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滑轨在椎体瘤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动态剂量扰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Qfix kVue治疗床移动滑轨在椎体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的动态剂量扰动。方法:移除EDGE直线加速器碳基绝缘滑轨,进行CT扫描并上传至治疗计划系统,重建床板和滑轨模型。依据均质模体和非均质患者CT,分别制作6和10 MV光子IMRT计划(180°、200°、220°、160°、140°),处方剂量为3 Gy/次,共10次,采用AcruosXB计算剂量。分别制作无滑轨和双侧滑轨对称移动(4~19 cm,步长1 cm)的优化计划。在优化计划中添加、移除滑轨结构,创建验证计划。对比分析验证计划和优化计划的差异,包括靶区平均剂量( 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脊髓最大剂量( Dmax)。 结果:有无滑轨患者靶区HI均变差,其最大差值为2%。6 MV有滑轨时患者靶区 Dmean减少(2.07±0.99)%,靶区CI值增加(4.91±3.12)%,脊髓 Dmax减少(1.83±1.37)%。无滑轨时患者靶区 Dmean增加(2.02±0.96)%,靶区CI减少(3.07±1.31)%,脊髓 Dmax增加(2.03±1.44)%。移除和添加滑轨组间,靶区 Dmean、CI和脊髓 Dmax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7.55、361.32、13.05, P<0.05)。靶区 Dmean和脊髓 Dmax随滑轨位置变化呈倾斜的" W"减少。在滑轨<10 cm范围内,差值出现极大值。当滑轨向外侧移动时,差值逐渐减小为0,6 MV计划中靶区 Dmean和脊髓 Dmax变化值>10 MV。 结论:Qfix kVue治疗床滑轨位置变化对椎体瘤IMRT计划扰动不可忽略,计划制作时应予以考虑,治疗时滑轨应与计划位置保持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块型NSCLC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P-SABR)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推量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3.0 Gy/次时停止,形成质子肿瘤推量靶区(质子GTVb),质子GTV、CTV范围同光子,分别制订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光子FF-IMRT)、光子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光子VMAT)、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对比不同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光子GTVb和质子GTVb占GTV体积比分别为25.4%±13.4%和69.7%±30.0%( P<0.001)。光子IMRT、光子VMAT、IMPT的CTV平均剂量分别为(76.1±4.9)Gy、(78.2±3.6)Gy、(84.7±4.9)Gy,生物有效剂量(BED)≥90 Gy所包含肿瘤占GTV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0.7%±21.7%、76.8%±22.1%、97.9%±4.0%,质子较光子P-SABR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剂量及BED( P<0.05)。质子较光子计划还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其中光子FF-IMRT、光子VMAT和IMPT的双肺V 5 Gy分别为49.2%±22.0%、56.8%±19.0%和16.1%±6.3%( P<0.001)。 结论:质子P-SABR较光子可在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情况下,扩大肿瘤推量靶区范围并提高肿瘤内BED,有望进一步提高巨块NSCLC的局部控制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台直线加速器束流匹配后互换执行调强放疗计划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6MV X线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在经束流匹配后,在两台医科达公司直线加速器(Versa HD和Synergy)上互换执行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鼻咽癌、中心型肺癌、前列腺癌各12例患者影像,分别设计IMRT与VMAT计划,并采用电离室与ArcCheck对两台加速器6MV光子束实施患者个体化放疗验证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利用电离室实测Versa HD和Synergy加速器点剂量与计划系统相比偏差分别为(0.32±1.32)%与(0.54±1.29)%。所有计划差异均在±3%范围内,两加速器点剂量相比偏差均在±2%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ArcCheck验证结果进行绝对γ分析,显示所有计划在2mm/3%与3mm/3%标准及10%阈值条件下通过率均超过95%且其两加速器平均通过率差异仅为0.19%(2mm/3%)与0.09%(3mm/3%)。 结论:IMRT/VMAT计划在两加速器上执行结果均满足临床要求且双方差异微小,可实现相同计划在不同加速器上互换执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腺肿瘤质子碳离子放疗的剂量对比研究及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光子和质子碳离子(粒子)放疗计划在有可见胸腺肿瘤患者中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并观察粒子射束放射治疗胸腺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接受非姑息性粒子放疗、至少经过1次随访的胸腺肿瘤患者。肿瘤分期涵盖Ⅰ~Ⅳ B期,其中Ⅲ~Ⅳ B期1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包括10例胸腺瘤,6例胸腺癌和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对13例有可见肿瘤的患者进行光子调强、质子和碳离子笔形束扫描放疗计划对比,光子和质子的处方为66 GyE/33次,碳离子为66 GyE/22次。未经手术的5例初治和7例术后肉眼肿瘤残留(R2切除)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质子44.0~48.4 GyE/20~22次加碳离子推量21.0~23.1 GyE/7次;1例完整切除(R0)术后患者,质子45 GyE/25次;5例术后显微镜下残留(R1切除)者,质子60.0~61.6 GyE/28~30次;1例术后放疗后复发者,碳离子60 GyE/20次。