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总剂量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治疗后复发次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甲泼尼龙(IVMP)冲击治疗总剂量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NMOSD-ON)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后复发次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NMOSD-ON患者23例2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所有患者采用基于细胞检测技术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行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检测.依据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给予患者IVMP冲击治疗.其中,给予1 000、500 mg/d的IVMP冲击治疗分别为18、5例,连续3~5 d,其后酌情减量为500 mg/d或250 mg/d,连续2~3 d.治疗过程中IVMP冲击总剂量平均为4 500 mg(1 500~5 250 mg).将初始、治疗后BCVA分为≤0.1、>0.1~<0.5、≥0.5三个区间,观察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不同BCVA区间的变化情况.年龄、病程、IVMP总剂量等不同条件下BCVA比较采用Mann-WhiteneyU检验.不同复发次数者之间BCVA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IVMP总剂量对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次数的影响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VMP治疗6个月后BCVA≥0.5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ogMARBCVA与IVMP冲击总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23例27只眼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年龄中位数35岁;发病时间中位数为5 d.AQP4-IgG阳性、阴性分别为21(91.30%,21/23)、2(8.70%,2/23)例.初始为首发病程者3例(13.04%,3/23)4只眼(14.81%,4/27);复发病程者20例(86.96%,20/23)23只眼(85.19%,23/27).患者初始至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干预时间中位数为7 d.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复发5例(21.74%,5/23)6只眼(22.22%,6/27),均为初始复发病程者.其中,复发1次、≥2次分别为4(66.67%,4/6)、2(33.33%,2/6)只眼.初始、治疗后6个月BCVA≤0.1、>0.1~<0.5、≥0.5分别为20、4、3只眼及3、13、11只眼.初始、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0.1、>0.1~<0.5、≥0.5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72,P<0.001).女性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男性患者,初始BCVA≥0.1者BCVA提高眼数较BCVA<0.1者更多,首发病程者BCVA提高眼数优于复发病程者,IVMP总剂量>4 500 mg者BCVA提高眼数较总剂量≤4 500 mg者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9、-2.904、-2.485、-2.286,P=0.014、0.004、0.013、0.0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始BCVA≤0.1、IVMP冲击总剂量越高,治疗后获得BCVA≥0.5的可能性更低(比值比=0.069、0.899,95%可信区间0.010~0.463、0.798~0.998,P=0.006,0.0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ogMAR BCVA与IVMP冲击总剂量呈负相关(rs=-0.472,P=0.013).不同总剂量IVMP冲击治疗后,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VMP总剂量>4 500 mg比较,IVMP总剂量≤4 500 mg能获得更好的BCVA预后;IVMP总剂量对治疗后复发次数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免疫相关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以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的诊疗手段主要基于行为学特征,客观的诊断指标和疾病机制性治疗仍在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肠道菌群和神经系统异常相互联系,共同参与ASD的发病过程。综述ASD的免疫相关机制、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免疫治疗进展,可为AS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随着对其表型认识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包含经典GBS和变异型GBS的谱系疾病。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包括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和抗Sulfatide抗体在内的抗周围神经膜表面糖脂抗体与GBS谱系疾病密切相关。抗糖脂抗体作为周围神经抗体的一部分,在GBS谱系疾病的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文对儿童GBS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维生素D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虽然ASD患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研究提示其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Vit D)缺乏与ASD患病率存在负相关,补充Vit D可能降低ASD的发病风险。因为Vit D的广泛生理功能,Vit D可作为类固醇激素作用于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遗传、免疫和环境也影响Vit D的代谢及功能,所以Vit D缺乏可能导致ASD的发病。本研究重点综述了Vit D与ASD发病的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及近年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视神经炎和脊髓炎为主要临床征象,病因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相关,AQP4是免疫攻击的靶抗原。NMOSD以视神经炎、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延髓最后区综合征、脑干综合征、间脑综合征和大脑综合征等为临床特征。近年来在NMOSD的病因机制、临床诊断和新型作用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等研究领域均获得长足进步,推动了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相关性视神经炎(NMOSD-ON)患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冲击(IVMP)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检查确诊的NMOSD-ON患者24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依据外周血中水通道蛋白4(AQP4)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AQP4-Ig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QP4-lgG阳性组、AQP4-lgG阴性组,分别为10、14例。