE,11.63 GyE)比9.74 GyE (2.99 GyE,20.87 GyE)]、右侧视神经D mean[1.57 GyE(0.13 GyE,14.90 GyE)比14.08 GyE(2.66 GyE,23.67 GyE)]、左侧晶体D max[0 GyE(0 GyE,2.91 GyE)比4.84 GyE(1.42 GyE,5.48 GyE)]、左侧晶体D mean [0 GyE(0 GyE,1.73 GyE)比3.84 GyE(1.25 GyE,4.30 GyE)]、右侧晶体D max[0.25 GyE(0.04 GyE,4.55 GyE)比4.28 GyE(1.58 GyE,5.84 GyE)]、右侧晶体D mean[0.16 GyE(0.01 GyE,1.95 GyE)比3.73 GyE(1.04 GyE,4.86 GyE)]、垂体D max[6.97 GyE(0.18 GyE,39.70 GyE)比36.60 GyE(2.74 GyE,45.19 GyE)]、垂体D mean[1.36 GyE(0.06 GyE,13.85 GyE)比24.74 GyE(2.42 GyE,32.80 GyE)]、海马D max[5.10 GyE(0.24 GyE,26.52 GyE)比35.83 GyE(5.03 GyE,46.11 GyE)]、海马D mean[0.36 GyE(0.04 GyE,25.65 GyE)比18.79 GyE(2.37 GyE,28.10 GyE)]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MP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脑干D max[51.98 GyE(0.66 GyE,53.43 GyE)比53.29 GyE(3.87 GyE,53.48 GyE)]、右侧视神经D max [9.60 GyE(0.01 GyE,43.32 GyE)比25.37 GyE(3.45 GyE,41.25 Gy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脑胶质瘤放疗中,IMRT与IMPT计划均能满足放疗临床剂量要求,IMPT计划能更好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减少海马、脑干、视神经、晶体、垂体的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子照射对免疫炎症双向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光子照射包括紫外线(ultraviolet,UV)、红外线(infrared,IR)、可见光(visible light,VL)等,在医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研究表明光子照射对机体免疫炎症具有双向调控的作用,双向影响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就光子照射对免疫炎症双向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光子调强适形放疗与质子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光子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质子调强适形放疗(IMPT)剂量分布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行放疗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分别进行IMRT及IMPT计划设计,主要评价指标有靶区剂量分布参数[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靶区中95%及100%处方剂量曲线包绕体积的百分体积(V 95%和V 100%)]以及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D mean)和一定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照射百分体积[患侧肺D mean、V 5 Gy(RBE)和V 20 Gy(RBE),双肺D mean、V 5 Gy(RBE)和V 20 Gy(RBE),心脏D mean、V 30 Gy(RBE)、V 40 Gy(RBE),脊髓最大剂量(D max),食管D mean]。 结果:与IMRT比较,IMPT可以降低双肺、患侧肺、脊髓、食管以及心脏的剂量参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特别是双肺D mean[(4.1±1.8)Gy(RBE)比(6.9±1.9)Gy(RBE)]、V 5 Gy(RBE)[(15.9±7.1)%比(28.5±8.6)%]、V 20 Gy(RBE)[(7.4±3.5)%比(10.1±3.5)%]以及患侧肺D mean[(9.1±4.5)Gy(RBE)比(11.9±3.3)Gy(RBE)]均下降明显(均 P<0.001),但二者间靶区剂量分布参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MPT在双肺、患侧肺、脊髓、食管以及心脏的保护方面均优于IM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氧化碳结合人造血细胞对染料激光照射造成的组织热损伤起抗氧化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动物实验中,人造红细胞即血红蛋白囊泡(HbV),可作为脉冲染料激光(PDL)的光敏剂,用于治疗葡萄酒色斑。在前期动物实验中,作者观察到HbV主要分布在动物血管内皮细胞周围,HbV和红细胞都能吸收激光的光子并产生热量,这有助于通过PDL消除极细小的血管以及较大的皮下深层血管。作者前期在兔耳模型中测试显示,用染料激光照射与一氧化碳结合的HbV(CO-HbV)后,CO-HbV在血管内产生热能的同时还释放一氧化碳。作者进行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一氧化碳的抗氧化特性,是否能减少PDL引起的热损伤的继发性进展。作者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评估了PDL单独照射及PDL照射后静脉注射CO-HbV,对大血管和周围真皮组织的损伤情况。采用五级评分法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分级,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静脉注射CO-HbV显著减少了PDL照射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然而,静脉注射CO-HbV对大血管壁的损伤的影响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部分病例甚至出现了组织病理学分级上升情况。染料激光治疗葡萄酒色斑的效果更佳,可能是由于一氧化碳可在创面充血淤滞区域内对抗自由基,发挥了抗氧化作用。这一作用机制与烧伤创面充血淤滞带的治疗理论相似,即一氧化碳具有保护组织免受热损伤的作用。这也与之前文献报道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治疗烧伤的效果相一致,即烧伤后立即将还原剂直接输送到患处组织中,即便是少量的还原剂,也可以减轻创面复杂的炎症级联反应,避免激光治疗后不必要的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蕈样霉菌病全身皮肤放射治疗临床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蕈样肉芽肿病(MF,又称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全身皮肤照射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治疗皮肤MF的有效方式。既往一般使用电子线治疗,全身皮肤电子治疗剂量与处方剂量的偏差高达40%。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光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在技术上可以代替电子线治疗,其优点包括:明显改善剂量均匀性、不存在射野衔接、患者在更加舒适的仰卧位进行治疗。本文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治疗数据,联合多家放射治疗中心,就光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MF,从物理、技术、临床三个方面,对体位固定、CT模拟定位、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处方等放射治疗的各个环节,提供尽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共各医疗单位参考,使MF患者获得最为合理的放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光子成像技术在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成像技术,无创、活体评估X射线引起大鼠皮肤放射性损伤发展和修复过程。方法: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5 Gy组、35 Gy组和45 Gy组,每组6只。照射后不同时间评估皮肤损伤程度,通过TPEF成像技术在体检测表皮细胞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和真皮胶原纤维荧光信号的病理改变。结果:第10天,各辐射组大鼠出现红斑和脱皮;第15~20天,随着辐射剂量地增加,辐射组出现递进性的渗出、水肿和溃疡;第25天,25 Gy组开始修复,其他组仍有渗出和溃疡。第10天,25、35和45 Gy组表皮细胞NAD(P)H荧光信号减少,乳头层和网状层荧光信号值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45、28.303、26.989、6.654、7.510、7.997, P<0.05);第30天,25 Gy组表皮细胞NAD(P)H和真皮胶原纤维开始修复,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出现荧光信号,35、45 Gy组未出现NAD(P)H荧光信号;25 Gy组乳头层和网状层荧光信号均逐渐增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t=115.133、17.431, P<0.05),而45 Gy组未出现荧光信号。 结论:TPEF技术可以无创、活体检测X射线照射后表皮细胞和真皮胶原纤维信号损伤和修复的病理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吸收剂量测定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吸收剂量校准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普遍开展的精准放疗,对吸收剂量测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相对基于空气比释动能/照射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具有吸收剂量测定不确定度更小、无需量的转换计算、物理概念更简单、计算公式更简化等优势。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射束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方法及相关要求作出了规定,为国内医疗机构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测定外照射高能光子束和高能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提供指导,为精确放疗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