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0(2.4~42.9)个月。13例可见肿瘤患者肿块最大径中位数5.7(2.7~12.8)cm;剂量对比研究显示粒子计划可显著降低脊髓最大剂量、肺、心、食管等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以及受照区域积分剂量,仅约为光子计划的25%~65%。除1例心肌梗死(4级晚期反应)可能与放疗相关外,未发现其他≥3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无局部复发,4例Ⅲ~Ⅳ B期患者在放疗开始后6.1~22.8个月出现区域淋巴结、肺、胸膜、颅底、骨和肝等部位转移。2年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均为100%,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64.6%。 结论:对胸腺肿瘤的剂量对比分析显示,质子碳离子放疗的正常组织受量仅为光子计划的25%~65%;临床结果提示短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胶质瘤光子调强放疗与质子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光子调强放疗(IMRT)计划与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接受IMRT治疗的1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为每例患者图像设计IMRT及IMP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体积(PTV)、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D max)及平均剂量(D mean)差异。 结果:IMRT计划组PTV1、PTV2的D max、D mean、CI及HI与IMPT计划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IMRT计划组相比,IMPT计划组脑干D mean[6.92 GyE(0.09 GyE,12.58 GyE)比24.41 GyE(2.59 GyE,34.18 GyE)]、左侧视神经D max[0.78 GyE(0.04 GyE,25.18 GyE)比20.42 GyE(6.38 GyE,37.17 GyE)]、左侧视神经D mean[0.10 GyE(0.01 GyE,11.63 GyE)比9.74 GyE (2.99 GyE,20.87 GyE)]、右侧视神经D mean[1.57 GyE(0.13 GyE,14.90 GyE)比14.08 GyE(2.66 GyE,23.67 GyE)]、左侧晶体D max[0 GyE(0 GyE,2.91 GyE)比4.84 GyE(1.42 GyE,5.48 GyE)]、左侧晶体D mean [0 GyE(0 GyE,1.73 GyE)比3.84 GyE(1.25 GyE,4.30 GyE)]、右侧晶体D max[0.25 GyE(0.04 GyE,4.55 GyE)比4.28 GyE(1.58 GyE,5.84 GyE)]、右侧晶体D mean[0.16 GyE(0.01 GyE,1.95 GyE)比3.73 GyE(1.04 GyE,4.86 GyE)]、垂体D max[6.97 GyE(0.18 GyE,39.70 GyE)比36.60 GyE(2.74 GyE,45.19 GyE)]、垂体D mean[1.36 GyE(0.06 GyE,13.85 GyE)比24.74 GyE(2.42 GyE,32.80 GyE)]、海马D max[5.10 GyE(0.24 GyE,26.52 GyE)比35.83 GyE(5.03 GyE,46.11 GyE)]、海马D mean[0.36 GyE(0.04 GyE,25.65 GyE)比18.79 GyE(2.37 GyE,28.10 GyE)]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MP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脑干D max[51.98 GyE(0.66 GyE,53.43 GyE)比53.29 GyE(3.87 GyE,53.48 GyE)]、右侧视神经D max [9.60 GyE(0.01 GyE,43.32 GyE)比25.37 GyE(3.45 GyE,41.25 Gy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脑胶质瘤放疗中,IMRT与IMPT计划均能满足放疗临床剂量要求,IMPT计划能更好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减少海马、脑干、视神经、晶体、垂体的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光子调强适形放疗与质子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光子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质子调强适形放疗(IMPT)剂量分布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行放疗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分别进行IMRT及IMPT计划设计,主要评价指标有靶区剂量分布参数[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靶区中95%及100%处方剂量曲线包绕体积的百分体积(V 95%和V 100%)]以及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D mean)和一定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照射百分体积[患侧肺D mean、V 5 Gy(RBE)和V 20 Gy(RBE),双肺D mean、V 5 Gy(RBE)和V 20 Gy(RBE),心脏D mean、V 30 Gy(RBE)、V 40 Gy(RBE),脊髓最大剂量(D max),食管D mean]。 结果:与IMRT比较,IMPT可以降低双肺、患侧肺、脊髓、食管以及心脏的剂量参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特别是双肺D mean[(4.1±1.8)Gy(RBE)比(6.9±1.9)Gy(RBE)]、V 5 Gy(RBE)[(15.9±7.1)%比(28.5±8.6)%]、V 20 Gy(RBE)[(7.4±3.5)%比(10.1±3.5)%]以及患侧肺D mean[(9.1±4.5)Gy(RBE)比(11.9±3.3)Gy(RBE)]均下降明显(均 P<0.001),但二者间靶区剂量分布参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MPT在双肺、患侧肺、脊髓、食管以及心脏的保护方面均优于IM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胶质瘤离子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胶质瘤患者接受质子+碳离子放疗(离子放疗)与光子放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胶质瘤患者数据,给予相同总处方剂量60.00 Gy[RBE],分别基于离子射程不确定及摆位误差获得离子计划靶区和光子计划靶区;基于离子计划靶区制定质子及碳离子加量计划。