选取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年龄( F=0.639)、性别构成比( χ2=2.3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04、0.333)。患者均给予500 mg/d或1 000 mg/d的IVMP治疗。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Luminex FLEX MAP 3D液相悬浮芯片检测系统定量分析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31、IL-33、IL-17A、IL-6、IL-21、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各组间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IVMP治疗前,AQP4-lgG阳性组、AQP4-lgG阴性组、对照组受检者血清IL-17A浓度分别为2.39、2.17、1.97 pg/ml;TNF-α浓度分别为5.60、4.17、5.89 pg/ml。与对照组比较,AQP4-IgG阳性组患者血清IL-17A浓度升高,AQP4-IgG阴性组患者TNF-α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2.720、10.900, P=0.040、0.039)。IL-17A、IL-6等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改变。IVMP治疗后,AQP4-lgG阳性组、AQP4-lgG阴性组患者血清IL-6分别为0.72、0.73 pg/ml;TNF-α浓度分别为4.17、3.88 pg/ml;IFN-γ浓度分别为2.15、2.55 pg/ml。与治疗前比较,AQP4-lgG阳性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8、-2.547、-2.201, P=0.008、0.011、0.028);AQP4-lgG阴性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1、-1.978, P=0.012,0.048)。 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影响NMOSD-ON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为近年来确立的一类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血清可检测出抗全长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1为关键诊断标准。该疾病尽管与多发性硬化、水通道蛋白4抗体相关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些类似,但其具有相对特殊的病程、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特征,应作为独立的病种去探讨和研究。文中拟对MOGAD的致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干燥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为SS的诊疗提供新的证据和方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4例SS患者(SS组)和14名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并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扩增16S片段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SS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丰度(Sobs,Chao,Ace)、谱系多样性(Pd)、菌落的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均匀度(Heip)均无显著差异( P>0.05)。SS患者肠道菌群中5个菌门,11个菌科和37个菌属与正常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 3个菌门明显减少,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2个菌群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27,-3.01,-2.57,-4.27和-2.53, P值均<0.05);在科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科,产碱菌科、短杆菌科、柄杆菌科和诺卡氏菌科5个菌科明显增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09,-3.06,-2.41,-2.11和-2.11, P值均<0.05);而毛螺菌科、双歧杆菌科、红蝽菌科、拟杆菌目s24-7组、放线菌科和芽孢杆菌目XI菌科6个菌科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17,-2.92,-3.40,-2.05,-2.05和-2.22, P值均<0.05);在属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 Parabacteroides、瘤胃球菌科无分类信息的菌属、 Parasutterella、短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 Hungatella、 Sellimonas和红球菌属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09,-2.32,-2.03,-2.02,-2.41,-2.11,-2.16,-2.11,-2.11, P值均<0.05)。 结论:肠道菌群在不同的疾病中起到了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作用而且与人种和地域相关,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可以对S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继发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治疗方法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行ASCT治疗的ALCL后继发t-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为63岁女性。因确诊ALCL行化疗联合ASCT治疗9年余、乏力1个月入院。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分型、染色体和白血病预后基因检查,明确诊断为t-AML。给予2个疗程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激方案联合阿扎胞苷化疗,复查骨髓细胞学为缓解期骨髓象,但微小残留阳性,后调整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2个疗程后微小残留转为阴性。截至2023年7月,患者仍在治疗中,且处于缓解状态。结论:t-AML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疾病,谱系转换机制尚不清楚,患者预后差。长疗程烷化剂化疗可能增加t-AML的患病风险,HAG方案联合阿扎胞苷治疗t-AML安全性尚可,中剂量阿糖胞苷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EBVMCU)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6—2022年会诊的6例EBVMCU,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EBVMCU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3~79岁。均无B症状。5例均为表浅、界限清楚的溃疡,异型大细胞散在或簇状分布于多形性炎性背景中,部分呈HRS样;仅1例大细胞呈片状分布。异型大细胞均表达CD20、CD30和MUM1,Ki-67阳性指数均>50%。CD10均阴性。EB病毒原位杂交均阳性。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失访,1例进展为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EBVMCU形态学谱系较宽,容易与其他EB病毒阳性B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混淆。本病需特别强调整合临床、病理、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信息综合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