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完全管理模式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及症状改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程完全管理模式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完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全程完全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后1 s最大呼出的气量容积(FEV 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 1/FVC)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及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全程完全管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其肺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提升综合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协作型原位新膀胱患者综合管理门诊的建立及实践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建立医护协作型原位新膀胱患者综合管理门诊,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方法: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立综合管理门诊;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门诊建立前32例患者,门诊建立后至2020年1月14例患者。门诊建立后,采取综合管理模式,包括医护团队执行医患共同决策,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教会家属进行新膀胱冲洗,建立患者档案等;门诊建立前,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由医生进行新膀胱冲洗等。结果:46例原位新膀胱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完全控尿率分别为82.6%(38/46)和71.7%(33/46)。门诊建立后,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完全控尿率分别为12/14和9/14。门诊建立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进食时间分别为(13.36 ± 9.44)、(5.00 ± 2.11)d,均少于门诊建立前的(17.28 ± 9.98)、(5.78 ± 2.90)d,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1.247、-0.905,均 P>0.05)。但关于日间和夜间控尿情况,大于1片尿不湿的例数占比,门诊建立后明显好于建立前。 结论:综合管理门诊的建立满足了原位新膀胱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尽快获得控尿及排尿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时代关于病理反应预测与食管保留策略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缓解,尤其是病理完全缓解(pCR),与远期生存密切相关.新辅助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完全缓解(cCR).有学者提出:新辅助治疗后cCR患者或可行根治性放化疗,必要时行挽救治疗.笔者分析eCR与pCR的关系、cCR后“观察与等待”策略是否具有生存获益后认为:在cCR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评估和分子诊断模型准确预测pCR,筛选合适患者,采取最佳综合处理模式,或将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个体化全程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规范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管理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的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规范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管理,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工作模式为依据,总结试验过程中筛选期、试验期、随访期等各个流程的受试者管理体会,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第三方招募、专人负责对接,完全告知、充分知情,严格执行入排标准,选择合适的受试者,并全程监护、规范化统一管理,定期随访,互相尊重,可保障受试者安全,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结论:通过在筛选期、试验期、随访期等各个环节采取规范化管理措施,可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护理干预6个月后疾病认知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遵医用药率、遵医随访率、遵护率、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痰涂片转阴率、X线下检查肺部病灶吸收疗效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率、遵医随访率、遵护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涂片转移率及X线下病灶吸收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全管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遵医遵护率,促进患者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是更为有效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亚洲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共识》探究中日韩三国诊治的异同与合作之前瞻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推动其成为精准医疗时代肿瘤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多学科诊疗和全程化科学管理是GIST临床诊疗的关键,国际和国内相继有多个GIST诊疗专家共识推出,以日本、韩国及我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均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推出了英文版的GIST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上述国家地区的GIST专家共同制定了第一版的《亚洲GIST诊疗专家共识》(《亚洲共识》).本文探究了《中国GIST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英文版(《中国共识》)与《亚洲共识》的"异"、"同"之处.两个共识基本一致的是在整体框架上均包括了GIST的病理诊断、外科和药物治疗;不同之处包括:(1)GIST病理诊断侧重点不同,《中国共识》增加了对GIST病理标本的处理要求及靶向药物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尤其是野生型GIST的诊断流程图一目了然,而《亚洲共识》对于野生型GIST仅以极少文字加以介绍.(2)GIST手术治疗的差别体现在微创领域,尤其是内镜技术在GIST治疗中的应用上.《亚洲共识》对腹腔镜手术持谨慎态度,且完全没有关于内镜治疗的内容.《中国共识》目前也不推荐在GIST中常规开展内镜治疗,但适应证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反映出GIST的内镜治疗在我国的临床需求和发展趋势.(3)GIST药物治疗推荐程度不同,包括辅助治疗适应证、晚期治疗推荐顺序、术前治疗的停药时间以及术后治疗时间.从《中国共识》与《亚洲共识》的比较看,我国在GIST诊疗实践与临床研究方面与之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缺乏谨慎规范的治疗理念和潜心科学的临床研究.21世纪在医学科学领域,合作共赢是主旋律.中、日、韩三国同处东亚地区,从人种的遗传学和生物学背景、到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再到医疗制度和科研模式,都有一定的共性,要开展GIST领域的国际化合作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针对GIST诊疗领域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开 展中、日、韩三国间的合作研究重点可以围绕这几方面:(1)手术治疗在晚期GIS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是一个值得开展合作研究的方向;(2)进行中、日、韩三国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国际合作研究,拿出东亚人群的血药浓度数据,能够优化东方人群的靶向药物合理应用;(3)我国研究者应优化GIST内镜治疗策略,设计严谨的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从而获得国际同道对该技术的认可;(4)其他相关研究还可包括野生型GIST的诊断与治疗、ki?67在GIST病理学评估中的价值、胃GIST的腹腔镜手术以及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时限探索等问题.我国研究者应当重视临床研究、尤其是合作临床研究的价值,从提高数据质量入手,以开放和自信的姿态迎接合作,努力把我国GIST临床诊疗和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完全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12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WHOQOL-100)、对耐多药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合格率;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内遵医用药率及遵义随访率,统计两组患者入组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疗效率.结果 (1)入组12个月后,两组患者WHOQOL-100总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明显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入组12个月后,两组患者对耐多药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认知合格率均较入组时明显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期内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随访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4)入组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全管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全程监管,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遵医用药率,促进临床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全程管理模式P.R.O.S.T.A.T.E的构建与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全程管理模式(P.R.O.S.T.A.T.E模式)的构建以及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构建适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P.R.O.S.T.A.T.E模式,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735人围手术期干预的效果.结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实施P.R.O.S.T.A.T.E模式一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75±1.39天,导尿管负压球均未发生滑脱、导尿管重插6例,患者术后术后无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月尿控完全恢复比例为91.43%.结论 P.R.O.S.T.A.T.E模式通过全方位各学科共同管理保证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降低并发症,推动术后快速康复,最终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值得更大范围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歇性导尿全程管理模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全程管理模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传统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全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单次导尿量、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尿常规中的细菌和白细胞数量.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80例,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排尿日记、尿常规及管理第2周的排尿日记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第12周,两组排尿日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第2周和第12周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全程标准化管理,能够改善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及漏尿次数、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格拉司琼透皮贴片预防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前瞻性、多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模式,在中国癌症患者中评价格拉司琼透皮贴片(granisetron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GTDS)预防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antitumor drugs-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DINV)的效果、安全性和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观察研究,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共入选了48家医院1572例预防性使用GTDS止吐的成年癌症患者.所有患者的止吐治疗方案由其主管医师酌情决定.研究中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抗肿瘤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止吐治疗方案和不良事件等数据.结果 从治疗开始至末剂治疗结束后24小时期间(PEEP期)有62.5%(983/1572)的患者获得了恶心呕吐的完全缓解(CR),59.4%(934/1572)的患者达到恶心呕吐的完全控制(CC).此外,从治疗开始至末剂治疗期间逐日CR率从67.0%上升到93.1%,呈现逐步递增趋势.接受高致吐化疗(HEC)和中致吐化疗(MEC)方案患者的CR率分别为52.1%和6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50岁、女性、ECOG PS评分≥1和中/高度致吐化疗为影响PEEP期CR的危险因素.研究过程中,有19.8%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便秘、头痛等症状,但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真实临床实践中,GTDS可以有效地预防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其安全性良好,依从性高,有利于实现DINV的全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