基于两种计划靶区制定两类光子调强计划。实现靶区覆盖类似并对比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三类计划靶区覆盖相近( P>0.05)。离子计划正常脑组织积分剂量仅为两光子计划最优值的44.90%( P<0.001)。离子计划与光子计划最优值相比能降低脑干D mean{(6.83±6.22) Gy[RBE]∶(15.10±10.11) Gy[RBE], P=0.001)}和视交叉D max{(47.76±20.8) Gy[RBE]∶(49.59±20.52) Gy[RBE], P=0.009}及健侧海马D mean{(0.26±9.08) Gy[RBE]∶(16.28±11.14) Gy[RBE], P=0.002}。 结论:质子+碳离子放疗能保持光子放疗类似靶区覆盖下显著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紧邻靶区危及器官受量受靶区外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以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初诊时多为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LAESCC),预后差。同步放化疗是标准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其中放疗的最佳剂量仍存在争议,临床靶区更倾向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以调强放疗为主的光子放疗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居多,但也应积极探索粒子放疗的潜在价值。化疗中铂类与紫杉醇类及氟尿嘧啶的不同组合方案在不可切除LAESCC的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各异,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分子靶向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和血管内皮因子受体抑制剂与同步放化疗的联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与此同时,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疗效显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新技术、新理念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应是不可切除LAESCC的治疗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不同优化算法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Eclipse13.6中剂量体积优化算法(DVO)和光子优化算法(PO)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病例20例,并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保持处方剂量、射野设置、优化参数不变,分别用PO和DVO算法优化,并统一用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两种优化算法在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受量和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两种优化算法均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两种优化算法心脏平均剂量(D 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O算法在靶区D 95和最大剂量(D max)、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机器跳数、心脏V 30和V 40、脊髓D max等方面均优于DVO算法,而患侧肺V 5、V 20和D mean稍劣于DVO算法(均 P<0.05)。 结论:对于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计划,在不损失靶区受量情况下,选用PO算法可提高靶区适形度,降低心脏受量,加快计划执行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算法和射野设置对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计算算法和不同射野设置对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分别设计4组VMAT计划:基于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的2野2弧(2F2A_AAA)、基于外照射光子剂量算法(AXB)射的2野2弧(2F2A_AXB)、基于蒙特卡罗算法(MC)的2野2弧(2F2A_MC)、基于MC算法的1野2弧(1F2A_MC)。分别对不同算法、不同射野设置的计划,在靶区覆盖、高量控制、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以及危及器官(OARs)受照剂量进行评估。结果:3组不同算法的2F2A计划靶区结果表明,2F2A_MC在PGTV的 D1%和 V95%(受到95%处方剂量所包绕的靶区相对体积)上均优于2F2A_AAA( D1%: t=-2.44, P=0.03; V95%: z=-2.04, P=0.04)和2F2A_AXB( D1%: t=2.34, P=0.03; z=-3.21, P<0.01)。2F2A_AXB在PGTV的CI表现上优于2F2A_AAA( z=-3.66, P<0.01),与2F2A_MC相当。就危及器官而言,2F2A_AXB和2F2A_MC全肺的 V5 Gy上分别较2F2A_AAA减少了0.68%( z=-2.69, P=0.01)和3.05%( z=-3.52, P<0.01)。2F2A_AXB计划在全肺 Dmean为1 776.44 cGy,均优于2F2A_MC( t=2.67, P=0.02)和2F2A_AAA( t=8.62, P<0.01)。2F2A_AXB的Body_5 mm在 V20 Gy相较于2F2A_AAA和2F2A_MC分别减少了1.45%( z=-3.88, P<0.01)和2.01%( z=-3.66, P<0.01)。而不同射野设置的两组计划结果表明,1F2A_MC在PTV1的CI和PTV2的HI上均优于2F2A_MC(CI: t=2.61, P=0.02; HI: z=-2.20, P=0.03)。1F2A_MC在全肺 Dmean相对于2F2A_MC增加了26.29 cGy( t=2.28, P=0.04)。 结论:在进行肺癌VMAT计划设计时,MC算法适用于靶区优先,AXB算法适用于危及器官优先;而仅有MC算法的情况下,靶区优先时推荐选择1F2A,危及器官优先时推荐选择2F2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